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边境旅者

作者:完了没名字用了 | 分类:科幻 | 字数:59.5万

第44章 趣味小实验

书名:边境旅者 作者:完了没名字用了 字数:2515 更新时间:2024-11-16 13:40:43

大约过了十七分钟后,开始大幅提高温度,其实这个过程没有消耗太多电能,因为两个瓶内无限接近真空的环境热量散失比较慢。

锂片很快就熔化了,现在处于熔融状态,但这对锂来说是比较多余的,即使不加热到熔融状态它也可以与大多数气体反应,加热其实是想让反应进行的更彻底,就是减少残留罢了。

你可以想象现在里面的气体总量了吧?非常非常少,基本只留下稀有气体。因为稀有气体导热性非常差劲,所以里面的空间其实温度并不高。当然,是指气体温度,如果你放东西进去测的话,那个测量的东西会吸收锂散发的热辐射升高温度,具体升高多少会与那个东西的材料和瓶子里面的热辐射强度有关。

提高温度大约十五分钟后,关闭多重气阀,将真空机功率"逐渐"降低,达到平衡后,再缓慢降低功率,直至关闭。

秦岚坐在隔室观看着,这些过程和与原来实验的变化都是她要求的,她无法容忍可避免漏洞的存在!提高投入罢了,秦家收益去掉产品更新的研发资金和税收部分后年净营收依然超过两百亿,根本不会在乎这个!

提醒一句,科研就是烧钱!每次粒子对撞实验的成本都超乎想象,还有观察星空的超大型射电望远镜……一个个都是烧钱大户!

如果你认为大型粒子对撞实验的成本就是那一小时十五万左右的电费的话,我只能说你见识太浅,每次开机检查与关机检查的成本都会算在一次实验里面,几十公里的加速道需要投入的维护和检查成本可想而知!检查的人都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这又将极大的拉高人力成本!

而这样类似的机器世界上可不少,有的一年使用次数也比较频繁,你可以想象消耗了吗?

像这样能占便宜的实验秦岚不介意多做,得出的结果她也能得到,当然了,在c国用c国的机器得出的数据都需要上交!这个条件很合理,谁都不能说什么。而且还有一点:不是随便一个人愿意上交数据就能使用机器的,开玩笑,万一来个间谍直接来个有计划的自杀式袭击的话,数十亿到上千亿的机器可能直接就报废。

也就是说使用这个机器的科学家一般都要有"职务",不是随便来个野生的就可以的——虽然这句话很伤人,但这就是事实,没人用以亿计价值的东西来试探人性,那样是愚蠢的!

话题有点过界了,回到趣味小实验……

反应进行的差不多,可以冷却了……

秦岚从休息室赶回来,现在冷却即将结束。

有人会疑惑吗?明明里面的惰性气体的温度不高没必要,而且气体太稀薄冷却效率太差。不要忘了,里面还有块熔融的锂,它是与玻璃瓶直接接触的,所以它能通过玻璃瓶接触散热,为什么要给锂散热呢?

因为高温状态的锂散发的热辐射比较强,这也会影响实验,别忘了,等一下要用的光束本质上也是电磁波(无观察者)

冷却结束,实验准备,调试校准设备时间……

本次实验会先从较细的光柱开始……

记得前面说的其他不同点吗?这其中之一便是:其中一个瓶子里的金属薄片帆板换成了涂抹耐高温轻质颜料的气凝胶板(为什么不是与前面的"箔"一样薄呢?后面再说!)两个瓶子里连接帆板的东西都是轻质塑料,主轴为了减小摩擦力依然用金属轴。

将其中一个瓶子里的金属帆板换成气凝胶帆板主要是有两点原因……

一是金属运动时会切割地球磁场,帆板内部会形成微电流,这将阻碍帆板运动。

二是金属的导热性能比较好,原实验中给的解释是温度差导致一块帆板两边气体密度不同,从而推动帆板运动——这里是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的!原实验为了减小惯性矩,使帆板更容易被推动,他们把帆板制作的很薄,而这样的话,一块帆板的两面只间还有什么距离吗?这样的距离以金属的导热性来看,说实话,等于没有!所以这么薄的帆板两面会有温度差吗?显然,几乎没有!

现在换成气凝胶后就不同了,既减小了惯性矩又加强了帆板两面的隔热性。

好了,现在说说第二个。

嗯……另一个瓶子里也不是金属帆板,而是超薄的碳纤维,选它的原因是因为它既不会受磁场阻碍又有比较好的导热性能。在它的一面均匀涂抹了浅色轻质颜料,一面均匀涂抹黑色颜料,这次要求颜料有比较强的导热性能,同时为了平衡变量,两边瓶子里的帆板最终都刷了两面同样颜色的颜料。而且要求帆板处理后的总质量一样,因为碳纤维更重一些,就算变薄后依然重于气凝胶,没办法,只能加厚气凝胶了,这就是前面那个问题的答案喽!

一段时间准备后实验开始了!

这次实验将由计算机以传感器读出两个瓶子里风车的转速,按理说如果气凝胶帆板转得更快的话就无法说明光直接提供"推力",因为气凝胶帆板实验组中帆板两边是存在气体温度差的。(自己悟,我知道有的人怎么讲都不懂)

如果气凝胶帆板组与碳纤维帆板组转速无限接近或直接相等,则说明光直接提供了"推力",因为这两组实验组是相互对照,在相同转速的前提下是可以将温差影响排除出去的!

这次实验选择的光能量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高能射线会破坏剥蚀颜料层,无奈而已。

实验进行中,光束半径太小的那段是不动的,直到半径扩大了三十二倍后,静摩擦力被克服了(一倍,二倍,四倍,八倍……直到转动起来后停止扩大半径,所以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逐渐扩大,那样会有误差的!)

两边的帆板都转了起来,计算机开始读数……

两个瓶子里的帆板转速将被制成折线图,两条不同颜色的线从原点突然跳越了一段,然后才开始慢慢增加。

数据显示气凝胶帆板组转速超过了碳纤维帆板组的转速,这样就无法证明光直接提供了推力,那么同样无法证明光有质量——虽然这个实验同样没有否定光存在质量,但这个结果不是秦岚想要的!

"保持光束半径,继续实验!"秦岚命令道,反正只是光束罢了,成本巨低。

没人回答,所有人低头继续操作着,但这不是不尊重秦岚的意思,仅仅是因为很认真罢了。秦岚同样不在意,她在"研究的时候"不喜欢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性格直来直去,全力提高效率,这才是科研人员应该有的品质。

数据在五分钟后出现了变化,气凝胶帆板组的角加速度在减小!并且是持续的。

"这……"所有观察到这一幕的人都提起了精神,仔细看着。

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慢慢拉近,实验进行到十七分钟后无限接近重合,而后又记录了二十三分钟的数据,两条线的靠拢在实验进行第二十四分钟几乎停止了,就算有,也是那种波动不稳的。

这样的结果让人惊讶,先是远超过,然后又逐渐被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