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围城
作者:璞玉芳华 | 分类:现言 | 字数:72.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7章 十几斤粮票两条人命
宋达之在工作上一贯踏实努力,对待各项任务总是全力以赴,完成的尽善尽美,在处事方面也能做到圆通周全,又恰好撞上了机缘巧合,被出人意料地任命为科长。
有关他的破格提拔,近似于千里马遇伯乐的现代版。
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没有后台,没有背景,却成为单位有史以来第一位最年轻的科长,着实难能可贵,令人刮目相看,并由衷地称羡不已。
这件在常人眼里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即便要在人前低调,但在自己的家中总是要摆上一桌酒席,阖家围坐一起,举杯庆贺吧?
然而,在宋家却又被当做了寻常之事,唯有宋达之更加勤谨克己的工作。
此种态度颇似居里夫人,她并不看重自己所获得的奖章,而是将它送给孩子做了玩具。
梅络英想为宋达之买套适合他的西装,还有衬衣、领带与皮鞋,以备参加重要场合时穿戴。
方子圆不但是一个美食爱好者,在穿衣打扮方面也有着极好的审美洞察力,总能以独到的眼光,为自己或身边的人挑选到最适合的、性价比最高的衣服。
周末到了,梅络英约上方子圆,两人在县城几个商场的服装鞋帽专柜逛了一圈,拎着大包小包,满意而归。
“子圆,在新单位新岗位上工作的感觉怎么样?”
“从护士转做校医,一时间真不适应。首先是称呼上的改变,同事和学生都叫我方医生,叫的我心虚。然后是工作的异常清闲,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认真进行专业知识的充电,或许还要疯狂恶补,以期尽快对得起医生这个称谓。”
“你还是要先将身体保养好了才是,没有必要这么拼,医院的工作节奏一向太快,骤然慢下来,的确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和适应。一旦习惯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学校的那些女教师,一旦结婚,生了孩子,不知有多羡慕在后勤部门的同事,她们每天的工作既清闲又没有压力,工资、福利都不少发,关键是不耽误照看自己的孩子。”
“选择去县技校做校医,首要考虑的就是照顾孩子的问题。我婆婆的病越来越重了,她已经不能躺下睡觉,每天需要靠在一摞叠起来的被子上才能睡一会儿。我妈妈呢,是一点也不能指望的。”
方母在得知方子圆流产后,匆匆进城看过她一次,当天下午又回方家岭了,临走时还撂下一句:“你当初要是听我和你爸爸的话,去读师范,毕业后当老师,能发生这样的事吗?”
这是一个亲妈安慰女儿的话吗?
这样的话难道不是在新的伤口上撒盐,旧的伤口上揭疤吗?
如果换做一般人,听完了,基本都会被伤害到的。
而方子圆则不同,她似乎有一种超然的洒脱,总能将发生的坏事快速而彻底地放下,从而令他人的言行难以伤及。
在方子圆流产后最痛苦的那一刻,爷爷恍惚走来,用食指在她面前轻轻写下一个字,没等她完全看清,那个字便消失了。
她闭着眼睛,细细地猜想、品味……
再睁开眼,她感到轻松起来,失去第一个孩子后产生的心理阴影慢慢散开,飘远。
“等你以后有了孩子,你婆婆心情一好,身体也许会慢慢好起来的。”
“一说到生孩子,我这压力好像又要来了,万一生个女孩儿,如何对得住我的公公婆婆?他们对我太好了。”
“时代进步了,老一辈的很多人也看开了,生男生女都一样,何况你的公公婆婆都是有文化的人,尤其你婆婆是当过老师的,思想只会更开通。”
“我公公婆婆也是这么说的。可是我知道,他们心里是更想要个孙子的。关键是他们住在乡下,生活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环境中,难免会被周围的人说三道四,影响心情。”
“不要有压力,一切都会如愿的。”
作为一名护士,方子圆能跨行业调入学校做校医,是柳市长一手安排的。
无论工作多忙,柳市长每年都会抽出时间,亲自去一趟王家庄,拜访王父和王母,或在年前,或在年后。今年,他是年前去的。
才一年不见,王父和王母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他们对他的到来依然是发自肺腑的欢迎。
但王父的笑容努力开在脸上,背后却有掩饰不住的忧伤。
王母的神色在笑容的映衬中反而更差,她的病情一定又加重了。
在柳市长的一再追问下,王母才说出方子圆因遭遇医闹,导致流产,失去孩子的事情和经过。
柳市长当即提出帮方子圆调动工作,只要想好去哪个单位,随时告诉他。
王父和柳市长非亲非故,二人结缘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一次偶遇。
那时,王父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小镇上工作。
有一天,他下班后去邮局,正要走进那扇大铁门,忽又一扭头,见路边一个少年踉跄着走来,背上还驮着一位头发花白的妇人。他一个急转身,跑上前去,扶住少年,一问得知,他们是一对孤儿寡母,住在偏远的乡下。
那里家家户户的日子过的很艰难,都揭不开锅了,地里的、树上的、水里的东西,凡是可以吃的,都被挖光、摘净、逮绝了。最后,连那些难以下咽的草根竟也难以挖到。
饿死人的事,常有发生。
少年的寡母不忍眼睁睁看着他也被饿死,断了夫家的香火,只好带他去投奔远方的一个亲戚。
母亲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饿的瘫软倒地,少年吃掉了最后一小块黑窝头,也快支撑不住了。
此情此景,令王父倍感酸楚,他瞥了一眼邮局的那扇大铁门,“嗤的”一声,撕开信的封口,将仔细夹在信纸里的粮票和钱全部拿出来,塞给少年。
少年姓柳,依靠王父给的十八斤粮票和七元钱,活了他们母子二人的命,并辗转找到了亲戚一家,又在他们的资助下,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时隔经年,小柳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在能够报答亲戚的同时,更加思念他和娘的救命恩人。
无奈,恩人当时不肯留下姓名或工作单位。
小柳的心中,虽然只有恩人的形象和对小镇的模糊记忆,却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在历尽多少次的希望与失望后,终于找到了他们母子的救命恩人——王父。
曾经因为饥饿而踩踏过死亡线的少年,如今官至市长。
昔日的救命之恩在仕途的跌宕和莫测的人心中,愈发的弥足珍贵。
小柳成了柳市长,从异地调往兮和市后,曾几次要将王父的一双儿女调往更好的工作单位,都被他中肯而委婉的拒绝了。
恩人的本色始终未改,一心为他的仕途着想,又增加了他更深一重的敬佩。
那日,在兮和市,王父找到柳市长,请他帮方子程安排工作,让他非常高兴。
今日,在王家庄,柳市长终于等来了第二次,他非常高兴地同时,心里泛起莫名的疼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