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魏
作者:老周不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110.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21章 吾有何惧哉
刘猛咽了口唾沫,犹犹豫豫地举起两根手指。“陛……陛下,臣说的可不是二十万人,是能作战的二十万骑。”
曹芳眼皮轻挑。“朕知道,没听错。二十万骑嘛,又不是没见过。”他伸手拿起案上的水杯,浅浅的呷了一口。“你们匈奴人当年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还四十万骑呢,最后如何?”
刘猛一时不解,连连眨眼。
曹芳放下杯子,泰然自若。“中原早在分为七国的时候,别说是实力强横的赵、秦,就算是实力最弱的燕国,面对曾奴役匈奴的东胡也未尝畏惧。赵国名将李牧,一战打得你们匈奴人十年不敢犯边。秦一统天下,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守边,头曼单于远遁。如今又过去四百年,七国已成一体,又怎么会担心草原上的骚扰。”
刘猛眼神闪烁,欲言又止。
曹芳知道他在想什么,接着说道:“如果中原大乱,草原上的部落或许有机可趁。一旦中原归于一统,别说二十万骑,就算再翻一倍,和当年的冒顿一样,也逃脱不了覆灭的下场。”
曹芳嘴角轻挑,淡淡地说道:“你知道为什么吗?”
刘猛摇摇头,神情茫然中带着一丝不以为然。
曹芳转身取出一把短刀,递给刘猛,示意他抽出来看看。
刘猛迟疑着,抽出半截短刀。秋水般的刀刃出现在刘猛眼前,让刘猛下意识地眯了一下眼睛,赞了一声:“好刀。”
“你是懂刀的。”曹芳笑笑。“这把刀就赏你了。”
“陛下,臣无功……”
曹芳摆摆手。“一把短刀而已,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他微微一笑。“河东铁官正在全力打造,最多半年,禁军就能换装完毕,然后就逐步更换征北将军麾下诸部的装备了。”
刘猛吃了一惊,拔出短刀细看。
车厢两侧的车窗里,各出现了一个虎卫的身影,四道警惕的目光落在刘猛脸上。
刘猛吓了一跳,连忙还刀入鞘,伏地请罪。
“谢陛下厚赐,臣一时心喜,失礼失礼,死罪死罪。”
曹芳抬手轻扬,虎卫微微颔首,消失在窗外。
“听说过神刀么?”
“陛下说的莫不是……蜀国名匠蒲元打造的刀?”
“没错,如今我大魏的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手艺,而且青出于蓝。”
刘猛深吸一口气,屏住了呼吸,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他当然听说过神刀之名。
他不仅听说过,还花重金买了一口环首刀收藏。正因为如此,他一看到这口短刀,就知道这口刀不是凡品,有可能是蒲元打造的利器。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大魏工匠竟然拥了蒲元的技艺,而且更胜一筹。
大魏的将士很快就能全部装备这样的利器。
“蒙恬率领的秦军用的是青铜剑,卫青、霍去病率领的汉军用的已经是铁制环首刀,不久的将来,我魏军装备的将是更锋利、更坚韧的兵器,这是中原三四百年技术积累的一个缩影。可是草原上的部落用的武器和冒顿率领的匈奴人有多大区别?”
刘猛突然一个激灵,明白了曹芳的意思。
没错,中原人一直在进步,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如今又出现了更为锋利的神兵利器。
匈奴人呢?这三四百年几乎没什么变化。仅有的一点变化,还是中原人教的。
更要命的是,草原上几乎没有铁矿,连最基本的生活用铁器都要向中原人购买,又怎么可能大量装备铁制兵器。
所以,别说拓跋力微有控弦之士二十万,就算他和冒顿一样,有控弦之士四十万,依然不是大魏的对手,就像当年的匈奴人一样。
失败是必然,区别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好在这一次,即将承受魏军暴击的不是匈奴人,而是鲜卑人。
刘猛悄悄地吐了一口气,起身跪倒,双手托起短刀,举过头顶。
“谢陛下厚赐,臣当佩此刀,为陛下冲锋陷阵,万死不辞。”
曹芳哈哈一笑。“你这一动,可就算输了。”
刘猛沉声说道:“臣服输,任凭陛下发落。”
曹芳微微欠身,轻扶刘猛。“冲锋陷阵就算了,留给年轻人去做吧。朕只有一个要求,等秋防结束,随朕回洛阳,见见你的母亲,享一享天伦之乐。如何?”
刘猛鼻子一酸,俯身再拜。“唯。”
——
晚饭后,曹芳召集王昶、钟会等人议事,将刘猛了解的情况说了一遍。
此时此刻,他的脸色一点也不像与刘猛说话时那么轻松,眼中更是充满了忧虑。
他听说过拓跋力微这个名字,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他一直以为这些胡虏的实力还没那么强,只是潜在的威胁而已。如果不是司马家的那一群败家子互相残杀,耗尽了华夏最后一丝元气,五胡未必有乱华的机会。
现在看来,情况比他想象的更严重。
拓跋力微前年吞并了他的恩主没鹿回部之后,就已经拥有了二十万骑的实力,只不过中原忙于内乱,对草原的关注严重不够。
征北将军程喜岂止是不称职,简直是该死。
刘靖也好不到哪儿去,镇北将军做了这么久,对草原上的情况了解依然有限。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刘靖是个好官,却算不是名将。
田豫、牵招那样的名将对北疆太重要了。
开始正式的讨论之前,曹芳先下了两道诏书。
一道诏书给程喜,命程喜立刻赶到行在来述职。
一道诏书给田豫,改封长乐乡侯,增邑五百户,合前共一千户。
田豫还活着,今年正好八十岁,就住在魏郡的魏县。
之所以没有回家乡渔阳雍奴,就是因为程喜担任征北将军,回去也不得安生。
王昶等人没说什么。
按理说,田豫赋闲多年,没有功劳,突然增邑晋爵,不合规矩。
但谁都看得出来,天子是为田豫鸣不平,要补偿他这么多年的委屈。
这样的事,没人会拦着。
稍微有点正义感的人,都知道田豫这些年有多冤枉,只是没人愿意和程喜发生冲突而已。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最近几年军中士气不高的原因之一。
大将军曹爽任人唯亲已经到了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步,就连他举荐的王基都不愿意再和他合作。
如今天子愿意纠正,他们当然求之不得。
说完了这些事,王昶缓缓开了口。
作为太尉,天子身边身份最尊贵的将领、老臣,他有义务先发言,为天子分忧。
“塞外形势之严峻,的确令人骇然。臣身为太尉,疏于整顿旧务,愧对陛下信任,死罪死罪。”
曹芳吐了一口闷气,免得气氛过于紧张。
王昶刚上任没几天,没什么责任。即使是王凌,责任也有限。真要追究起来,会一直追到蒋济。
但蒋济做太尉时,三公都是闲职,没什么权力。
况且蒋济虽然犯过错,却已经做出了弥补,这时候再伤及他的身后名,大可不必。
“过去的事就不提了,将来怎么办,这才是重点。太尉,说说你的看法。”
“唯。”王昶躬身施礼。“不过,说北疆战事之前,请容臣先说几句闲话,论一论臣在征南将军任上的感悟。”
曹芳眉梢轻挑,点了点头。
王昶主动提及他担任征南将军时的经验之谈,这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