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
作者:堂少 | 分类: | 字数:7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03章 天启二年大年初一
天启二年的的春节,别的地方不知道情况如何,
但是京城确是过的比以往任何一年都热闹喜气。
不仅是京城的人们手里有了往年想都不敢想象的积蓄 ,
过了一个几辈子都不曾过过的肥年。
还有天下数以千计的王公贵胄、富商巨贾,
更是增加了京城的各种消费。
而京城的变化和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
也给那些各地的富豪以极大的震撼。
原来,世上还有如此多的奇妙物件。
原来,世上还有如此多的挣钱门路。
原来,世上还有如此多的产业,都比那田地值的赚家。
新与旧的用品,新与旧的行业,新与旧的思想,
让这些传统守旧的豪门巨商,
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李兄,有了这火车,
咱们马帮怕是真的要成为历史了。”
“王兄,不要说这火车所到之处,马帮就必定无所生存。
即便是现在驿递都监所到之处,
那些排帮、漕邦、马帮就已经无法糊口了。
不仅人家那胶轮大车装的多跑得快,运价低廉。
就是在那速度和安全上谁能比的过?”
“是啊,幸好我们当初明智,没有与驿递都监作对,
才有了这次参加拍卖的资格。
可惜我们没那么多钱,拿不下那些好的技术。”
“李兄,我们各自是身单力薄。
但要是我们合作起来,未必不能一博。
皇爷的这次技术拍卖转让,
是对富豪商贾的重新组合。
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 ,我们怕是会后悔终生。”
“王兄说的有理,咱们合起伙来,倒是也会有所作为。
不过王兄,小弟听说到时候,
拍卖会上还有一些小的技术项目是固定转让费的。
而且也没有资格数量限制。
比如这火柴,就是其中一种?”
“火柴?
就是那擦一下就能起火的小木棒?”
“对,就是它。
这火柴可是比火石引起火来又方便又快。
这东西虽然不贵,
但必定家家户户都离不了,用量绝对大。
还有什么铅笔、蘸笔、墨水,
各种尺子、圆规、订书机、等文具的生产技术和许可。
这些每一项都是固定转让费五万银元。”
“还有这么多小技术转让?”
“可不止这么多。
还有什么打气筒、气门芯、补胎胶、三角带、缝纫机的各种针。
等等无数的配套产品和零部件制作工艺。
王兄,咱们共事多年,彼此信任我才和你说这么多。
我看,这些小东西以后会大有作为,
但是也必定会出现竞争。
抱团才能取暖,咱们合伙拿下几个许可,一起做大他。”
“李兄考虑的长远,走,咱们回馆驿好好商量商量。”
……………………
新年初一的大朝会是必定要上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众朝臣要在新年第一天向皇帝拜年,
就凭着高皇帝把这一天定为了大明的开国纪念日,
这一天的大朝会就不可避免。
而天启二年大年初一的大朝会有所不同的是,
这次的大朝会上出现了上百位亲王、郡王。
这些个亲王、郡王,别说是他们了,
就是许多人的爷爷的爷爷,
一辈子也未必上过一次朝会。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一次的朝会,
可能就是他们一辈子,唯一一次站在朝堂上的机会。
新年伊始,举国欢庆。
朱由校也没有发布什么令人不愉快的政令。
简简单单的说过一些场面话后,
就带领群臣直奔地坛英烈祠。
而张珊 ,则带领着两个贵妃也同时出宫。
她们出宫,则是要去看望和慰问那些烈士的遗孀、遗孤。
当一行人到达英烈祠时,
这里已经有不少的烈士亲属、好友,
以及京城的百姓自发的前来祭拜。
英烈祠前硕大的香炉里青烟袅袅,香火不断。
一排排的台案上放满了三牲贡品、干果点心。
英烈祠内,道音梵唱不绝于耳。
偌大的地坛广场虽然是摩肩接踵。
但是所有人的表情都是一片肃穆哀伤。
没有人嘻笑打闹,没有人交头接耳、高谈阔论。
围着地坛的外围一圈,相隔不远的距离,
就有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摊铺。
这所有的摊铺上,摆放的只有香烛纸腊。
没有任何的吃喝玩乐之物。
而每个摊位上, 别说有吆喝声了,
就是连个守摊的货郎都没有。
所有来祭拜的人,你需要什么就自己拿什么用。
银钱你随便留,想付多少就付多少。
即便是没有钱,只要是你用来祭拜英烈的,
你可以随便拿,随便用。
不给钱,也没人会指责你一句。
人们都知道,这些摊位,
是那些英烈家属,
为了感恩那些所有来祭拜他们亲人的陌生人而设立的。
有人能来祭拜自己的亲人,
这是用多少银钱都买不来的荣耀。
因此,他们原本就没有打算收取任何银钱。
然而,当人们知道这些摊位,
都是英烈家属和后人设立的后 ,
基本上就没有白拿、白用那些祭品的。
他们往往都是以三倍五倍的价格丢下银钱。
更有许多百姓和杂货铺老板,
见哪个摊位上的东西少了后,
会悄悄的把物品补齐。
以至于最后,出现了摊位上东西不见少,
聚集起来的银钱却越来越多的怪像。
李纯阳见此无奈,总不能让那些银钱,
不断的在一个个摊位上越聚越多吧?
朱由校闻报后,小手一挥,
以张珊的名义,成立了大明皇家慈善帮扶会。
以那些香火钱为基础,
皇家银行每年再贴敷出一些银钱,
去帮助天下那些贫苦、困顿之人。
就当以此种形式,去为那些英烈,汲取后世福报。
朱由校和群臣的到来,
并没有引起民众的慌乱无措。
所有的人都自觉的退后,
在让出来了足够的空间后,一圈圈的跪倒在地。
他们随着朱由校的祭拜动作,
不断的附身磕头。
好像他们一个个,全是那些英烈的家属,
在跪谢前来吊唁的宾朋。
对于这种情景 ,
京城的百姓和满朝文武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而那些秦王郡王等人却又一次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为当今皇上对军人的重视 ,
更为百姓万民,对皇上那种出自灵魂的敬畏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