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

作者:枠罗汉 | 分类:历史 | 字数:54.5万

第190章 神秘的数字

书名: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 作者:枠罗汉 字数:2112 更新时间:2024-12-19 03:12:38

朱瞻基不禁有些动容。

一直以来,他在历史书上读到的朱棣都被打上了残忍暴虐、好大喜功、穷兵赎武、谋朝篡位的标签。在那些读书人眼中,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残暴君主,是一个从来不把哪些酸腐儒法放在眼中的异类,是一个我行我素、刚愎自用的

没有人知道,自己爷爷做的那些事,从来都是站在大明江山、大明百姓的角度去考虑。他也坚定的践行着太祖皇帝当年的铿锵之言:“我大明与百姓共天下,非与士大夫共天下也!”

因此,他被文人刻意抹黑,将他的事迹肆意涂抹,把他的壮举谬言成虚,让他的贡献没于书卷,甚至对他的评价还不如几百年后的清人。

但现在出现在朱瞻基眼前的这位永乐大帝,却是童趣可爱,朴实无华,重视家人情谊,甚至还有些“妻管严”的“自家人”。他的作息、他的饮食、他的爱好都和普通人无异,每天还要批阅奏折,为天下苍生忙碌。想到这里,朱瞻基的眼眶微微有些泛红。

朱棣正在专心抓着蛐蛐,一转头却看到朱瞻基愣在原地,不禁呼唤道:“瞻基,愣在那里干什么?这有个铜头金翅,很稀有的,快帮爷爷来抓!”

这一声叫喊唤醒了感怀中的朱瞻基,他连忙答应一声,加入了捕捉蟋蟀的队伍中。。。

爷俩一直折腾到亥时,这才开心的往回走,朱瞻基也被朱棣安排人送回了家中。

朱棣则是径直返回了徐皇后宫中休息。一进门,徐皇后便带着宫人迎了上来。行礼之后,便亲自帮助朱棣更衣,见朱棣衣衫上粘有些泥土,不由得便唠叨了起来:“陛下今儿这是到哪逍遥去了,这衣衫上沾了这些尘土。臣妾斗胆劝谏陛下,您这龙袍可都是织造所那边定制的,脏了也没法子濯洗,都是一股脑扔了出去,岂不可惜?还望陛下爱惜民力,少换几件衣服才是。”

朱棣一点都不生气,反而还一脸很受用的样子:“皇后说的极是,朕会注意的。今儿朕有些疲乏,咱们早日歇息,皇后意下何如?”

徐皇后微微一笑道:“行,都听陛下的。陛下今儿龙心大悦,想必是遇到什么喜事了。”

朱棣笑呵呵的拉过徐皇后,把朱瞻基今日的表现又都说了一遍,特别是祖孙二人在御花园中的对话,也和徐皇后细细说了。

“陛下,瞻基说的那话,您究竟觉得如何?合您的意吗?”徐皇后听了朱棣的描述,也觉得朱瞻基的话虽然真实,但有些离经叛道,不由得的担心了起来,想要探听一下朱棣的意思。

朱棣一边让徐皇后帮他脱掉了靴子,一边呵呵的笑道:“这小子,他若不是我朱家子孙,朕一定亲手掐死他。”

“陛下说的这是什么话,瞻基可是长孙,怎可这般玩笑。”徐皇后觉得朱棣说的话实在是没谱,忍不住轻推朱棣提醒道。

“哈哈,你没听明白,朕是说,以瞻基这小子的本事和志气,不成青史留名的明君,便会是倾覆江山的祸胎。不过,幸好他是我朱家子孙,朕相信他能成为一代明君。”朱棣也不生气,耐心的解释着自己的意思。

徐皇后却是一惊,连忙问道:“陛下不怕瞻基若是继承大统会改弦更张吗?”

朱棣仰头笑道:“放心吧,这小子心里有数。他今日若是说会全盘遵照我的主张,一字不改,一处不变,反而朕却放心不得。那就意味着他只能做一个守成之君,平庸之主。可这小子今日说出来这些话,朕就知道,他一定能将朕的事业发扬光大,让这大明江山熠熠生辉。”

徐皇后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了地,看来瞻基这孩子今天的回答算是契合了朱棣的心意了,不知不觉中又在朱棣心中增加了不少分量。

朱棣却是早早躺在了床上,枕着双手,一脸轻松的说:“接下来,就希望老大、老二还有老三加把劲,多给朕生几个小龙孙出来,让咱们皇家血脉开枝散叶,人丁兴旺了。”

。。。。。。

接下来的半年里,朱瞻基过的很忙。

日常的课业耗费不了他多少精力,但大学堂的筹备、院系的设置、专业的划分、教材的编写、招生的标准这些背后,都有着他的身影。

更何况,自从上次帮助徐辉祖想出了对付蒙古人的法子之后,自己的舅爷爷便经常造访,一老一少讨论军事谈的不亦乐乎,便又占据了他不少时间。

近来这系统却是不甚靠谱,收服了铁铉的奖励如同石沉大海,渺无音讯。所幸朱瞻基年岁渐长,对系统的依赖度也越来越低,也便没有将这件事再放在心上,只道是随缘即可。毕竟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什么规律的系统上,实在不是一个聪明人应该做的事情。

就在还有一个月就要过自己五岁生日的时候,朱瞻基却遇到了一件令人迷惑的事情,更没有想到,这件事造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天日落时分,朱瞻基向往常一样,在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准备去朱棣那里请安。就在他走进乾清宫的时候,却看到朱棣正拿着一张纸条眉头紧锁,似乎被什么难住了。

“孙儿见过皇爷爷,皇爷爷圣躬安。”朱瞻基乖巧的朝着朱棣行了个礼,便自觉的站在一旁。

“瞻基啊,快过来,帮爷爷看看这东西有何玄机。”朱棣见朱瞻基来了,忙伸手招呼他过去。

朱瞻基走到朱棣身旁,接过朱棣递过来的纸条,仔细的看了起来。

纸条是用宣纸写的,只有一面写了字,上面用毛笔歪歪扭扭的写了一串数字:“一二二一一三三十三”

朱瞻基又翻看了纸条的背面,却是一片空白,只是在纸条的一角,用笔写着一个小小的“经”字。

“瞻基,你看这字条,是否有些古怪?”朱棣皱着眉头问道。

“皇爷爷,孙儿斗胆问一句,此物从何而来?”朱瞻基问道。

朱棣抬起头,说出了清晰的两个字:“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