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侠影美颜

作者:德兰Y | 分类:武侠 | 字数:226.3万

第4章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书名:侠影美颜 作者:德兰Y 字数:4043 更新时间:2024-11-16 11:37:25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作者:【汉】刘向 辑录

赵太后新用事[1],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2],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3]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4]。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5]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6]。”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7]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8]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9]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10],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11],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12]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13],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14]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注释:

[1]赵太后:即赵威后。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以其子孝成王年幼,故由威后执政。用事:执政。[2]长安君:威后少子,孝成王弟,长安君为其封号。质:作抵押的人质。按据《史记·赵世家》,此事发生于孝成王元年(前265)。[3]左师:官名。触龙:人名。按“触龙言”三字,原本作“触讋”。现据《史记》及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策》改。[4]揖:据清人王念孙考证,当为“胥”字传写之误。胥,同“须”,等待。[5]郄:当作“(左亻右却)(jù剧)”,劳累。[6]耆:通作“嗜”。少益耆食,谓稍渐增加食欲。和于身:使身体舒适。[7]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8]黑衣:指卫士。当时赵宫廷卫士皆着黑衣。[9]填沟壑:指死亡。[10]燕后:赵太后之女,嫁燕王为后,故称燕后。[11]赵之为赵:指赵氏由晋国大夫,与韩、魏分晋后成为赵国国君之时。[12]重器:宝物。[13]山陵崩:喻指国君死亡,此指赵太后去世。[14]子义:赵国的有识之士。

赏析:

本文是《战国策》中写谋臣巧谏成功的最佳篇什之一,出《赵策四》。其所以能千载传诵,历久不衰,就在于它富有永远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和发人深省的思想启迪。

