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甚独

作者:华发半生 | 分类:古言 | 字数:103.9万

第446章

书名:甚独 作者:华发半生 字数:4205 更新时间:2024-12-19 03:14:06

心中感叹着“有小徒弟一人,顶十个幕僚”的全塘顺着话茬提点了萦芯一句:“不管新府衙要多久才能设立,察事司你最好立刻接手。”

“我知道的。”明白全塘是告诫自己太上皇已经耐心告罄,别再有任何侥幸心理,萦芯点点头,投桃报李的提醒全塘:“师父近几日忙于开府,恐怕脱不开身,不如把御史台的实务交给别人吧。”

虽然孙瑾和孙钊眼下都信任全塘,但是全塘得自己知道进退,实权上最好丢出一部分给别人。

这样虽然是全塘一个人名义上掌了明暗两处监察,实际却是这个“别人”和萦芯分掌实务,做了权力分割。

战时也还罢了,如果战后萦芯一年半载的还是无法从察事司脱身,明里暗里的跟这个“别人”保持一定的不对付,也可以降低孙钊对全塘的戒心。

现在,萦芯又有一两分庆幸当初全塘大操大办拜师礼了。

天地君亲师,有这一份在世俗来看仅次于父子关系的师徒关系在,只要萦芯不作大死,全塘是肯定会尽全力保她的。

就这份两股本该相斥的实权刚到手、小徒弟就为了将来的稳妥提点自己早早扔出去一个的“远虑”,全塘不由再次心内暗叹她“少谋深算”。

撵着胡须尾端,全塘琢磨了一会儿人选,问道:“你觉得为师将御史台的实务交给尚书令王廙(yì)如何?”

这人名字听着倒是耳熟,萦芯又仔细问了问他的能力、出身、立场以及朋党,抿着嘴在心中权衡了自己的立场和措辞,盏茶的功夫后才摇了摇头:“徒儿觉得不妥。”

全塘一愣,“为何?”

“不划算。师父,屋里就咱二人,我就实话跟你说了。”在马场跪坐了一大天的萦芯撑着案几起身,两腿改为特别无礼的盘坐,两手也揣在胸前,细致的与全塘解释道:“我很理解太上皇践祚三十年,将朝中分为吴地、五州和宗室三派,也很理解太上皇为什么一味压制五州本地的士族在朝中的势力。”

紧紧盯着小徒弟,全塘明白她又要说直插大吴弱点的惊人语了。

果然,萦芯回视全塘两眼,道:“因为失去吴地国土置换到五州以后,大吴皇室失权严重,已经到了名存实亡的边缘了。

所以孝皇帝(孙瑾的生父孙皓)当年才必须大肆纳支持自己留在皇位上的大世家女娘入后宫,与她们生下许多‘准继承人’,再任由这些带着不同世家野望的儿子们为了夺太子之位,牵引将这些世家的视线,让他们内耗人与财,最终失去威胁皇室的实力。”

这是个阳谋。

是一个失去老巢、实力无法正常增长只能每况愈下的皇帝,为了维护他的帝位做出的最高效、最准确的抉择。

只要这些世家权臣依旧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教信条辖制,非要效仿诸如尧、舜、禹、王莽、曹丕等“先贤”走禅让这条路线篡位,或者学两汉时期的外戚挟稚龄天子以令诸侯的路线霸府,那么孝皇帝就能用自己儿子们的死斗给大吴皇室争出在山东五州站稳脚跟的时间和空间。

虎毒尚不食子啊……

思及至此,同样身为人父的全塘阖目喘息两口,平复心中为大吴和皇室诸多年来的艰难困苦挣扎于权利之间,而升腾起来的痛苦。

“我太能理解从这样处处刀光剑影的后宫里,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活到如今的太上皇了……”

强压嘴角的冷笑,萦芯继续把话往“忠君爱国”的方向说:“大吴能中兴,全赖太上皇践祚三十年来,从未停止平衡诸多势力。”

可全塘也是闻一知十的名士,如何听不出小徒弟言下之意:

孝皇帝和太上皇两任帝王就是个只为稳固皇权,内耗大吴的鼠目寸光之辈!

