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魏
作者:老周不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110.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9章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钟会走进东侧殿,在门口站了片刻,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
凝神注意他一举一动的大臣们见此情景,都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然后就将目光挪开,或闭门养神,或观风看景,就是不理钟会。
从钟会的表情看,应该不会有什么事。
他们已经被天子搞怕了,没事就是最好的事。
荀勖站在人群中,本想和钟会打招呼,可是一看其他人,又讷讷的闭上了嘴巴,只能用目光和钟会交流,表示无奈。
钟会却笑得更加灿烂,给荀勖递了个大功告成的眼神。
荀勖如释重负,无声地笑了。
钟会走到郭太后面前,躬身施礼。“殿下受惊了。请再坚持一下,明天等镇南将军到,就可以回宫了。”
郭太后抱着手臂,默默地点了点头,也不知道是听懂了,还是没听懂。
钟会的声音不小,其他人听得清清楚楚,都有些诧异。
镇南将军毋丘俭到了?
他们不清楚外面的情况,只看到大司农桓范来了,却没想到镇南将军毋丘俭也到了。稍微了解路程的人都清楚,镇南将军毋丘俭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赶到这儿,简直是神速。
钟会转身又走到蒋济、高柔面前,躬身而拜。“事出仓促,天子不安。二公为国之重臣,当为中流砥柱,安定人心,莫使敌国有隙可趁。”
蒋济与高柔对视一眼,都觉得有些惭愧。
且不说他们支持司马懿是对是错,就这几天的表现来看,也当不起国之重臣的身份。
“钟太傅有子如此,当含笑九泉。”蒋济说道。
高柔轻声问道:“司马太傅安好?”
“司马太傅安好,正在西侧殿休息。这几天,他也很辛苦。”钟会轻声说道:“具体的事,待回城之后再细谈。眼下还请二公体谅天子,安抚众臣,不要再出现王观、郭芝之类的事。之前的事……”
钟会顿了顿,提高了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到此为止。”
高柔沉默以对。他身后不远处的卢毓听得清楚,轻轻的吐了一口气,若无其事的转开了目光。
钟会用胜利者的眼神扫视一圈,躬身而退。
蒋济看着钟会离开,走到高柔身边,拍拍高柔的肩膀。“文惠,临机决断,你我都不如太傅。”
高柔神色黯然,张口欲言,却什么也没说,最后化作一声叹息。
——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曹芳就醒了。
他茫然的抬起头,看到桓范正一脸歉意地看着他。
曹芳揉揉眼睛。“桓卿醒啦?”
“陛下……一直看着臣?”桓范指指曹芳身上的衣服,眼眶有些湿润。
曹芳低头看了一眼,有点不好意思。他昨天晚上坐着想心思,打算考虑一下长远规划,没想到靠在床边就睡着了。
“天子说大司农辛苦了,要守着大司农才安心。”钟会从一旁冒了出来,适时的充当起了解说员。
桓范一声叹息,翻身拜倒。“老臣何德何能,蒙陛下错爱,当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曹芳这才反应过来,知道桓范误会了,或者说,被钟会误导了。他顺势扶起桓范,客气了几句,把桓范感动得热泪盈眶。
曹芳吩咐人取水来,侍候桓范洗漱。
钟会忙前忙后,热情周到。甚至不需要曹芳吩咐,就让人送来了热气腾腾的早餐。
桓范洗了脸,却顾不上吃早餐,立刻安排人去通知毋丘俭。他本应该昨天晚上就派人回复,只是当时实在太累了,没顾上。现在再不发消息,毋丘俭要急了。
钟会自告奋勇,表示愿意走一趟。
曹芳还有些意外,桓范就满口答应。曹芳见状,只好顺水推舟,写了手诏,让钟会送去,命毋丘俭以急行军的速度,尽快赶到高平陵。
钟会领命而去。
看着钟会的身影远去,桓范转头对曹芳说道:“陛下,中护军主武官选拔,关系重大。司马师能在禁军中招募那么多死士,与担任中护军关系极大。你真要将此职付予钟会?”
“桓卿觉得不妥?”
“中军外御强敌,内守京师,禁军更是关系到陛下安危的力量,当选持重之人。钟会虽聪慧,却年少气盛,又好名邀誉,骤登要职,恐怕难以胜任。臣以为,当从宗室中挑选人材,以充宿卫。”
听了桓范的分析,曹芳也觉得这个任命有些冒失,不够稳妥。
“只是……朕已经应了。”
桓范点点头。“老臣只是提醒陛下,并无让陛下收回成命之意。先让他试试,过几个月再说也不迟,挑选合适的人选也需要时间。”他抚着胡须,眉头紧锁,一声叹息。“天下未定,强敌环伺,军中不可乱。刘禅也就罢了,守成之主耳。孙权却是觊觎江淮已久。若是趁我朝堂不安,起兵江淮,届时内忧外患,只怕陛下更难安睡。”
曹芳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现在蜀汉是费祎当政,姜维还没掌握大权,所以西线一直比较太平,曹魏的注意力一直在东南方向。但是这个情况维持不了多久,费祎一旦遇刺身死,姜维上位,蜀汉最后的疯狂就要拉开序幕,曹魏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分久必合,三国时代即将进入最后的三十年。
曹魏做好准备了吗?
当然没有,因为曹魏就是三国中第二个灭亡的,仅次于实力最弱的蜀汉。相比之下,孙吴却是坚持到最后的,比曹魏还晚了十几年。
当然,西晋统一天下也不是西晋有多优秀,而是同行的衬托。
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几年,坐断东南的大魏吴王孙权就要挂了,东吴也将陷入和曹魏差不多的混乱局面,各种内斗层出不穷。
最后的三十年,是摆烂的三十年。
“桓卿,宗室子弟中还有多少可用之材?”
桓范一声叹息。“不瞒陛下说,有是有,却也不多。大魏自立国起,即为浮华所累。先帝在位时,多次下诏贬抑浮华,甚至斥退了不少人,却收效甚微。积重难返,大厦将倾,陛下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曹芳思索片刻,淡淡地说道:“桓卿不必沮丧。待此间事了,回城之后,再慢慢思量。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事在人为,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桓范一声叹息。“陛下少年有志,大魏之幸也。可惜老臣年迈,怕是看不到陛下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