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霸魏

作者:老周不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110.3万

第158章 老臣开杠

书名:霸魏 作者:老周不庄 字数:2350 更新时间:2024-11-20 02:51:53

钟琰不仅被曹芳侃晕了,还被鄙视了一回,像是拔了毛的凤凰,自信心也像玻璃一般,碎了一地。

一连几天,她连走路都低着头,神态恭谨,看不出半点才女应有的傲气。

甄瑜啧啧称奇。

她知道曹芳有学问,但是她不知道曹芳的学问究竟有多好。当初曹芳批评钟琰的文章时,她也不太懂,后来也没好意思向传话的人直接转述,只是和身边的侍女说了几句。

如今见钟琰本人被曹芳批驳得哑口无言,算是真正见识了曹芳的口才,腰杆莫名的直了几分。

天子英明神武,她这个皇后有面子,甄家的富贵也有了保证。

她对曹芳更加体贴,更加热情。

对钟琰的神秘感被打破之后,她们之间的关系也算是恢复了正常。这不仅没有让她们疏远,反而让她们亲密起来,成了真正的闺中蜜友。

一晃几天过去,钟琰出宫休沐。

王浑在家等得心焦。钟琰刚进门,还没坐下,王浑就迫不及待的问起。

见此情景,钟琰不由得想起天子对王昶父子的评价,暗自叹息。

天子的话虽然说得难听,却是事实。王昶父子号为慕道,实际名利心极重,哪里有道家谦守的气度。他们看重的根本不是庄子一派的修身之道,而是以曲为直,以退为进的进身之术。

钟琰也不想和王浑说什么虚的,直接了当的转达了天子的态度。

天子要起而行道的实干派,不要坐而论道的空谈派。他已经答应给你机会,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就看你自己了。

王浑很不高兴。“若是如此,我直接去荆州,随父亲见习岂不更好?你也可以与我同行,不必进宫侍候人。”

钟琰叹了一口气。“妾也作如是想,只是担心夫君心有不甘。如今既已入宫,再自免也不合适,只能勉强一段时间了。”

王浑很后悔,却也觉得钟琰说得有理。

人已经入了宫,后悔也迟了。这时候说不去了,等于打天子、皇后的脸。以天子那小心眼,肯定要报复。特殊时期,还是不要造次的好。

王浑还想问问宫里的事,钟琰却推说太累了,想洗澡休息。

虽说门户不够高,她也是从小有人侍候的,从来没侍候过别人。在宫里这几天,她着实累坏了。不仅身体累,心理也累,被天子打击得几天都没恢复过来。

见此情景,王浑也办法,只得暂且放下。

第二天一早,钟琰就回了钟家,将宫里打听到的消息转告给父母和兄长。

从各种迹象来看,天子重兵事,对北军尤其看重。钟珪在北军大有前途,值得好好干。

知道钟琰入宫的人不少,想从她这儿探听些消息的人更多。整整一天,钟琰都没闲着,直到傍晚,带着疲惫和兴奋回到宫里,才想起疏忽了丈夫王浑,忘了尽妻子的义务。

没多久,她就把这件事抛在脑后。

皇后甄瑜告诉她一件事,天子收到了王昶的上书,正在昭阳殿与相关人员讨论,可能会很晚,她们要准备夜宵。

如今后宫嫔妃争宠很厉害,甄瑜也不能免俗。

钟琰听了,心生一计,提了个建议。

不仅要准备夜宵,还可以派人送到昭阳殿去。

皇后母仪天下,虽然不能干政,却可以体现对天子的体贴,对大臣的感激。

在民间,类似的事情是主妇份内之职,也是体现主妇身份的好机会。在宫里,这就是皇后才有的特权,其他嫔妃想学都没资格。

甄瑜觉得可行,立刻吩咐人准备。

晚饭后,见天子一直没回来,甄瑜就派钟琰带着人,提着食盒,去了昭阳殿。

——

曹芳正与王凌、王基等人讨论王昶的奏疏,听说皇后派人来送点心,多少有些意外。

王凌反应很快,猜到很可能是钟琰的建议,抚着胡须,一脸欣慰地说道:“皇后不愧是陛下的贤内助,不仅陛下得到了贴心照料,臣等也跟着有口福。”

钟会也反应过来,立刻附和。

王基觉得不妥,可是看看曹芳的脸色,又把涌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毕竟皇后只是派人送点心,表达关心,并没有刻意打探消息的意思。且天子年少,与皇后感情和睦,后宫安定,对朝政稳定也有好处。

就算有什么不妥,找个机会私下里进谏就是了,没必要当众扫兴。

曹芳让人传诏,一会儿功夫,钟琰带着两个宫女,提着食盒走了进来。见案上铺满了简牍、文书,一旁还挂着几幅大地图,其中就包括荆襄地形,心中暗喜。

猜得不错的话,这应该是为伐吴做准备。

天子对王昶的上书如此重视,召集这么多人讨论,王昶父子的危机暂时算是过去了。

等钟琰等人退出朝堂,曹芳对钟会说道:“颍川钟氏出人才,不仅有士季这样的青年才俊,连女子都见识不凡。”

钟会心中欢喜,连忙谦虚了几句。

曹芳又对王凌说道:“常言道,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如今关东也出了不少将才,关西也应该多出一些相才。文武兼备,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陛下说的是,老臣也是这么认为的。”王凌附和道。

曹芳点点头。“没错,王公的几个子弟都是全才。”他若有所思,拍了拍膝盖,随口说道:“你们说,是投笔从戎难,还是铸剑为犁难?”

大家正吃着点心,没谈正事,也乐得说说闲话,放松一下紧张的思维。

王凌官职最高,年纪最长,当仁不让。“老臣以为投笔从戎更难。军中辛苦,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的。更别说当初班超远征万里,三十六骑平定西域,有几个书生能做得到?”

话音未落,王基就反驳道:“王公此言,基不敢苟同。班超三十六骑定西域乃惊世之功,又岂止书生做不到,历数有汉四百年的名将,能做到这一点的也不过卫、霍和赵充国而已。以此标准要求书生,和要求武人读书读成大儒一样,未免强人所难。”

王凌被曾经的故吏当面反驳,脸上有些挂不住。“伯舆此言,我也不敢苟同。以名将而成大儒的可不少,凉州三明中的皇甫规、张奂的学问,可不比大儒差。只不过儒者抱有成见,鄙视武人,不愿正视而已。若说如班超的名将不多,能如皇甫规、张奂的儒者又有几人?”

见王凌、王基杠起来了,曹芳有些哭笑不得。

一个年近八十,一个正好六十,还曾经是上下级的故旧,这么吵真是合适吗?

也不知道他们是仗着自己年纪大,资历老,御前放肆,还是两人的年纪都足够大,还保留着汉末遗风,一言不合就开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