明末大寨主
作者:渤海郡公 | 分类: | 字数:380.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39章 赋诗
第639章 赋诗
“秦将军,不去看看万人坑和铁狮子吗?”饶是孙玉秀素来不苟言笑,此时在侧,依然忍不住开口,“旧沧州有一座铁狮子,着实雄伟。”
“去什么?”一身甲胄的秦去疾看了看眼前眼前一望无际的平原,彼时有兵马无数,正在沿着大运河悄然撤退。
“又不是将来不回来,到时候看吧。”
孙玉秀闻言,皱眉到:“虽然说大乾眼下时局艰难,又有内乱,但是大人们催的也太紧了,这般大战过后,我大乾取得了惊天大胜,几乎尽扫关宁精锐,伪明肯定朝堂震动,且国力衰竭,若是我们坚持一二,说不准能破了京师,将崇祯老儿,吊在歪脖子树上。”
“没用,张应昌、朱万化仓促归来,就是为了防备我们的。”秦去疾眯着眼睛,感慨说道:“至于你说的大人们催促的太紧,更是冤枉他们了。大王大胜后,左相公只是将大乾的难处告诉我,并主动询问眼下,我们这支军队的动向,并未催促。”
“那此番大都督府的命令是假的?”
“大都督府的命令却是真的。”秦去疾眯着眼睛,看着远方的夕阳,心中虽然万千惆怅,却不得不肯切到,“但却是我给大都督府和大王写得信的结果。”
“什么?”孙玉秀一脸的匪夷所思,“这么大的功劳在前,老秦你,请选择退兵?”
“不错。”
“为何?”
“其一,大明如何会这么容易被覆灭?崇祯皇帝已经急招洪承畴、曹文昭入京,而辽东的女真人也开始蠢蠢欲动,别看着眼下京师近在眼前,但是说不准便会演变为三方大战,我们这点兵力,灭不掉京师还好,若是灭掉了京师,为女真人所趁,便对不起祖宗了。”
“其二,攘外必先安内,大王在弇山胜了这一场,明军再不能轻易南下,正当剪灭内乱,恢复经济民生。我大乾鲸吞天下,却未来得及细细消化,这一次为何与伪明打的这般艰难,便是我们的步子买的太快了。”
秦去疾从容回答,“其三,我们的路线,本身就是错的,乃是大乾被伪明围攻,不得不采取的孤军手段。
神京所在,自北元至伪明二朝,经营三百多年,若想夺取,当先剪除两翼,如今山西依存,辽东尤在,我们取京师,瞬间便会陷入夹击之中。京师非是一城一地,欲安天下,当定河北,尽收燕云之地,欲尽收燕云之地,当先取太原,居山西,把手雁门,依太行,居高临下扫荡华北。”
孙玉秀听闻秦去疾所言,瞬间懵逼了。
说好了,大家一起当退休养儿弄孙,你他娘的怎么悄无声息的进化成了这个模样。
一时间,孙玉秀觉得就凭秦去疾这几句话,去做个参谋总长,亦或是去做第一兵团的兵团长都绰绰有余。
只是这家伙太懒,总想着陪陪家人和孩子,让人嫌弃。
最终孙玉秀开口道:“老秦,你这是给大王献上灭明之策吗?”
“不错!”
“说实话,我孙玉秀是想不出你这灭明之策的,”孙玉秀挠着脑袋,苦笑着说道:“但是我也知道,大都督府、兵部、内阁商讨的方略,我们我们下一步,大体是要夺取金陵,扫荡湖广、江西,然后再起正义浩荡之师,克江浙、福建、广东,再行北上灭明的。”
“俺当初竟然提议长驱直入,直捣京师,现在看来真的是有些冒失了。”
“直捣黄龙怎么能成?这一次打的那么辛苦,跟你有一般心思的人,也应该明白,为何王上当初不选择孤注一掷了。”
孙玉秀缓缓点头说道:“现在看来,咱们虽然占据山东,但是伪明在河南、西北兵力部署依然雄厚,这些地方的百姓、官员、将领的政治倾向和军事实力,都是需要我们考量的。”
“若是一股脑的冲过去,伪明固守京师,咱们不能即刻攻破,顿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
“如此,还当是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
“按照你的说法,我们如今占据山东,京师以东没有屏蔽,若是待大都督府的策略实施完毕之后,便可以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
“届时天下形式,入我大乾手中,然后在进军伪明京师,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秦去疾笑道:“老孙,你不是奉诏在家赋闲么?怎么也偷偷摸摸琢磨起天下大势来了?”