全文描写的重点就在一个“说”字。因此,善于用轻松细致的笔触,描写人物委婉亲切地说辞,来表现人物隐约微妙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乃是本文最显着的艺术特色。触龙劝说赵太后的目的,是让她同意将爱子长安君入质于齐,以换取齐国派兵来解除秦对赵的军事威胁。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让太后真正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个道理,这是劝说的主旨。但他谒见太后时所面临的困难僵局,一是“大臣强谏”均无效,而且已当众宣布“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二是听说触龙要来谒见,太后正气鼓鼓地等待着他。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下,任何高深的大道理都将无济于事,反会自取其辱。触龙真算得上是一位杰出的灵魂工程师和心理学家,他的说辞是分五步进行的。第一步:必须从感情上消除太后的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恭敬而亲切地说明自己谒见的目的,是因有足疾,久未见面,担心太后玉体有所劳累;故先问起居,次问饮食,再谈养身之道,绝不提起长安君。这一番热情的体贴关怀,终于使“太后之色少解”。紧张气氛缓和了,于是进入第二步:闲谈老年人溺爱幼子的心情,以期进一步从感情上让太后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出太后的心事,妙在只叙说自己的幼子舒祺,仍然绝不提长安君。但触龙所说舒祺最小,不成器,而老臣已年老体衰,私下又特别宠爱他。这些情况,不是和太后之爱长安君极相类似吗?故其实已隐约流露出长安君的影子。接着就说自己冒着死罪来向太后请求,趁自己未死之前让太后安排舒祺当一名宫中卫士,把前程安排好,自己才放心。这番话,既为下文要讲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一主旨伏根,又能使太后触类旁通,意识到爱子之心,人皆有之,问题在于如何爱法。果然太后感兴趣地问道:“男子汉也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吗?”这句话意味着此前一批大臣只知道从国家利益出发讲大道理,让太后舍子入质,却没有人能理解、体贴妇人对幼子那种母爱的特殊感情,现在总算遇到一个“知音”了!触龙深知已触动太后心事,便抓住这句话,进一步反激太后说:“比女人爱得还厉害。”于是引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她终于由“盛气”,“色少解”,到高兴地“笑曰”了,并且毫无戒心地暴露出自己的心事。这就顺理成章地为过渡到闲谈应当如何爱子这个话题奠定了基础。所以,善于洞悉对方心理变化的触龙,立即成功地进入了第三步,仍然不正面说长安君,而是借燕后作反衬,反而说太后疼爱燕后胜过疼爱长安君。这种反激法立刻奏效,引发出太后的反驳:“你错了,我疼爱燕后远不如疼爱长安君那么厉害。”这正是触龙千回百折希望得到对方的一句话,他才好由此委婉批评太后爱长安君爱得不深,应当像爱燕后那样才算爱得深远。于是他从容举出太后当初送燕后出嫁时,握着女儿的脚后跟,为之哭泣悲伤;走了以后,每当祭祀总要为之祝福,祈祷着希望女儿不要被休弃了回来,希望女儿子孙后代世世在燕国为王等事实。表面上似乎撇开了长安君,在争论太后疼女儿甚于幼子;骨子里却是旁敲侧击,曲意批评太后:真要疼爱长安君,就该像对燕后那样,为他长远前途着想。由于触龙不是像其他大臣那样批评她不该溺爱幼子,而恰相反,是批评她溺爱得还不够,要像溺爱燕后那样才算爱得深远,所以太后听着自然十分顺耳;又因为触龙设身处地进入角色,与太后一起动感情回忆疼爱燕后的那一幕幕真情实景,致使太后不知不觉完全落入老臣彀中,而回答说:“然(确实如此)。”一个“然”字,说明她已完全接受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个道理。于是触龙进入第四步:先连发两问:三世以前赵王子孙封侯的,而今其后裔还有没有仍然为侯的?不仅赵国,其他诸侯国的后裔还有没有仍然为侯的?太后回答都说没有。于是触龙精辟地揭示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子孙们地位尊贵而无功劳,俸禄优厚而对国家毫无贡献,所以无法保住王侯地位,必然会被别人取而代之,自己还会招致杀身之祸。如果说二、三两步说舒祺、说燕后,与长安君保住王侯的关系距离还稍远,因而言辞曲而较缓,那么第四步则是说赵国王子王孙的命运,与长安君的关系距离则颇近,因而言辞直而趋急,步步紧凑。于是不容太后插话,触龙又进入第五步:直接把问题引到长安君身上进行类比论证,批评太后如今只给予长安君尊贵的地位、肥沃的封地、众多的宝物,却不趁现在让他为国立功,树立威信;一旦太后驾崩,长安君凭什么保持他在赵国的地位呢?此前无数曲折,至此方一针见血,击中要害,痛快淋漓而又句句力重千钧。然后语势顿缓,无限痛惜地说:“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计短”,正与前文“计深远”、“计久长”遥相对应,而又仍然巧妙地归结到“爱长安君不若燕后”的话题上,始终都是顺着太后“爱子”、为长安君本身利益着想这一心态出发的。这种急中缓煞、刚而转柔的收绾方法,仍留有不直接揭穿入质问题的余地,这就既说服了太后,又给她巧妙地留了个体面的下台台阶。果然太后终于被深深感动而醒悟,答应:“好。那就听凭你安排他吧!”同样妙在不直接说穿派长安君入质于齐这句话,彼此都心照不宣地达成了默契,但又都不显尴尬,这正是触龙控制的最佳火候和分寸。至此,触龙忠诚为国,而又善于体察女人心理,巧于言辞,循循善诱,老谋深算而又热情真诚的谋臣形象,赵威后溺爱少子,始而专横气盛,泼辣固执,但又有母爱柔肠的满腹委屈,终而深明大义,通情达理的太后形象,主要通过他们各自的语言声情,其次是他们各自的动作神态(如触龙的“入而徐趋”“至而自谢”等,太后的“盛气而胥之”“色少解”“笑曰”等),极为鲜明地活现在读者眼前。

其次,精于剪裁和严于章法,也是本文一大特色。篇首众多复杂事件,三言两语即交待清楚,篇末长安君入质于齐及评论,也都惜墨如金,高度简洁;而中间写“说”的过程却详而细腻,层层转进,写法或侧或反或正,时而闲话琐叙,时而追忆感叹,时而反问议论,极尽铺衍婉曲之致。且前伏后应,曲尽其妙:如触龙前述“不能疾走”“殊不欲食”,皆述己老态,以起下文“填沟壑”之语;前曰“太后玉体有郄”“日食饮得无衰”,皆指其老态,以起下文“山陵崩”之语;前称舒祺之“最少,不肖”,故后有位尊无功、奉厚无劳之说;前伏请补黑衣卫士令其有所自托,后应“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前有“计深远”“计久长”之伏,后有“为长安计短”之应……

从篇末的评论中,不仅反映出战国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的斗争,表现出对世袭分封制的某种冲击,而且对如何教育子女不要依仗父母财产权力的荫庇坐享其成,而应鼓励他们培养独立奋斗、创业立功的自立精神,也富于深刻的启迪。至于触龙说服太后的巧妙婉转的方式方法,对人的灵魂洞察入微的心理把握,处处从对方本身利益着想的亲切热情的真诚态度等,对后世亦颇多启迪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