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霸魏

作者:老周不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110.3万

第248章 一把好刀

书名:霸魏 作者:老周不庄 字数:2524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0:03

管辂以私人身份在朱据的大营里住了下来。

朱据不提见孙和的事,他也不提使者的身份,互相保持默契。

陆抗很快做好了进攻的方案,请朱据审阅。

朱据看后拍案叫绝,随即带着陆抗去见孙和,请孙和拜陆抗为将,负责进攻毋丘俭大营的战事。

孙和本来就欣赏陆抗,也感激陆逊为他做出的牺牲,自然不会拒绝。

孙弘觉得陆抗太年轻,未必能服众。可是他也清楚,吴军拖不起,孙和也需要一场胜利来挽回低落的士气,以免大军崩溃,否则能不能登基都是问题。

陆抗就陆抗吧,总比由诸葛恪负责好。

得到了孙和、孙弘的支持后,朱据没费多少力气,就说服了孙峻。

孙峻坚守濡须坞,压力也很大。如果陆抗能够击退毋丘俭,他也能松口气,不用天天担惊受怕,睡觉都睡不踏实。

很快,朱据以首辅的身份任命陆抗为左部督,与孙峻并列,作为濡须战场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并具体负责登岸作战,攻击毋丘俭的大营。

不出孙弘所料,陆抗太年轻,既然有太子孙和和三位辅政大臣的支持,有他父亲陆逊的余荫,还是有不少人表示怀疑,尤其是一些淮泗籍的将领,阴阳怪气的提出了不少反对意见。

比如陆逊当年指挥夷陵之战时已经四十岁了,而陆抗现在还不到三十岁。

比如大皇帝尸骨未寒,新君还没有正式继位,如此超擢陆抗,是否不妥?

陆逊因罪而死,现在还没平反呢。

人心惶惶,流言蜚语,陆抗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但他能做的,就是用胜利来证明自己,证明孙和、朱据是慧眼识人,而不是任人唯亲。

经过几天周密的准备,陆抗挑选了两万人,做好了登岸作战的准备,先进攻毋丘俭的临江别营。

毋丘俭有四万多人,当然不可能聚在一起,大营分布在濡须坞右侧方圆十几里的范围内。

有两个大营临江,作为大营右翼的掩护,同时观察江面的吴国水寨,位置重要,兵力却不多,总共三千多人,正是陆抗小试牛刀的最佳目标。

两万对三千,也符合兵法五则攻之的原则。

就兵力分配而言,陆抗充分展示了他父亲陆逊的用兵风格。

求稳。

陆抗的大军刚到江边,还没登岸,岸上的魏军就收到了消息,第一时间通报毋丘俭。

毋丘俭一边安排人增援,一边向天子汇报。

管辂迟迟没有回来,吴军却开始了进攻,看来这一战很难避免。

郭淮主动请缨,作为第一批增援,并承担战场警戒、巡逻的任务。

毋丘俭欣然从命。

——

收到毋丘俭的消息后,曹芳有些遗憾的搓了搓手指,随即让人去传王浑。

吴国君臣投降的可能性不大,再也不能有侥幸心理,还是老老实实做好长期对峙的准备。

当务之急,是先清点一下家底,看看究竟有多少钱粮可用。

有粮仓未必就有粮食,硕鼠这种生物难以杜绝,历朝历代都有,帐面上的粮食毕竟只在帐面上,真要去调粮的时候难免会意外失火,将原本空空的粮食烧成一片白地。

他不指望这种事没有,只希望不要严重到令人发指。

一会儿功夫,王浑赶来了,面色微红,气息有些急。

最近几天,天子一直在安排庐江、淮南的官员补缺,有不少郎官得到了实授,外放为县令、长,赶赴各地上任。

他也在等着这一刻。

“陛下。”王浑抱拳躬身,一揖到底,然后目光灼灼的看着曹芳。

曹芳抬起眼皮,打量了王浑一眼,伸手示意他就座。

王浑更加欢喜,谢恩入座,恭恭敬敬。

曹芳看在眼中,想起了伟人的一句话。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

不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能表现得很从容、谦逊。一旦涉及到切身利益,表面文章就顾不上了,吃相一个赛一个的难看。

眼前的王浑也不例外,王昶的一片苦心算是付之东流。

当然,王昶本人也好不到哪儿去。他所谓的从容就是坐山观虎斗,骑墙看风向。置忠义于不顾,视先帝恩义如粪土,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给他好处就支持谁。

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每次都能站对队伍,从不踩空。

晋阳王氏的崛起,王昶是当之无愧的功臣。

至于曹魏两代天子的恩宠,都不过是他成功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濡须大战在即,辎重、补给能否及时跟上是重中之重。”曹芳也不想和王浑说太多,开门见山。“淮南淮北是最近的军屯所在,各地粮仓里存储的粮食是否完好,关系到前方战事的胜负。这个重任,交给别人,朕不放心,你走一趟吧。”

王浑大喜,连忙躬身领命。

虽然不是授实任,但作为天子使者,巡查郡县军屯,可比担任县令长威风多了。

更别说天子对他的特别信任。

“臣当兢兢业业,不负陛下。”

曹芳点点头。“你知道这件事最大的难度是什么吗?”

王浑稍一思索,便明白了曹芳的意思。“权贵、豪强。”

曹芳笑了。

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一点就透。

淮水北岸就是汝南郡,是世家势力最多最强的地方。清查军屯,不可避免地会触及这些人的利益,没点实力的人,是不敢轻易碰他们的。

除了实力,还要有决心,愿意冒着和他们撕破脸的代价。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人不多,要么是实力不足,要么是动力不足。

王浑正好满足这两个条件。

身为征南将军之子、天子近臣,有君父撑腰,王浑不惧任何地方世家,就算是遇上朝中有人的硬骨头,他也敢碰一碰。

为了自己的前程,他也可以不给任何人面子,就像历史上不顾体面的打压王濬一样。

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一把好刀。

“本想让你夫妻团聚,才将你夫人召到行在来,陪伴皇后。没曾想,你夫人来了,你又要执行任务,真是难以两全。”曹芳换了亲切的口气,半开玩笑的说道:“你好好和夫人商量,不要闹矛盾,要不然,朕也不好意思。”

王浑连忙说道:“陛下言重了。臣食君禄,理当为君分忧,岂能因儿女情长则耽误了公事。拙荆虽是妇人,却颇明事理,一定不会反对的。”

曹芳赞同地点点头。“你说得对,你夫人深明事理,太后、皇后都很欣赏她,多次在朕面前夸他。有她陪伴,太后、皇后多了很多乐趣,朕也轻松了许多。将来还朝,朕要赏她。你要努力,免得被她比了下去,将来夫纲不振。”

王浑既兴奋,又尴尬。

在妻子钟琰面前,他的确有些压力。

不论是家世,还是见识,他都没什么优势。

钟琰深得太后、皇后赏识,就连天子也毫不掩饰对她的欣赏,自己却在天子眼中印象不佳,与天子对自己的期望不符。再不努力,以后夫纲不振,被钟琰压制几乎是定局。

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好在机会来了,他一定要牢牢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