孙玉秀腼腆到:“什么琢磨天下大势来了,无非是结合大都督府和你的谋略,进一步推演罢了。我要是有这份本事,也不至于跟大王请求告老还乡了。”
说到此处,孙玉秀微微叹气,“但是眼看着京师近在眼前,沧州、天津卫的百姓也这般支持咱们,却不直捣幽燕,着实气得慌。”
“嗨,这话说的,眼看京师近在眼前,泼天大功近在眼前,谁不眼馋呢?”秦去疾自嘲般的笑了一下,旋即肃然道:“但是还是有一个道理的。”
“什么道理?”
“我们的一举一动,俱是民脂民膏啊。”秦去疾望着北方缓缓作答,“他们愿意奉献一年辛苦耕耘所得,供养我等,无非就是求一个天下太平。”
“我们有什么道理去挥霍呢?眼下这局势,咱们即便是打上几场胜仗,让明廷震动,又有什么意思呢?”
“等到天下勤王的部队抵达,咱们终究还是得撤,与其到时候打破脑子,也没啥战果,还不如见好就收。”
孙玉秀张口欲言,却终于不在多言。
就这样,天色将晚,秦去疾拎着腰刀,便欲随大军南下,却忽然间心动,继而唤人取来笔墨,就在旧州镇的城墙上写下笔走龙蛇的一首诗来。
落日空城内,停骖问路歧。曾经看百战,唯有一狻猊。
写完之后,秦去疾微微一叹,便掷笔负枪,头也不回的离去了。
天色已晚,弇山大营之中,左懋泰写完给秦去疾的书信,遣快马送去,便转身来见楚行,而甫一入帐,却见彼处人员俱在,却只是拿着几张白纸在那里议论,唯独不见楚行。
而众人见得左学士至,也是纷纷见礼,更是直言大王连日疲惫,应该已经归后帐卧榻挑灯读书去了,但大王之前在案上如常留下一事,要众人议定,正该左学士来拿主意。
左懋泰当仁不让,待到跟前,才知道是楚行有意勾勒战后军队处置,乃是要充实虎贲军,并组组建虎贲骑军的意思。
其中,充斥虎贲军,大约是继续让潘兴为统帅,重新整合各路兵马精悍者入内,这是一个繁杂的大事,而且虎贲军本身的编制是旅,后续在扩编,便是师级别,不知道要牵扯多少事端,一时间根本议论不开。
而且虎贲军素来为大王亲卫,人员选拔,本身就需要慎重。
倒是虎贲骑兵,大王本意是让陈二牛为统帅,绿姑为副统帅,其中别的尚好,唯独绿姑乃是一女子,又过于年轻,于是乎引起了一番议论。
左懋泰是个能做事的人,上来便捻着白纸拿了主意,以绿姑此番功高,当为虎贲旅骑兵副统领,算是君臣一致定下了此事。
然而定下此事之后,众人再说繁杂的义勇军转入虎贲旅之事,左大学士坐在灯下,看着手中白纸,却又有些怪异之色。
原来这纸上空白地方,还有几行小字痕迹,明显是大王笔迹,乃是隔着纸张留下的重痕,而对着灯火微微一照,却俨然是诗词之类物什。
左大学士想起大王从未有词句流传于世间,即便是有多也是些救民主义的理论性文章,也是一时好奇,便干脆细细泛光研读。
但堪堪一读,便感觉一股磅礴大势铺天盖地而来。
词曰: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左懋泰一时间魂归战场之上,良久默然无语,似乎隐隐约约对大王多了几分理解。
同时脑海中,也思考了许多。
或许,自己心中的天地,与大王比起来,过于渺小了。
自家的大王啊,或许,真的是开天辟地般的人物呢!
崇祯三年八月初时节,秋了老虎依然肆虐,伪明与大乾之间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而随着秦去疾的第二兵团护卫者大量的河北的流民一起顺着运河南归,双方战线也彻底回到了战前位置。
不仅是这样,随着双方各自回转到了安全区内,几乎算得上是不约而同一般,双方立刻开始了边境上的相互有序减压。
大量的野战部队从最前方有序撤离,辅兵、民夫被解散,双方都默契的只保留了部分要害地点的驻军以作监视和必要防范而已。
而后方也是一样,军事部队转入驻扎,民事官员开始重新主导地方。
之所以如此默契,一则,乃是刚刚过去的那一战,双方都不免伤筋动骨,再加上双方都有一堆闭上眼睛都能想到的内部问题和麻烦要处置,所以都不想再相互消耗精力;
二则,乃是经此一战,几乎所有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双方的战略天平正式发生扭转,一段时间内,两国根本不可能对对方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明军没有能力迅速灭亡大乾,而大乾也不大可能短时间内灭掉伪明。
这种情况下,只有水师暂时获得了自由活动的权限。
至于其余各处,不是说不能搞大规模摩擦,而是没必要。
何况,还是那句老话嘛,事有缓急之分,又或者说攘外必先安内,随着战略平衡的达成,有些事情的优先级终于被调整了上来。
而彼时战争的结束,也终于在伪明的朝堂上,掀起了一股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