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

作者:倒流河畔 | 分类:历史 | 字数:42.5万

第25章 小廷议

书名: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 作者:倒流河畔 字数:3375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0:02

王莽猛然被皇帝一问,匆忙回道:“这郡国有灾祸则免交当年租税。

若有流民,必往这京师富庶之地而来。

三公、九卿、京师各署吏官,及长安豪商,均应献田舍住宅以安置。

长安城附近多立新民里,赐流民田地住宅以度荒日。”

“流民失所迁徙京师,一路扶老携幼缺衣少食,老幼妇孺如何能撑过这一路的跋涉?

流民少长强弱不均,难免有恃强凌弱者。

那些妇孺,只怕仅有的果腹之物,也难保全。

到时候饿殍遍地,恐怕不是大司马一句“依例安置”,能承的起的。

再说流民中良莠不齐,弱肉强食。

能活着到达京郊的,估计多是那凶恶豪民。

到时候闹将起来,京畿安全恐又添隐患。

遭灾之地失民过多,耕地返荒。即便免了一年的租税,以后的税赋从何而来?”

刘箕一阵连珠炮,轰向王莽。

“这,这...”王莽张口结舌。

片刻后,王莽蓦地反应过来。

刚刚自己怎么被这小皇帝牵着鼻子走,凭什么在这被他诘问。

风轻云淡的表情,重又回到大司马面上。

“那陛下认为,青州之事当如何应对?”莽马淡淡地反问。

刘箕略加思索道:

“如今大司农,应尽早安排令丞到青州各郡国督导地方农监,掘井开河、浇灌田地尽量减轻旱灾之害。

各郡县多蓄养雉、鸭,备细网,以抗蝗虫之祸。

如此可减灾祸之害,然青州灾已不可避。

北军八部应抽调精干军卒,大司农及少府各备粟米储粮。

一旦青州灾起,北军开进青州携郡国官卒助当地国主令丞行临时之“军管”。

各地民众不可擅离本土,可自给之大户着兵士助守门户防歹人纵略。

余粮难度今岁之家,由各乡里正、亭长登记上报。

青壮行以工代赈之策,抽调编伍铺路修堤,朝廷供给一日两餐。

老幼妇孺按数每亭设粥场,每人不分老幼,一日早晚各领粥一碗,以保命度日。

内外朝所筹集钱粮由大司农部属、大司徒部属,及内宫各出一批官员统管。

灾区每县由此三司各出一人,负责钱粮分用。

三司互为督监,确保每枚铜钱,每粒粟米都要用在灾民之身。

御史丞下诸属吏、曹掾领精锐南军,分队巡梭监督各乡、亭济灾钱粮用度。

每亭粥场按妇孺人数支取米粟,善粥以投竹箸而不浮为准。

各督队随机下粥场查验,自乡牧、亭长至粥场曹官,粥浮箸则落人头。”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刘箕放大声音激动得站立起来。

大殿鸦雀无声,刘箕那句“浮箸落人头”的余音在殿上回荡。

“军管”、“以工代赈”,这些词还没让官员们消化完,

一句“浮箸落人头”,又让大家感觉脖子后面一阵凉意飘过。

百官都垂下捧着笏板的手,抬头直勾勾的望着激动起身的小皇帝。

御史们也忘了纠察官员仪态。

都在憧憬着率领南军精锐,到各处督察官吏为百姓撑腰。

遇到那胆敢私吞赈粮的硕鼠,一声令下,手起刀落。

岂不比在这大殿上,盯着几个老头子别打哈欠、吐口水强多了。

孔光身后的文官队中,一名四十多岁的官员微微颌首,冲刘箕子投来嘉许的目光。

“掘井开河,蓄养鸡鸭?”

王莽呵呵一笑:

“陛下,天灾非儿戏,请陛下勿作童言。”

王莽忽略后面赈灾、督察等策,抓住鸡鸭之事,及刘箕子的年岁调侃起小皇帝。

刘箕怒道:“朕佩服大司马有敢欺天之胆识,然汝安敢欺天下百姓?”

王莽平时最好清名,言语也甚得体。

刚刚被刘箕气不过,说下犯上不敬之言。

现在刘箕抓住他这句“欺天之语”,又把天下百姓捧作后台,狠呛了王莽一句。

王莽无言以对,面上一阵白一阵赤的直喘粗气。

平时温文尔雅、忠君爱民的大司马形象全无。

“够了,君臣在殿上争吵,成何体统?”

王政君在屏风后一拍案几,怒喝道。

刘箕轻哼一声坐回御座,王莽也悻悻地回归本位。

“青州奏折,着大司马王莽酌情批复。陛下年纪尚幼,坐朝当以听政为主。”

王政君不紧不慢地道。

刘箕有些郁闷。

王莽面带得色的笑笑,浑然忘了平时,即使得到嘉赞,也都是坦然处之。

“侍中宋弘。”

“臣在。”听到太皇太后召唤,孔光后面那名中年文官应声出列。

“今后每隔五日,抄录各署重要奏书及批复交陛下审阅参悟。”

“喏。”

太皇太后让刘箕子开始参看各署奏书?

