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开局干掉史文恭
作者:该昵称已被使用一万次 | 分类:历史 | 字数:8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1章 东京汴梁
周邦彦名声在外,挣钱相对容易。
他告诉王小飞,自己藏着一笔钱,可全部交出来,当成此次行动的经费。
王小飞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先与燕青、李猛通个气。
燕青本就是浪漫的性格,李猛则得了九天娘娘钧旨,所有事儿都要听王小飞的。
三人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帮助老周达成心愿!
随后找到周邦彦,四人合计一番,决定同去樊楼,会一会这位艳压群芳的李师师!
……
王、燕、李、周四人重回大路,向着汴梁城挺进。
一路上,还碰见了几十个皇城司的逻卒(初级特务),这伙人忙忙乱乱,正在展开罪案现场调查。
四人对视一眼,不禁莞尔。
周邦彦此时又化妆成了乡下老农的模样,一点破绽也无。
躲过皇城司,再向前行走两个时辰,北宋雄伟壮丽的都城——东京汴梁,已经赫然在望。
……
东京汴梁,天子居所。
这是一座巨无霸式的城市,光是外城,周长就有40里。
40里是什么概念?举个栗子,现存的西安古城墙,周长是28里;由此可以想象,汴梁城那庞大的规模。
城内人工开凿了4条大运河,其中最重要的是汴河,也被称为“通济渠”。
每日有千万条漕船在汴河上穿梭往来,将全国各地的货物、粮食、人丁运往京师,让汴梁愈发繁荣的同时,也使天下凋敝,民不聊生。
北宋的城市化发展是畸形的,恐怖的土地兼并,产生了数量巨大的流民。
为了活命,流民纷纷涌入汴梁这样的大都市讨生活。
但是狗日的官府,把赚钱的生意全都垄断了,只给流民们留了些汤汤水水的烂活儿。
即便是这些不挣钱的破生意,也要征收高额的商业税。
仅在北宋熙宁十年这一年,北宋的商业税就高达七百二十六万贯。
在官府的盘剥下,大部分的城市贫民,仅能混个温饱。
……
北宋官员的福利是出奇的好,这些钱怎么来呢?
垄断、盘剥、收税、徭役、兼并……总有一款适合你。
北宋官员在吸百姓的血;而汴梁作为京城,则在吸天下的血。
朝廷发明的赋税转运制度,集天下之财于汴梁,地方财政则被搞得一地鸡毛。
靖康之变,汴梁积累百年的财富,又被女真铁骑洗劫一空。
汴梁确实非常繁华,但这片繁华背后,却是无数宋人的血泪。
……
王小飞三人乘着船,从汴梁城南的普济水门,进入了这座梦幻般的城市。
泊船接连穿过观桥、宜泰桥、云骑桥、高桥;虽然日近黄昏,每座桥上依旧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京城气象,毕竟不同,即使是作为穿越客的王小飞,也为这座城市的美丽而惊叹。
周邦彦化身导游,与撑船的船家一道,给远道而来的三位山东贵客,介绍汴梁的街头美景。
过高桥后朝西走,就是国子监和太学;再往西,就是气势恢宏的成武王庙。
王小飞看着不远处的庙宇,觉得很好奇:“那座庙供养何方神圣,竟修的这么壮丽!”
船夫哈哈一笑:“小哥必是从外地来的,这庙里供奉的不是别人,正是兵家鼻祖,辅佐周武王灭商的姜尚姜太公!”
哦吼,原来是愿者上钩的姜老师啊!
周邦彦在一旁补充:“王兄弟,这姜太公可不是一般人,与你们山东可是有着深厚的渊源呐!前朝唐肃宗时,册封姜太公为成武王,改太公尚父庙为武成王庙;唐德宗时,名相颜真卿又上书皇帝,以古今六十四名将作为武成王庙的从祀;本朝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成武王,这才有了这座恢弘的成武王庙!”
一番话,把这座庙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
船家在一旁喝彩:“老哥真是好见识!”
周邦彦连忙掩饰搪塞:“惭愧惭愧,只是听别人说起过,没什么大不了的。”
船家也不多问,继续撑船摇橹。
……
王小飞想去看看武庙内供养的六十四名将,于是一行四人付了船钱,在武庙附近,找了个旅馆住下。
安顿停当后,四人走出旅店,找地儿吃饭。
没走几步路,一股恶臭味传来,周围行人掩鼻而走,却并不慌乱,显然对这股臭味习以为常。
王小飞感觉奇怪,连忙问周邦彦:“这是什么味道?难道是臭豆腐?”
老周掩鼻答道:“应该是赶猪人驱赶生猪进城来了,所以才有如此恶臭。”
王小飞奇道:“赶猪人?”
……
四人转过街角,终于看见了臭味的来源。
只见成群结队的肥猪,被人甩着长鞭,驱赶而来,足足有几万头。
这些赶猪人受过专门的训练,互相之间配合默契,控制着庞大的猪群,向前走去。
几万头猪的气味……着实有点大。
王小飞和燕青一直盯着猪群看,猪大家都见过,可这么大的猪群,还真没见过。
“李哥,老百姓不是不爱吃猪肉吗?怎么有这么多猪?”
宋朝人是不爱吃猪肉的,反而是羊肉牛肉大行其道。
李猛叹口气:“放到好的年景,大家伙儿自然不吃贱肉;可现在是什么年景?牛羊肉只有富人吃得起,穷苦人家能吃到一口肉就不错了,还挑啥?”
周邦彦补充道:“不止如此,羊肉的价格最近疯长,一般的富裕人家,这些年也吃不起了;此消彼长,猪肉的消费量飙升,毕竟都是人,总不能不吃肉吧。”
最近光景不好,地主家都没有余粮啊!
没有细粮,只能靠粗粮充充饥了。
实际上,宋人不喜欢吃二师兄,不仅是因为当时猪肉烹饪技术不成熟,更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势有关。
北方契丹民族崛起,建立辽国,在暴揍北宋的同时,也把他们喜食羊肉的风俗带入中原地带。
檀渊之盟之后,宋辽两国的贸易正常化,羊肉更是大量流入中原地带。
兼之北宋的统治阶级、文人墨客,都喜食羊肉,种种作用之下,羊肉的地位和价格水涨船高。
民间买不起羊肉的平头百姓,只能选择价格低廉的猪肉。
苏东坡老爷子写了一首《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正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