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

作者:倒流河畔 | 分类:历史 | 字数:42.5万

第82章 慈母悲心

书名: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 作者:倒流河畔 字数:2673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0:02

卫后的奏疏先送到了小皇帝面前。

奏疏书之于帛上。

文中前半部分,痛斥了丁、傅两位太后之前以外戚身份乱政的罪行。

后篇则是真情流露,字字都饱含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思念。

虽然原来的小皇帝已经魂归天际。

但是这具躯体,却是由卫后所生。

读着字字泣血的奏疏,刘箕的情绪也跟着低落下来。

黄德随侍在皇帝侧后方。

自从几年前离了中山国,就再没有听到那边的音讯了。

此时王后的书信就在皇帝手里。

黄德伸着脖子想看一看,奈何太远看不清。

大朝会上,他又不敢随意乱动。

只好看着小皇帝。

眼见哀伤的表情浮上皇帝的面庞。

黄德也是悲从中来。

一颗颗泪滴从老宦官的双目中夺眶而出,顺着面颊滚落下来。

“送给大司马过目。”

刘箕将奏疏整理好放入盒中,吩咐道。

声音低沉嘶哑。

群臣鸦雀无声,心怀汉室的大臣们心中无不戚戚。

司礼小黄门将奏疏恭敬地递于大司马王莽。

王莽心中暗暗气恼。

做了这么多准备,今日才蒙太皇太后松口,算是最终掌了权。

本是皆大欢喜之日。

不知道谁又把中山国的奏疏,直接捅到了太皇太后面前。

看小皇帝的样子,应该不是他所为。

太皇太后今日大方放权,如果她顺势提出让卫后进京。

自己还真不好再拒绝。

还好太皇太后没有直接下令,还有回旋的余地。

王政君抛出卫后的奏疏,也有她自己的想法。

以后王莽辅佐小皇帝执政,二人之前颇多芥蒂。

今日让王莽表态,迎接卫后和皇帝母子团聚。

也是让小皇帝和大司马的关系缓和一些。

“卫太后思子之心确实感人,臣读着亦有不忍。

太后痛斥傅、丁二后之过,也彰显卫太后之深明大义。”

王莽草草看完奏疏后,沉声道。

王政君听了眉眼舒展开来,满意地点点头。

这还是她第一次听王莽说卫氏一族的好话。

“不过。”

王莽顿了一下继续道:

“自陛下登基后,卫后拜为皇太后。

朝廷加爵及封地,并让宗室刘成都袭中山王爵,以替陛下尽孝道。

卫后既知丁、傅二后之恶,就当恪守本分,安居于封地。

如若卫氏一族此时入京。

即便其无意干政,难保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不如待陛下年长亲政后,再商议迎接卫太后入京之事。

陛下,意下如何?”

王政君闻言,笑容慢慢凝固在了脸上。

想不到王莽还是固执的反对卫太后来长安。

许是哀帝时,丁、傅二后掌权,把他逼回封地的事对他打击太大了。

不过现在的皇帝刘箕子,可不是哀帝刘欣那个白眼狼可比的。

刘箕子现在的表现可圈可点,把权力直接一股脑先交给大司马府。

王政君已感觉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了。

王政君暗暗打定主意,如果皇帝提出迎接卫太后的请求。

自己一定在今日自己参加的最后一次大朝会上,把这事给定下来。

“那个,大司马所言有理。母后深明大义,也会体谅大司马的苦心。

朝廷应再加赏赐以慰其心。”

刘箕沉吟了一下,缓缓道。

话里话外并没有要现在迎接太后入京的意思。

黄德心里暗暗惋惜,多好的机会。

看这架势只要陛下争取,太皇太后多半会支持太后和两位国舅入京。

不过陛下既如此说,定有他的打算。

老黄德现在也对刘箕有了盲从的信任。

王政君长出了口气。

既然皇帝自己也不坚持,就免了给刚接政的大司马难堪了。

刘箕虽然也有不想现在就见卫家人的心思。

但如此选择,主要还是为了卫太后安危着想。

且不说一路过来,路上难保不会有差池。

就是顺利到了长安,以大司马现在的权柄,还会有卫后的好日子过?