王莽刚刚绽笑的面容,又紧张起来,一会的工夫比耍变脸的还精彩。

“退朝。”王政君吩咐完宋弘,用带着一丝疲惫的声音道。

“退朝...”司朝礼官拖着嗓门,高声传令。

太皇太后率先起凤驾回长乐宫。

刘箕带着黄德及亲卫回后殿,文武百官按序退出宣室殿,各回衙署上值。

“哗啦...”又是一个陶罐破碎的声音响起。

王莽下值到家后,在卧房里连摔了好几件家什。

王莽以前在家里生气,最多拉长个脸不言语。

从来没像现在这样砸过东西。

家人都吓地躲的远远的,就唐旭板着面孔垂手侍立在门外。

过了一会王莽推门出来,冲唐旭招招手。

唐旭默契的附耳过来听主人吩咐。

片刻后,大司马府后门大开。

七八个得力家仆出门四散传讯。

一辆挂帘马车随后慢悠悠的出门,朝坊外一座看似普通的宅院驶去。

两进的小院,散落着六七间厢房。

院内一口竖井,几棵不大的树木泛着春绿随风轻摆。

这是前几年,王莽专门为了密会心腹而置。

天色还未到掌灯的时辰,但唐旭已经开始在后堂点起了几盏铜灯。

王莽跪坐在塌上,望着盈盈的火苗沉思着。

须臾,几辆马车陆续进院。

“唐旭,去看看。几位官人若是到齐了,就让他们到后堂来吧。”

“喏。”

这几位每次到了后,都是在前厅等待。

人到齐了王莽的随从自会召他们进后堂。

“几位官人,请入后堂吧。”唐旭见人已到齐,躬身请道。

“有劳了。”几人知此仆深得王莽宠信,纷纷和他客气一句。

众人鱼贯涌入后堂,王莽起身相迎。

大司空甄丰、大司徒马宫、太常大夫刘歆、车骑将军王舜、少府宗伯凤、光禄勋甄邯、虎贲中郎将孙建、太仆王恽。

刘箕若在,定会吓个一跳。

朝廷中枢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大部分都在这里了。

上午那是大朝会,晚上这叫小廷议也不为过。

“今日朝会之事,众位有何看法?”众人落座后王莽问。

“皇帝今日朝会上所言,似有高人背后指点。”大司徒马宫道。

少府宗伯凤摇摇头:“不可能,皇帝醒来后,不是忙着招他的旧仆,就是在拉扯什么亲卫。

外人就敬武和孔光见过他。敬武公主哪能知晓政事。

孔光据说最近和皇帝闹的不甚愉快,更不会点拨于他。”

“听说小皇帝昏迷时,魂魄受了高祖皇帝和先圣武皇帝的点化。”

刘歆有些担心地道。

“哪有这等事,不过是敬武那个老不死造谣罢了。”王莽不满的瞪了刘歆一眼。

“你那祖宗是高祖的弟弟。你不是得了图谶,说叫刘秀能当上天子吗?

你这改名十来年了,也没见你做皇帝。你那祖宗也没来点化于你?”

虎贲将军孙健调侃道。

刘歆五世祖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

十年前世上有图谶传言,名刘秀者当贵不可言。

刘歆就巴巴的给自己改了个名叫刘秀。

刘歆听了孙建调侃,红着面低头不语。

“敬武那老不死,一直与大司马作对着实讨厌。

她那后子薛况自从边地归来后,一直助着敬武兴风作浪也是可恨。”

王恽谄着脸,继续对王莽道:

“那敬武和薛况名义是母子,实则无血亲,同府住着定是有不伦的关系。

她既然能宣扬小皇帝受什么先人点化,属下也有办法,让世人知她母子不伦。”

王莽微微闭眼思索了一会,不置可否。

王恽心知大司马已首肯,得意的开始想着怎么造谣才好。

马宫撇了他一眼心道:敬武六七十岁年纪了还要遭这无妄谣言,再说于皇家体面亦不妥。但是看王莽未表态也不敢出言反对。

“敬武不过癣疥之疾,今日大朝会观太皇太后似有让皇帝历练亲政之意。

这小皇帝只知道什么掘井养鸡,哪懂治国?列位可有对策。”

王莽赶紧翻过敬武这篇。

“太皇太后喜看四海朝圣,当年塞外越裳氏进献白雉、黑雉,太皇太后大喜封赏天下。

如今大司马秉政北感匈奴、东召番邦、南怀柔了黄支,唯有西方未有加。

不如派人去西方拉拢边界的羌人归顺。

到时候四海承平,太皇太后自会赏赞大司马功绩。”车骑将军王舜道。

“皇上成婚匆忙,皇后彩礼尚未交付清楚。

大司马亦可追加彩礼,其中一部分分给太皇太后身边侍仆,余钱用于上林苑修缮维护。

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也怠于管理朝政。

以后游园郊游颐养天年,政事尽付于大司马可也!”

宗伯凤也小声谏言。

“嗯…”

王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