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之农女金银元宝堆成山

作者:薇雨鑫 | 分类:古言 | 字数:47.1万

第112章 落叶滩

书名:穿越之农女金银元宝堆成山 作者:薇雨鑫 字数:2202 更新时间:2024-12-19 03:16:43

“不知这德州的白面价格如何,应该比我们在长兴府贵一些吧。”

马管家笑道,“确实贵上几文钱,不过我们会把差价补上的。”

说着马管家就递给李玉兰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我怎么觉得马管家像是故意帮我们呢?”

马管家扯了一下嘴角,又笑道,“咱们算是互相帮忙吧。”

“那好吧,两个月后马管家派人来拉就行。”

“能做好吗?”

李玉兰俏皮的一笑,“必须能啊。”

眼看天就黑了,村民们的银子也剩的不多了,找了一片空地就搭起了棚子,支锅做饭。

李玉兰自然不会亏待自己和孩子们,她们找到了一家客栈住下。

第二日,早早起来又开始赶路。

虽然落叶滩也隶属双塔县管辖,一个在最东边,一个却在最西边,相差整整二百里。

如果要见李玉安的话,一去一回又要多走三百多里路,只能先安顿下来,才去见他。

进了双塔县就往东走,又走了整整四天,才到青水镇。

青水镇的镇长很是热情,早饭也没吃饱,放下碗,就带着大家前往落水滩。

经过两个村,又经过一片树林,就到了小河旁。

大家本来是想做竹筏过河,却看见河面的最窄处有一座独木桥。

说是独木桥,真真的就是一根木头,长有六七米,宽有两尺,横跨在河两头。

“村长啊,我看咱们不用做竹筏了,这河也不宽,咱们修一座木桥就很方便。”

“是呀,咱们修宽些,修牢固些,马车也能过。”

青水镇的镇长接待了不少逃荒过来的难民,却没一个像这些乡亲们,一股奋发向上的劲头。

他朝老村长拱了拱手道,“我只能把乡亲们送到这里了,我得赶快往家赶,天黑了,路就不好走了,以后有需要,随时去找我。”

老村长送别了青水镇长,就招呼大家,搭棚,做饭,吃完饭,好干活。

卯时就出发了,现在已经到了申时,孩子们早就饿的嗷嗷叫。

文氏给孩子们冲了炒面,就连平时不爱喝炒面的小元宝也喝了半碗。

吃完饭,汉子们拿上斧头就去伐树。

妇人们也没闲着,扛起铁铲,就去桥两头往下挖土。

都说古代的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说的是官家小姐,像这些村里的妇人,个个都是家里地里一把抓。

到底是人多力量大,他们准备了四棵九米长,一米宽的大树干当桥梁,铺好了桥梁,又把一块块锯好的木板平铺在桥梁上,才两天,这样一座四米宽的木桥就建好了。

孩子们欣喜不已,从桥这头跑到桥那头,呵呵的笑个不停。

他们走过桥踏入落叶滩这片土地,有一个一米宽的小路,小路两旁都是过膝高,长得又很茂盛的野草。

乡亲们看到野草很是高兴,因为能长草,就能长庄稼。

草长得越茂盛,说明土地越肥沃。

他们一行人顺着小路往里走,没走多远就看到前方有一排草棚子,草棚的后面种着好几亩红薯。

走的近了,可能是草棚子的主人听到动静,哗啦啦出来五十多个老头子。

他们看着都有六十出头,却个个劲头十足,孔武有力。

为首的一个老头走上前,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来这里所谓何事?”

老村长走上前,拱了拱手,“各位老哥,我们是长兴府的难民,被移民属分配到这里的。”

老头脸上露出狐疑之色,“这里是世子爷的私人土地,按说不归移民属管。”

老村长拿出路引和户籍,递给老头,“是真的,青水镇长亲自带我们过来的,马管家说这里住着五十多位老兵,应该就是你们了。”

“你们认识马管家?”

“有过几面之缘。”

老头点点头,“那应该就错不了。”

他又打开路引和户籍,仔细看了一遍,“这里改成落叶滩了。”

老村长点了点头。

老头热情起来,“以后喊我张老兵就行,有事招呼一声。”

以后就是邻居,没说几句话,大家就热络起来。

乡亲们要搭棚子,老兵们就帮忙割草,村民们想要垒灶,老兵们就搬来土坯。

都准备妥当了,就要支锅做饭,一看没有水。

老村长就问老兵们,去哪里取水。

老兵们指了指东边的那座大山,“二十里开外,山脚下有个洞,洞里有个泉眼,那里的水又清又甜。”

“你们每次取水都要走二十里路吗?”

老兵们点了点头。

老村长又问道,“我看你们种的都是红薯,为啥不种些别的庄稼,是这些土地不适合吗?”

张老兵挠了挠头,小声道,“红薯产量高,能吃饱。”

老村长叹了口气,就让两个小伙子骑着马先去打水。

吃过晚饭,李玉兰找到老村长。

“爹,往后的事还挺多,咱们得有个计划,让村民们各司其职,早些建好咱们的家园。”

“你可有了想法?”

李玉兰笑道,“您先听听,可行不可行。”

“我是这样打算的,把村民们分成三部分,

一小部分,分出去,把树林里的那条路修补一下,铺平一些,再扩宽一些,以后不管是咱们的挂面,还是别的东西运出去,路好走了,就方便。

另一部分人,他们负责把山泉水从大山那边引过来,打一次水,来回要走四十里,那得多费时间呀,引流过来,无论是吃水还是浇灌,可就容易多了。

剩下的一大部分,留在落叶滩,开荒,挖地基,建作坊,咱们初步把作坊的外墙圈大一些,以后我还有许多生意要做。

作坊的前院,用来做工,后院全部建成员工宿舍,在建一个大食堂,员工们统一在作坊休息吃饭。”

老村长听的似懂非懂,“引水入村,你可想到具体的法子了?”

李玉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看大山那边地势稍高些,咱们用竹管引水,竹管用三脚架架稳,一层比一层低,高的竹管里的水流到低的竹管里,慢慢的引流下来。

老村长笑道,“这法子不错。”随后又问她。

“你说的员工宿舍,可是住房?”

李玉兰挎住老村长的胳膊笑道,“爹最聪明了,一说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