那两个国舅,除了是傀儡皇帝的舅舅外即使有个曾当过卫尉的爹。

恐怕在长安也难保太平。

不如给他们多请些封赏,让他们在中山国好好度日。

静待着翻天覆地的那一天。

刘箕子现在也在积极往中山国运作力量,待到自己布局妥当。

就不怕王莽要翻天。

到时候他就会有能力,去保住原身的母亲和两位舅舅平安。

当然,现在还是不行。

小皇帝的一番话也大出王莽意料,准备应付太皇太后的托词也用不上了。

至于给中山国加封赏,还不是小事一桩。

如此,众人商议已毕。

退朝后,王莽着人以皇帝口吻给中山国回书一封。

并请示皇帝加了天子印。

增卫后汤沐邑七千户,赐中山国黄金百斤。

回书曰:

“中山孝王后深明为人后之义。

条陈故定陶傅太后、丁姬悖天逆理,上僣位号。

徙定陶王于信都,为共王立庙于京师,如天子制,不畏天命,侮圣人言,坏乱法度,居非其制,称非其号。

是以皇天震怒,火烧其殿。

六年之间大命不遂,祸殃仍重,竟令孝哀帝受其余灾,大失天心,夭命暴崩。

又令共王祭祀绝废,精魂无所依归。

朕惟孝王后深说经义,明镜圣法,惧古人之祸败,近事之咎殃,畏天命,奉圣言,是乃久保一国,长获天禄,

而令孝王永享无疆之祀,福祥之大者也。

朕甚嘉之。

夫褒义赏善,圣王之制,其以中山故安户七千益中山后汤沐邑。

加赐及中山王黄金各百斤,增傅相以下秩。”

卢奴县中山国,中山王宫。

一位眉目间和刘箕神似,容貌绝美的妇人面带憔悴。

此人正是刘箕子的生母,原中山王后,现皇太后卫姬。

卫太后垂首跪坐在案几侧,两行清泪缓缓流下。

朝廷的回书摆在案几之上。

室内没有下人。

两个中年汉子立在一旁。

“盼了三年多,终于来了京城的回书。

还是加的皇帝玺印。你看看,这是箕儿的口吻吗?

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京兆,过的如何。

要这些封赏有什么用,回书中为什么不提箕儿的近况。

他高了没,身体壮实了没有。”

说着,卫后呜呜咽咽的。

泪水从两行细流,也抑制不住变的如泉涌般泗流满面。

“唉。”卫玄、卫宝两位国舅哀叹一声。

这回书他们刚也看了,书中意思再明显不过。

肯定是他人代笔,小皇帝加了玺印而已。

给母亲的书信,皇帝都做不了主。

可想现在他在未央宫里,能有什么好日子。

卫宝心中更是难过。

本来两三年来,数封给朝廷的投书都如泥牛入海。

姐弟三人也已打消了再去京城的念头。

想不到,王莽儿子的大舅子吕宽托人找到了自己。

说是之前的奏疏都被大司马栏了下来。

他有路子直接送书到太皇太后手中,定能全皇帝陛下母子团聚之事。

自己原来不想理睬。

后来他又取出王宇的亲笔信,自己才让姐姐又试上一试。

这次是得来了回书。

不过这回书看了,更是让人绝望。

不知道吕宽走了什么路子瞒住王莽和尚书令,把奏疏直接送进了长乐宫。

不过,现在王莽肯定是知道了中山国越过他,直接给太皇太后上书。

而且听说,太皇太后在大朝会上,把权柄全都交给了王莽。

卫宝难过的同时,心中开始隐隐的不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