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明末之木匠天子

作者:玄武仙墓 | 分类:历史 | 字数:71.2万

第149章 整顿兵备道。

书名:明末之木匠天子 作者:玄武仙墓 字数:2364 更新时间:2025-01-20 12:28:04

当王安将朱由校的旨意传到内阁之后,方从哲几人也不由愣了一下。

他们虽然知道兵备道很烂,但却没想到,天子竟然将这件事情,上升到了关乎大明危亡的地步。

正所谓君无戏言,天子能够说出这种话,由不得他们不深思。

他们知道,天子这是下定决心要整顿兵备道了。

再者,密云这件事情,也是将兵备道的糜烂摆到了台面上。

内阁和朝廷,若是不能有所表示,只恐会受到天下人的指责。

方从哲与周嘉谟、孙如游略微商议了一下,便同意了天子彻查各地兵备道的旨意。

反正,这件事情,有刘一燝冲在前面,会造成什么结果与影响,都与他们无关。

很快,内阁便拟好了圣旨,交由六科传抄之后,加盖了天子印绶,由礼部的一名官员,携带着圣旨和王命旗牌,赶往了密云。

消息传出,又一次引起了朝堂之上的震动。

比起京营和卫所,兵备道虽然不是那么太过重要,但也关系到了许多人的利益。

一时间,文武百官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好像,自从天子登基之后,就没出过一件好事儿。

辽东军饷一案、韩爌勾结内廷一案、顺天府勾结放贷之人坑害百姓一案、辽东将门造反一案、顺天府境内地主乡绅谋反一案、清查府库存银和太仓一案……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惊天动地的大案?其中被牵连斩首的官员,更是不知凡几。

结果现在又闹出了一个兵备道的事情,这一番整顿下去,不知又会有多少人被牵扯其中。

不知何时,当官竟然也成为一种高危职业了。

对于此事,高攀龙、孙慎行、袁应泰以及朝中那些东林人,却是表示了支持。

他们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替袁应泰分散百官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心无旁骛的完成清查府库太仓一案,以获取入阁的资格。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借助此事,声援、拉拢刘一燝,为驱逐方从哲做准备。

如今的东林党,虽然在内阁之中没什么话语权,但是在朝堂之上的分量却是不容小觑。

左副都御史杨涟、礼部侍郎邹元标、大理寺少卿高攀龙、吏部侍郎孙慎行、刑部侍郎李三才,再加户部尚书袁应泰,哪个不是位高权重?

光是这几个人,就足以压绝大部分的官员。

见到那些东林人不遗余力的支持此事,那些有心想要反对的官员,也全都缩了回去。

很快,圣旨便传到了密云。

接过圣旨与王命旗牌之后,刘一燝也是当机立断,直接命人对兵备佥事和两名千总进行了抓捕。

通过一番审问,兵备佥事与两名千总,也将招募百姓、滥竽充数的事情,如实交代了出来。

“哼~,这帮家伙,往日里滥征徭役、吃空饷、喝兵血,如今又欺上瞒下,酿出如此大祸,真是罪该万死!!”

看着审讯出来的结果,刘一燝此刻也是变的杀气腾腾。

如果那兵备佥事能够如实上报兵备道的情况,自己又怎么会如此轻信于他?自己若不是轻信于他,又怎么使密云陷入动乱?

想到这些,刘一燝也不含糊,直接请出了王命旗牌,并当着兵备道一众士兵的面,将兵备佥事与两名千总的脑袋砍了下来,并将他们的家产进行了查封。

望着悬挂在营门口的几颗头颅,兵备道的士兵们,也是震惊不已。

随后,刘一燝便依照旨意,开始对密云兵备道进行整顿。

刘一燝先是将营中的老弱病残裁撤了出去,随后又对那些招募来的百姓,进行了问话。

愿意留下的,每年二十两的军饷,不愿意留下的,可以随时走人。

那些百姓,虽然不愿意当兵,但是面对那么丰厚的军饷,还是有不少人,选择留了下来。

最终,经过一番整顿之后,兵备道只剩下了一千余名青壮。

刘一燝一边命人重新编写花名册的同时,一边派人开始重新招募青壮士兵,以图尽快剿灭那些逃出去的逆贼。

就在刘一燝忙着安抚百姓,整顿兵备道的同时,骆思恭率领的锦衣卫也完成了对霸州地主乡绅的清洗。

由于骆思恭不似魏忠贤那般,有诸多的小心思。

所以,锦衣卫在霸州的行动,并未引起什么动乱,安抚百姓,分配土地一事,也异常顺利。

清洗完霸州之后,骆思恭也随即带人,向着永平赶去。

另一边,赶到蓟州的魏忠贤,经过两日的部署,也开始了对蓟州地主乡绅的清洗动作。

蓟州城西,二十里外,是一个名叫张家堡的镇子。

这一日,天边刚刚出现一丝鱼肚白,许多百姓便离开了冰冷的被窝,开始穿戴衣物。

眼下虽然已经过了新年,但是天气依旧寒冷。

百姓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向着镇子中央走去的一处宅院走去,

那里居住的,是本地一个名叫张顺的地主。

镇子上的当铺、赌坊、粮铺、钱庄都是他的产业,其名下的土地,更是多达八万亩,放眼整个蓟州县,那也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

而这些百姓,都是张顺的佃户,农时种地,闲时便会到张顺的府中做短工。

当然,说起来是做短工,但是张顺却从未给他们发过哪怕是一文钱,一天下来,最多也就是管上一顿饭,而且还是吃不饱的那种。

即便这样,那些佃户们,仍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任劳任怨。

因为前几年闹灾,地里收成不好,许多佃户都从地主家中借了粮食。

可是,这个张顺却弄出了一个八出十四归。

你要借一百斤粮食,他只给八十斤,等到还的时候,就要还十百四十斤,超过还粮日期,每月就要多收一成的利息,而且还是利滚利。

这一年下来,除去地租之外,剩余的粮食,连还利息都不够。

几年下来,佃户们欠的债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已经欠了张顺一万斤粮食了,而他当初也不过是借了五百斤而已。

利息是本金的二十倍,可见这个地主黑心到了何种程度。

不多时,百姓们,便陆陆续续的来到地主宅院的大门前。

望着紧闭的大门,百姓们也不敢上去敲门,只能各自寻了一个角落等待着。

直到天色大亮,宅院的大门这才缓缓打开。

百姓们扭头望去,脸上不禁露出一丝惊惧与害怕的神色。

只见宅院内走出十五个陌生的壮汉,而这些壮汉的手中,则是拎着一个个血淋淋的头颅。

这些头颅,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有眼尖的百姓,也认出了这些头颅的主人,正是地主张顺。

一家十五口人,一个不少,整整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