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农家乐
作者:大骨头羊炖汤 | 分类:穿越 | 字数:48.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6章 嗟,来食!
在李杨的主持下,农家开始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有着各种先进理念指导和经验借鉴,让农家少走了不少的弯路,土地改革这事儿大泽山内还是进行得比较顺利的。
过程中虽然产生了一些波折,但总体结果还是很好的。大多数人都认同了李杨的改革措施。
只有一小部分习惯了剥削和作威作福的人闹得很凶,甚至有看不清形势的人向李杨进行逼宫。
李杨也没有惯着他们,直接采取雷霆手段镇压了下去。镇压了这部分反对派之后,农家的土改运动很快便顺利完成了。
土地问题解决以后,李杨又将土豆,玉米和红薯三种高产的作物慢慢的推广了下去。
由于嬴政的东巡计划即将开始,帝国暂时腾不出手来针对诸子百家。
所以游离在朝堂之外的诸子百家,获得了一个极其难得的平稳时期。
处理完农家的内务过后,李杨便将目光投向了四季镇。
李杨准备以大泽山为依托,将四季镇打造成一个坚固的前线堡垒和对外交流的平台。
……
逃难的人在得知帝国大军惨败的消息后,也纷纷赶回了四季镇。然而当这些人回到四季镇时,看到的却是早已被白屠的一把大火烧成了白地。
面对这样的情景,一群人皆是嚎啕大哭。看到好不容易才攒下来的产业,却被一把火烧了精光,有些人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过这年头四处逃亡还能活下来的人,对于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
对于某些已经经历过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人来说。这只不过是又一次悲剧的重演罢了。众人在悲伤了一阵之后,开始了家园的重建工作。眼神也从最初的悲伤逐渐开始变得麻木。
就在这时,由李杨率领的一众农家弟子也陆续的进入了四季镇内。
李杨带着农家弟子来到了客栈的原址处。随着李杨的一声令下,农历弟子们便迅速行动了起来。很快,一大片空地便被清理了出来。
空地清理出来后,农家弟子们先是在空地上面支起了几口大锅,烧起了水。紧接着又将携带的粮食蔬菜和一些肉类丢进了锅里。
随着大火的烹煮和不断的搅拌,不一会儿,一股股香气便从锅中散发了出来。
香味很快便向周边蔓延并飘进了刚回到四季镇没多久的人群中。
闻着这诱人的香气,刚刚回到四季镇的人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转头将目光投向了农家众人这边。
因为四处躲避,众人这几天都没有吃上几口热乎的饭菜。现在猛然闻到这种香味,本就食不果腹的人现在更加的饿了,甚至有人的口水都流了下来。
“咕咕……咕咕……”
不少人的肚子里都传出了声音,突然有个瘦骨嶙峋的小孩子对旁边的男人开口说道:“爹,我饿了!”
听到这话,男人立马将小孩的嘴捂住,然后厉声教训道:“昨天晚上才刚吃的饭,你饿什么饿,我看你就是嘴馋而已。”
男人这么一说,小孩的眼睛瞬间便红了,委屈的泪水开始从小孩的眼角滑落。
或许是因为害怕父亲的责骂,小孩虽然在流泪,但却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来。
不过从他那充满了对食物渴求眼神中可以看出,那个小孩确实很饿。
小孩子这一开口,人群中像是炸了锅一样议论了起来。
“我好像闻到了肉的味道。”
“什么,居然还有肉,你们怎么闻出来的,难道你以前还吃过肉?”
“没吃过,不过我刚才看到有人把一块肉剁成了几大块然后扔进去了。”
“真是浪费啊,肉那么好的东西就应该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慢慢品尝,不能一顿就吃完了。”
“你懂个屁啊,肉就应该大口大口的吃,一次性吃个够。”
……
人群中开始议论纷纷,突然有人说道:“要是能让我吃一口就好了!”
听到这话,众人又看向农家弟子们那忙碌的身影,然后陷入了沉默。
眼看着食物已经煮得差不多了,李杨便向旁边的农家弟子吩咐道:“去吧,把乡亲们都叫过来,每人一碗粥,一块肉。记得,要礼貌点”
“是,侠魁!”
听到李杨的吩咐,那名农家弟子走过去对逃难回来的人群喊道:“嗟,来食!”
听到那名弟子这么一喊,李杨顿时觉得气血上涌,立马上前踹了那名弟子的屁股一脚。
李杨一脸无语的说道:“老子叫你客气点,你没听懂吗?”
“我已经很客气了呀。”那名弟子一脸委屈的揉着屁股说道。
“赶紧滚蛋!”听到这话,李杨的脸直接就黑了。
看到李杨的表情,那名弟子很识趣的马上转身就跑走了。
……
李杨看着那名弟子灰溜溜的退走之后,才转身对逃难回来的人们喊道:“乡亲们,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现为农家的新任侠魁,李杨。”
“在这之前你们之中有认识我的,也有不认识我的。不过在这之后,我想我们一定会变得非常熟悉。”
……
紧接着,李杨又习惯性的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话。然而众人却一点听的心思的没有,反而将目光投向了李杨背后的几口大锅。
讲了一会儿,李杨才发现众人的注意力好像没有在自己的身上。
于是急忙调转话题,说出了大家最想听的那句话。
“我的话讲完了,都到我前面来排队,现在开始分粥。”
“老人,女人和小孩排在前面,不要插队。”
“谁要是敢插队,立马拉出去打一顿。”
李杨这一喊,所有人就像是排练过了一般,迅速的在李杨面前排出了一条长队。
在看到四季镇居民动作居然如此熟练时,李杨直接愣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