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仙武大唐:转生成狐狸精太棒了

作者:中原遗老 | 分类: | 字数:26.7万

第108章 文脉之争,惊鸿大笔

书名:仙武大唐:转生成狐狸精太棒了 作者:中原遗老 字数:3822 更新时间:2025-01-17 03:03:22

第108章 文脉之争,惊鸿大笔

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神情羞涩却又强装镇定的薛韶容,苏白只感觉头大如斗。

自从发现端倪之后,他这段时间早出晚归,一直刻意躲着薛韶容,就是想保持距离,让对方知难而退。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误美人啊。

苏白忍不住叹了口气:

“韶容,【回澜书院】乃泗州文脉所在,监军大人住进书院,与儒生们诗词唱和,也算是一桩佳话,你又何必耿耿于怀呢。”

别看这小姑娘文静内敛,可对于监军吕凤希不干正事儿、只知道与泗州儒生们游山玩水的做派,却隐隐有着微词。

“监军大人出身董子书院,是专攻《春秋》的经学策士,在诗词之道上并无建树。”

“可他却以堂堂榜眼之身,屈尊降贵,为【回澜书院】的狂生扬名……涨泗州志气,灭我们长安文脉的威风。”

一提到文脉之争,薛韶容小脸顿时认真起来,颇有几分老学究的固执。

所谓“屈尊降贵”纯属委婉的说法。

吕凤希这段时间的表现,几乎可以用献丑来形容。

明明有资格当裁判,却偏偏喜欢亲自下场。

游山玩水、登高怀古,凑一些平平无奇的歪诗也就罢了。

偏偏还附庸风雅,效仿南朝名士范云与何逊“忘年交”的典故,与【回澜书院】一名书生诗词唱和。

可问题是,那名叫做沈思的弱冠书生,文采斐然、卓尔不群,的确有几分诗韵风流。

而吕凤希的诗,却尽是些寻章摘句的陈词滥调,工整有余而灵气不足。

两人唱和之诗流传开来,顿时高下立判。

凡事最怕对比。

吕凤希身为京兆名士,又是科举榜眼,早已经功成名就,可论起诗词之道,却在【回澜书院】一名弱冠书生面前相形见绌。

这种又菜又爱玩的表现,放在京兆府境内,自然可以标榜为提携后进的洒脱。

可此地偏偏是泗州。

泗州身处中原腹心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向来以文脉为傲,自视甚高。

吕凤希的这种表现,很快就在泗州文坛沦为笑柄,甚至发展成了对长安文脉的质疑。

“所谓长安风流,不过是仗着京畿地利,欺世盗名罢了。”

“关中之地,素来以经学传家,循规蹈矩,实在俗不可耐。”

“对对对,如吕凤希这般京兆人物,寻章摘句老雕虫而已,哪有半点文采风流!”

这些评价自然传不到吕凤希耳中。

他还沉浸在以文会友的风雅之中呢。

可薛韶容对此却很是不忿。

吕凤希明明是经学策士,并不以诗词见长,泗州文坛却以偏概全,借机贬损京兆文脉,实在傲慢到了极点。

要知道,文脉和武运,是人道气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白玉京高高在上,掌控天下的人道气运。

为了获得更多的气运倾斜,大唐各州府之间,其实也存在很大的竞争关系。

最直观的,就是文脉与武运的竞争。

因此,薛韶容费尽心思想要苏白一鸣惊人,为京兆府争一口气。

这是她身为京兆府儒修的本能反应。

“可我又不是儒修,为什么要掺和文脉之争?”

苏白心头不以为然。

这个世界的儒修同样走的是炼炁之道。

那种一诗出世而风云变色,直接天降才气、修为突飞猛进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以地域为派别的文脉争锋。

由于涉及到州府气运,甚至可以影响一地之兴衰。

这种大事,自然有京兆府的文坛大佬们考虑,他又何必自作多情。

更何况吕凤希虽然看起来像个书呆子,但毕竟是高中榜眼的人物,表现得如此不着调,谁知道背后有没有什么深意。

反正苏白打定主意,坚决不掺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见苏白态度坚定,薛韶容忍不住神情一黯:

“苏白,贺夫子恃才傲物,飘零一生,此事固然遗憾,可你若因为贺夫子的前车之鉴而不愿展露才华,也实在有因噎废食的嫌疑。”

“贺夫子既然摒弃人妖之别,培养出了你这颗明珠,肯定也不希望伱明珠蒙尘……韶容言尽于此,望君三思。”

说完之后,薛韶容黯然转身,朝驿馆之外走去。

无论如何,她今天都要去参加挂剑台的诗会。

诗词非她所长,那就主动出击,以书法挑战泗州文坛。

她要为京兆府儒修正名。

大不了就当场破境,踩着泗州文脉晋升地煞,扬名立万!

