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
作者:堂少 | 分类:历史 | 字数:7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01章 老奴太不给力了
朱由校看着手中的统计数据默默不语。
“怎么了,大明的皇帝陛下?”
“丫头,不抄两淮盐商,真不知道大明谁最富有。
在苏州,家资百万都不敢说自己有钱。
一个人给盐商家里做工,
家里其他人啥都不干,也能过的舒舒服服。
这十大纲盐商人,家家都有千万以上的银子。
这只是他们手里的银子,而不是全部家产。
这还只是他们现在的资产。
想想二十年后,他们手里掌握的资产该有多少?
如果,在鞑子入关的时候,
他们能拿出一成、两成的家产来资助朝廷军队,
那扬州十日的惨剧怕是就不会发生了。”
“是吗?
第一,人家凭什么拿出银子去养国家的军队?
第二,即便是人家拿出了银子,
有那样腐败的朝廷,这银子就能用到军队上吗?
第三,人家拿银子少了于事无补。
可是拿多了,不就成了衮衮诸卿眼里的肥肉了吗?
第四,以那时老五的性格。
你花钱替他养军队,他怕是还要想你到底要干嘛?
所以,花钱买灾的事,谁干谁是傻蛋。”
“丫头,老五可是对你最崇拜尊敬了。
你这样说他,是不是有些狠心?”
“现在的小五是现在的小五。
那时的崇祯是那时的崇祯,两码事。
而且这一世,再也没有出现崇祯朝的可能。
吆,这大明的人口统计数字出来了。
一亿六千七百八十三万七千五百九十四人!
妈呀,咋有这么多人?
这不是多出一亿一千万人口了吗?”
“这还是大明原来数省的人口,
并不包括现在的爪哇、吕宋、琉球三省的人口。
至于扶桑的原住民,
永远不会统计在大明的人口里。”
“怎么和以前官方的记载相差那么多?”
朱由校闻言苦笑了一下。
“以前官方的人口统计,最多算是丁口统计。
不纳粮,不纳税的都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女子生来就不在人口统计范围之内。
黑户、家奴、官奴、匠户、军户、娼妓,
等贱籍都不在统计之列。
当然,宫女太监也不在统计范围。”
“草!
照你这么说,老娘要不是当上了皇后,
就也不在人数了?”
朱由校摸了摸鼻子,无奈的点了点头。
“卧槽,崇祯死的不冤,上吊活该!
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治下有多少子民,
真是糊涂死了!
这也就解释了那些盐商为什么会那么富有。
一亿六千万人,没人每年消耗十斤盐,
这就需要十六亿多斤的盐了。
还有牲畜用盐,也差不多这个数。
再加上出关卖个那些游牧民族的盐,
你说,这大明每年盐的产销两能下来四十亿斤吗?
可是官面上纳税的纲盐只有二百万引,六亿斤!
不可想象,触目惊心啊!”
“是啊!
只是一个盐,就隐藏了如此大的利益。
大明不穷,穷的是大明的皇帝、朝廷,
还有那些最底层的普通人。
大明不是亡在别人手里,是亡在祖制手里。
高皇帝指定的那些条条框框,
不仅让朝臣官员墨守陈规,做事推诿。
更使得皇帝的权利收到了制约。
如果没有打破祖制的魄力、能力,
大明就逃脱不了灭亡的结局。
崇祯帝在怎么努力,也只是在原有的条条框框里面瞎折腾。
所以大明就灭亡,也不能归咎于他一个人的责任。
比起上面那几位被祖制折腾的变成了奇葩的皇帝,
相对来说,他还是想做事,敢做事的。
只可惜,他没有找到大明的病根所在。”
“不光是没有找到大明的结症所在。
他本身就没有作为绝代君王的智慧、手段、狠厉、厚黑。
他杀人是不少,可他杀的是啥人都有。
他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搞的是挺忙乎。
可惜把那些能最是、敢做事的人都给搞死了。
而后,即便是有能力的人,也不敢给他做事了。
就领着一帮子只会耍嘴皮子的庸才棒槌,
能把大明持续了十多年,也真难为他了。”
“算了,说那些没什么用处。
现在你已经缓过劲儿了,
也该解决朝鲜的那些人了吧?”
“你说的是老奴和那些建州残部?”
“不是他们是谁?
不彻底灭了那些鞑子,老娘气儿不顺。”
朱由校不由得摇了摇头。
“你啊,就不能多长些政治头脑?
老奴好灭,光海君也好灭。
但我们的目的不是灭了一个光海君,
再扶植一个新王去管理朝鲜。
朕不要什么从国、属国。
朕要的是真正的大一统。
朝鲜半岛,以后要成为朝鲜行省。
朕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让半岛上的各民族百姓,
自觉、自愿的想成为大明的子民。
方法无过于两种,除了威逼,也就是利诱了。
先让他们吃点苦、受点罪。
过上一段朝不保夕,被人当做牲畜的日子。
而后,大明以救世主的形象,去救他们出水火之中。
最后,大明富裕、安稳、能真正成为的生活,
会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以作为一名大明人为荣。
可是,老奴不给力啊。
他已经又收拢了两万多女真族人。
可一年多了,还只是在闲镜山以西的那片区域活动。
他是在舔抵伤口,积蓄力量。
据说老奴现在对火器发生了兴趣。
抓捕了不少工匠为,他研制燧发火枪,和火炮。
光海君也沉的住气,见老奴他们没有大肆攻略,
就他妈的得过且过。
也不围剿建奴,也不向大明求救。
朕认为,现在还不是消灭建奴的时候。
留着他们,还是有些用处的。”
“呵呵,你倒是把物尽其用整得彻彻底。
不过,可怜了那些被老奴糟蹋的百姓了。”
“锦上添花永远不如雪中送炭。
过于廉价的施好,是没有人会珍惜的。
朕是大明帝国皇帝,不是圣母玛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