对,他们合伙花了几十年,把大吴上下能威胁到皇权的世家几乎都打压下去了,所以如今朝中多庸庸碌碌的官,地方多是首鼠两端的世家。

他沉声道:“陛下总是不同的。”

萦芯认可的点点头,“其实早几年,太上皇已经开始给陛下铺路了。如果陛下正常践祚,没有太上皇掣肘,再给他十年……不,五年,大吴就能彻底在五州站住脚了。”

战启之前,如出身徐州的郑参,先是从吴地派手里抢了个徐州州牧,又被孙钊趁机召为九卿之一的大司农,就是开始给一直被压制在郡级官阶的五州派人才,开辟出一条入朝的通路。

同样的,已经在费县县衙殉国的张理,也是数十年来第一个成为县级地方官的吴地派出身的世家子。

如果没有外力,那么再给大吴一点时间,让五州和吴地两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大吴真的可以在这狭窄的山东之地彻底站稳脚跟了。

只是,世上没有如果。

孙钊接手的不是一道写在纸面上、条件永远不会产生变化的考试题,他接手的是一个顷刻间便会风云变幻的国家。

无序的灾厄、残酷的战争……

第446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永远也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不受外力侵扰。

“就像师父让师兄教我读的那些史书上写的:华夏分裂为诸国的时候,成王败寇都是互相妨害又互相成就。”

用大吴前两代的阳谋给全塘以震撼,再用之前所学的史书作为注脚,萦芯说出了结论:

“大吴如果想渡过这次难关,首先是要遏止这数十年内耗带来的惯性。在这五州的土地上,宗室和吴地派总归是少数派。陛下是大吴共主,所以陛下应该有足够大的胸襟和魄力,将观望的五州大族们彻底的绑上大吴的战车!”

说白了,大吴是个偌大的饭桌,孙皓和孙瑾为了确保只有自己有权利用九碟九碗吃饭而不是被吃掉,引动饭桌周围所有拿得动筷子的其他大世家互相攻讦、内耗。

如今又有在桓楚、南晋这俩桌上的吃饭的人来觊觎大吴这个饭桌,孙钊如果还处处只吃自己手里那碗本就不多的白饭,就不能怪桌上那些被推远的盘子、碗乃至于菜自己长腿往别处跑了。

全塘明白小徒弟这是让他从五州派实权人物里,给陛下挑选一个人才去做这个实际掌握御史台的人,如此不止能消弭一些五州派的骑墙心理,还能扩大陛下的基本盘。

“可是……怎么能确保这个人可靠呢?”全塘越知道大吴水面下有多少双外来的黑手在搅弄,越无法信任己方以外的人。

萦芯原谅全塘是“第一次”做人,更是第一次做权臣,有时候也会被身边的某些人(单指孙瑾)带着,变得小心眼儿。

她脑袋一歪,大大方方的问:“师父知道诸葛亮吗?我听说当年他掌权的时候,东吴和魏汉都有同族担当要职。你说当年刘备是怎么确保诸葛亮可靠的?”

全塘已经接受了小徒弟的进言,便笑道:“先宛陵侯诸葛瑾曾为大吴立下汗马功劳,徒儿好歹也得记得他的名讳。”

摸了摸没毛的下巴,萦芯颇是感兴趣的问道:“那现如今朝中可有他的后代?”

毕竟有“前世”的记忆,她对姓诸葛的人的智商和能力有一点迷信。

摇摇头,全塘无不唏嘘的叹道:“大皇帝(孙权)崩后,先宛陵侯一脉被废帝(孙和)使计,夷了三族①。至今未曾听说大吴朝堂、地方有谁姓诸葛。”

若是这一支诸葛氏还有遗脉就好了,毕竟他们既是属于五州派的琅琊郡人,又是大吴的重臣血脉……

费县也是琅琊郡的,并不知道自己这辈子和诸葛亮成了“老乡”的萦芯也叹道:“太可惜了……”