……

目送薛韶容离去之后,苏白忍不住摇了摇头。

这姑娘外柔内刚,他其实挺欣赏的。

可这种欣赏无关风月。

世界这么大,他只想到处看看,暂时不考虑男女之情。

如果薛韶容不能摆正心态,那他就只能敬而远之了。

薛韶容走后。

苏白在大堂吃过早饭,直奔普照寺而去。

普照寺其实就是【大圣禅寺】的外门,凡人们烧香拜佛的古刹。

古刹位于泗州城外十多里处,依山傍水,风景绝佳。

寺内有塔,名为“灵瑞塔”,高一百五十丈,塔顶与日色相映,金彩夺目。

这也是泗州十景之一,名为“佛塔日照”。

大清早的,寺外便已经是人流如织,摊贩们推着小车热情叫卖,俨然一座繁华市集的景象。

跟着香客们排队进入普照寺后,苏白买了一根大香,直奔灵瑞塔而去。

来到塔下,将拇指粗细的大香点燃,插进青铜宝鼎之后,苏白仰望着直插云霄的塔顶,双手合十,默默行了一礼。

下一秒,有蓝色机缘光芒映入眼帘。

【临时抱佛脚(蓝色):连续七天早晨,来灵瑞塔烧香。】

默默感受着脑海中的进度,苏白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

没错,他已经和【大圣禅寺】外门的这座佛塔奇观结缘了。

当初来普照寺游览,观看了壮观的佛塔日照之后,他出于买票的心理,给灵瑞塔上了一炷香。

然后就直接结缘了。

这段时间,为了打探大圣禅寺的消息,他几乎每天都要来普照寺一趟。

锲而不舍的坚持之下。

前几天,他终于刷出了这道【临时抱佛脚】的蓝色机缘。

现如今已经烧了五天的香。

还差两个早上,就能开启佛塔奇观的蓝色宝箱。

希望到时候能有惊喜吧。

苏白忍不住面露期待。

……

完成日常上香之后,苏白离开了普照寺。

骊山教兵马迟迟未至,而【大圣禅寺】早已经封闭山门,龟缩在宗门福地之中全力备战。

就连泗州的景色都早已经看遍。

苏白站在寺外喧嚣的人群之中,一时之间竟有些茫然。

接下来干什么?

思来想去,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算了,还是去挂剑台看看吧。

一年一度的挂剑台诗会,是泗州文坛的盛事。

不光【回澜书院】的儒生们摩拳擦掌,就连泗州辖下所有县城的书院,都会派遣得意弟子前来交流切磋。

泗州民间也对此期待已久,各种声势浩大的宣传,听得苏白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如果没有薛韶容这档子事,他本就准备去看看热闹的。

现在反而搞得他多了几分顾虑。

苏白忍不住摇头一笑。

看来今天要小心一点,别被薛韶容撞上,否则那可就太尴尬了。

然而,此时此刻的他并不知道。

一腔孤勇的薛韶容,已经做好了单挑整个泗州文坛的准备。

……

挂剑台位于泗州城东二十里外,同样是泗州十景之一,素有“秋风挂剑台”的美誉。

此地其实是上古徐国国君的墓地。

之所以叫挂剑台,还有一段“季子挂剑”的典故。

上古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寿梦的小儿子季札,奉命出使晋国,途中路过徐国,受到了徐国国君的热情款待。

季札随身带着一柄宝剑,价值千金,徐君看到之后非常喜欢,但并未出言索取。

季札看出了徐君的心意,决定把剑赠送给他,只因佩剑出使是一种礼仪,于是决定等归来之后再成人之美。

不幸的是,等他从晋国返回,徐君已经过世。

为了兑现内心的承诺,季札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然后怅然离去。

他的行为获得了徐国人的赞赏,遂作《徐人歌》传唱: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千万年来,季子挂剑已经成为了友情与仁义的象征,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歌颂。

诗史杜甫就曾有“欲留挂徐剑,犹回忆戴船”的名句,令泗州文坛为之骄傲。

苏白抵达挂剑台的时候,此地已经是人山人海。

周环四水的高丘之上,有一株参天古柏。

古柏下方的凉亭之中,作为诗会主持人的几名泗州名宿已然就位。

客席之上,还有一名四十多岁的儒雅中年,赫然正是吕凤希。

“这位监军使节可真能凑热闹啊。”

苏白混在人群之中,忍不住啧啧称奇。

他们这些看热闹的围观群众,是无法登上挂剑台的。

高丘之上已经布置出了流觞曲水的案几。

从山顶泉眼中涌出的溪流沿着挂剑台蜿蜒而下,宽袍博带的儒生们临溪箕坐,姿态风流。

随着诗会开始,山顶凉亭中的宿老们开始出题,然后将盛满美酒的木质羽觞放置于溪上,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并且限时作诗。

由于同属于泗州文脉,流觞曲水的过程并没有多少火药味,偶尔有一两首好诗问世,场上便是好评如潮,欢声雷动。

主打一个花花轿子众人抬。

受热烈气氛的影响,台下的围观群众们看得兴致勃勃。

毕竟文脉昌盛,是实实在在好事,可以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甚至还有机会诞生出气运所钟的神童。

围观群众们为此兴高采烈。

可苏白看得就有些无聊了。

他前世是文科生,受信息大爆炸的熏陶,对诗词格律也算略有研究,创作能力只能算爱好者水平,但鉴赏起来绝对眼高于顶。

在他看来,这些儒修所做的诗词只能说中规中矩,并没有让他眼前一亮的佳作。

眼看曲水流觞即将结束,马上要进入下一阶段的丹青字画环节,苏白已经兴致缺缺,准备离开挂剑台。

与其看这些家伙互相吹捧,还不如去青楼听听小曲儿。

可就在他转身之际,远处一道熟悉的女声突然响起:

“小女不才,欲以书法之道,请教诸位泗州雅士!”

苏白豁然转头。

只见一道墨痕冲天而起,薛韶容手持惊鸿大笔,于众目睽睽之下晋升地煞境界!

写不出来诗会的感觉,总觉得太俗气了,删了一章半,直接把这个剧情拉快一点吧,反正也是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