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作者:河套大圣爷 | 分类:历史 | 字数:174.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15章 敢不给咱面子?!
京中对各地孝廉的呼声很高。
朱雄英安排的这事,在百姓中产生了远超想象的影响。
甚至对一些知名的大孝子,京中百姓都是如数家珍。
京中官员都知道,圣孙殿下举孝廉此举是要一正民风,虽说现在公馆内不过是落脚几十个周边州府的孝廉,
可百姓得知孝廉入京,也已经按耐不住,围在外面等着见一见各地孝廉。
这正是好时机,官员们自然不会放过,户部尚书茹太素决定趁热打铁,先把这些孝廉拉出去,与百姓打个照面。
“这感情好啊!”
胡安明腾得站起来,不光是他,其余孝廉的脸上也是面露激动的神色,
他们品行端正,这与想出名是不冲突的。
就像有些向爱心捐款的人,哪怕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声望,那又如何呢?最起码他是做了实事的,这就是老朱说得论迹不论心。
再说了,不让这些行好事的人出名,难不成让那些做坏事的人出名吗,
不仅要让这些行好事的人出名,而且要得大利,这样才能使得人人去行好事,
所以,茹太素这一张罗,没有一个人有抵触的情绪,
胡安明见郑平一动不动,不由拉住郑平说道,
“郑兄,同去啊!”
郑平想了想,自己缩在这也不是事,就像与小黄兄弟说得,既然决定要干这事,就不能怕露脸。
“这就对了!”
胡安明喜道,对郑平的态度来了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众孝廉喜气洋洋的跟着茹太素走出,顿时间,围在外的百姓响起了如雷般的欢呼声。
.......
奉天殿
“孙儿,你去见那郑平了?”
“是,爷爷。”
朱元璋点了点头,“点到为止就可,人的想法是很难改变的,
光是咱们觉得郑平是孝或不孝,不重要。
重要的是百姓怎么想,而百姓接受,是需要时间的。”
“是啊,爷爷。”
朱雄英长叹出声,爷爷总能一语中的。
“参见陛下,参见殿下。”
爷孙俩正说着话,户部侍郎夏原吉和礼部侍郎杨士奇,二人在殿前候立。
老朱朝朱雄英递个眼神,朝着殿前的二人挥挥手说道,
“进来吧。”
“是,陛下。”
户部侍郎夏原吉、礼部侍郎杨士奇二人走进。
朱元璋开口问道,
“怎么?让你们几人谈的事,差不多了?”
二人点头,杨士奇说道,
“陛下,孝廉一事已经完备。”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让这些智囊讨论孝廉的事情并不算什么难题,
毕竟孝廉的事已经被提出,他们只需要在这个框架内填充血肉就是,
而这次找几人来商讨政事,不过是一个预演罢了,之后才是重头戏,让这些人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老朱也不知道如此是好是坏,
不过,既然大孙想干老朱支持就是,再说了,老朱也有绝对的自信,哪怕不再身处皇位,但凡朝中有人动了歪心思,
朱元璋也能发起雷霆手段,为孙儿排除障碍。
有些皇帝,是因为屁股下的龙椅才拥有权势,但很明显,朱元璋并不属于这一类,龙椅与龙袍不过是锦上添花,就算没有这些,收拾几个乱臣不也是简简单单?
“不错,咱叫你们来,是要听你们二人给咱汇报一下,
咱大孙继位的事,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关于新帝继位的事情,就属户部和礼部这两部最忙,
礼部侍郎杨士奇说道,
“禀告陛下,礼部已全部准备好。”
“好!”
朱元璋大喜。
新帝继位,祭天,祭祖,祭社稷,每一祭,都有规定的车服、礼乐,这也是朱元璋最头疼的事,
当年老朱继位,借着战乱未平的由头,对付对付也就糊弄过去了,可真到了大孙继位这天,朱元璋可不敢再对付了,必须得给大孙安排到最高规格,
可老朱又不懂这些,礼部能不让老朱操心的把这些事情做好,真是让老朱喜出望外,长出了一口气。
老朱看着杨士奇越看越满意,此人少年老成稳重,做事实际,着实让人放心。
接着,朱元璋又满眼期待的看向夏原吉,
问道,
“你那边咋样?”
夏原吉上前,“禀告陛下,各处开销已经支出...”
朱元璋闻言,捋着胡子大笑道,
“咱倒是问多余了,管钱这事儿,你出不了岔子!”
“只是...”
看夏原吉面露犹豫神色,朱元璋笑声一止,问道,
“怎么?”
夏原吉开口道,“便是周边藩国、和各塞王的朝贡有些问题。”
朱元璋闻言,脸色肉眼可见的黑沉了下来,老朱很好面子,
更何况,朱雄英继位可以说是朱元璋这辈子最重要的时刻,都不夸张,
反正朱元璋自己登基的时候没像现在这么紧张,
老朱想的是,不论是周边藩国是境内藩地,礼一定要大!要重!
可听夏原吉这意思,不仅没达到朱元璋的标准,反而还出了问题,这叫老朱如何能忍?
那以前各藩国进贡的礼不大,老朱都不让他们坐下,现在岂不是胆大包天?!
明朝周边的藩国,除了因为战略价值而被明朝拿下的倭岛、琉球和朝鲜外,
还有安南、占城、暹罗等十数个小国,这些小国世属大明朝庇护,
而且因为其实在没有打下来的价值,显得鸡肋,便留到了现在,
在老朱看来,他们还能有独立的统治,那可都是大明朝的恩典,
而如今大明朝正是要面子的时候,他们竟然不给自己面子,这就有点欠揍了啊!
“陛下,大多藩国和藩地的朝贡品都已随外使入京,微臣检查了礼单,贡礼都不薄。”
听到这,朱元璋的脸色好了几分,冷哼一声,说道,
“量他们也不敢!那是哪出了问题?!”
夏原吉答道,
“有两地,一是安南,一是云南,其贡礼皆是没有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