话已至此,能说的、不能说的,该说的、不该说的,师徒二人都说完了。

萦芯便打开紧闭的厅门,喊来司鹿安排晚饭。

师徒二人就着诸葛瑾家的兴衰起伏下了晚饭,全塘心情不好,便没久留,饭后就回全府了。

萦芯心情更差,连追问今日马场情形的阿石兄妹都懒怠答复,直接把阿甜交给两个孩子磋磨,自己回了卧房。

房里,卧榻早被阿蜜收拾妥当,萦芯把白茸撵回去休息,自己坐到镜前拔簪子。

站在门边的阿蜜走到夫人身后,轻轻的将夫人绑缚了一天的发髻和耳挂拆开。

直至服侍夫人换上睡袍,两人都是默契往来,不发一言。

坐到榻边,萦芯拍拍身边的位置,终于开口:“坐下,我们谈谈。”

惴惴不安的阿蜜两眼被烛火映衬得幽幽闪烁,受宠若惊的坐到了夫人的身边。

这个位置,所有贴身大侍女里,阿蜜只见被放出去的阿糖坐过,便是阿甜也没这个机会。

“别紧张。”萦芯拉过她修长且还算柔软的左手,轻轻道:“我有如今,还得谢你当初在顾氏别院给我提醒。”

闻言,阿蜜嘴一瘪,又要落下泪来。

萦芯哭笑不得的道:“以前一次都没见过你哭过,今日倒是看了个全。”

阿蜜用没有被夫人握住的右手从怀里拿了个帕子出来,擦了擦眼角,呐呐道:“夫人……我……”

见她不知从何说起,萦芯便问了:“他手里,还攥着你什么人?”

这个他,自然是指柏岩。

“阿娘和阿弟。”阿蜜说着,想到了自己不堪的出身,下意识抽回了被夫人握着的手。

见状,萦芯追问道:“你阿耶呢?”

“……”阿蜜两唇抽动很久,才低低的说:“我阿娘是……军妓……”

阿蜜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她只能肯定她跟阿弟不是一个生父,因为阿娘在怀上阿弟的一年以前,就被阿弟的生父送去军营外的别院圈养起来了。

至于阿蜜,那个时候阿娘虽然没有带走她,却也把她托付给了伙夫营的一个姘头。

缓缓点头,萦芯又把阿蜜的手拉回来,与自己的比了比。阿蜜因为血脉遗传和做过更多活计的原因,虽然小于萦芯四五岁,却比萦芯的手指还长半寸。

“人是不能选择出身的。这是世上最不公平,也是最公平的地方。”

捏着阿蜜的指肚,萦芯缓缓抬眸直视她再次盈满泪花的蜜色瞳孔,“脐带一断,你就只是你了。外人由血脉加诸你身的臆断,无论好坏体现的都是这个人自己的认知,与你无关。”

这话对于阿蜜来说还是有点深奥,然而阿蜜却将夫人所言的每一字及说话时的神态,皆铭记于心。

“往后,你就照旧。不必为我舍弃亲人。”萦芯说完,见阿蜜急急开口要表露忠心,便打断道:“不是所有东西都只能选择其一的。况且,既然我允许你把我的事跟他说,就说明我愿意让他知道。当然,我不愿意他知道的事情,我还会避开你。”

阿蜜其实很聪明,比阿糖也不差了,她明白了夫人的意思,点了点头,“是。”

“我不敢保证,但是如果我有机会,会跟他要回你的阿娘和阿弟。”说完,萦芯正色问阿蜜:“我于他,只想知道两件事:他是桓楚的还是南晋的?”

阿蜜立刻答道:“是桓楚的。”

“你怎么确认?”萦芯却没有立刻相信,毕竟阿蜜来李氏的时候也才不到十岁,很容易被误导。

“我阿娘一直在扬州大营,阿弟的生父也是桓楚的东夷都尉。”怕夫人还不能确认,阿蜜又道:“当年我……从扬州大营逃出来后,跑了很久又被抓了回去,就是他的手下带我回的扬州大营。他们都认识他。”

缓缓点头,萦芯又问,“东夷都尉……你阿娘是汉人吗?”

“不是。阿娘和他都是是东鲜卑人。我生父……可能是个汉人。”最不堪的往事,说了一次后,再说就没那么难堪了。

何况萦芯一笑,来了句:“那怪不得咱俩都这么漂亮,因为都是混血啊。”她父母一个是氐人,一个是汉人。

阿蜜回捏了夫人细软白嫩的手指两下,低头呐呐道:“夫人别这么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