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烈女
作者:知了鸣夏 | 分类:古言 | 字数:23.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章 厚葬烈女
鬼头疯狂的屠杀并没有吓倒英雄不屈的中华百姓,中弹的年轻人手捂伤口向着正在狂扫的鬼头扑了过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补上去,鬼头被这群前扑后继的中国青年吓破了胆,子弹完了不知道换弹或换枪,提着机枪傻愣愣地站着,鬼头被洪流般的人群扑倒在地,哪些还有一丝气息的年轻人张嘴就咬下鬼头的一片耳朵或是脸上、腿上、手上的一块肉,只疼得鬼头嗷嗷直叫,愤怒的群众将这个杀人魔头用钢铁般的拳头打倒了,鬼头的身体打烂了,它面目狰狞地仰躺在槐树下死了。
好在怜霞中炮前已经清除了枯井内的鬼子,鬼子的炮兵也被逃出枯井的青年用弓箭射死了,枯井百姓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年轻人将百岁四眼从树上放了下来。
\"姐…\"已经六十岁没见姐姐的怜霞弟——兴旺高呼着\"姐″奔向槐树边的大坑。
″怜霞!怜霞…\"四眼连眼镜也来不及架在鼻梁上就连呼着奔向大坑。
怜霞,怜霞姐…,乡亲们痛呼着奔了过去…
一头银发的兴旺跳进坑里,双手抱着血淋淋的姐姐,笑哈哈地唱着:蓝蓝的天空,满天的星星,月儿笑呀,姐背着弟弟满地里跑哇,月儿照路,星星闪耀,背上的弟弟你莫睡呀,跟着姐姐把星数呀一二三四,背上的弟弟快点长大,接过爹娘肩上扁担呀…这是怜霞教给兴旺的儿歌,今天年老的老弟抱着没有四肢的姐,笑着流泪着!
我姐是英雄,我姐是忠贞烈女,我姐忠贞报国救乡亲!哈哈哈…
\"你姐是英雄!是民族的骄傲!是中华的烈女!我们应该欢呼,枯井今天复活了,出了一个大英雄!哈哈哈…″
四眼扶了扶鼻梁上伴随了他半个多世纪的金丝眼镜接过了兴旺的话。他放声大笑着,可是他那强烈的欢笑中仍然夹杂着″呜呜\"的哭泣声!
四眼是这个村的精神支柱,更是这个村的文化传播者,全村就只他在城里的新学堂上过学,
在乡亲们眼中,四眼是学富五斗的文曲星!他的言行代表着这族人的声音和行动!
乡亲们也跟着四眼哇哇地大哭起来,泪洒如雨痛惊天地!
怜霞啊!六十年了,整整六十年了!戴眼镜叔叔只要一空下来就在思念着你,全村的乡亲们在想念着你!
我和乡亲们心里都明白,枯井内的水是你引来的,是你改写了枯井族水贵如油的历史!修建学校的银元也是你捐的,是你让枯井族的孩子们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是你改变了枯井,可是你却不图名更不图利,六十年来,你在为枯井默默地做着贡献,就连乡亲们想见你一面,当面向你道声谢,你也没有露面。甚至你妈咽气时想见你最后一面,也只能在地下见了,这下好了,你娘终于可以见到你了!
怜霞啊!你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真正的中华烈女!四眼在涕泪中诉说着。
枯井里的老木匠接连几个不眠的昼夜,硬是把一截直径近三米的大木料一凿一凿地掏空做成棺材,老木匠昏倒在棺材上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他的徒儿接替着完成了师父的心愿。
枯井里的石匠们也不甘心落后,他们在绝顶山上采了一块巨石,石匠们昼夜打磨,打成了一块高六米宽三米厚八十公分的巨碑。
棺木雕成后的第二天,全村所有男女老少一律身着孝服齐刷刷地聚集在老槐树下,屁股中枪的戴眼镜也被乡亲们抬着来到槐树下,两个年轻的小伙子扶着他在近千名身着白色孝服的人群前站了起来。
四眼甩开扶着他的年轻人的手,用右手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哽咽地说:\"乡亲们,五天前,东洋鬼子把我们枯井千多平民百姓驱赶到这里,鬼头在四围架起了机枪,要逼我们寻找国军的雷达站!
乡亲们都是好样的,宁死不屈,没有一个孬种!凶残的鬼头下了枪杀令,眼看一场杀戮就要在大树下发生,鬼头残忍啊!就在惨剧将要发生的顷刻之间,一袭红衣女侠,我们枯井失踪整整六十年的怜霞姑娘从天而降!
霞姑娘双手疾飞,亡军炮手纷纷倒毙!我们得救了!可是,可是,可是我们的大英雄,中华烈女怜霞却倒在狡猾鬼头的火炮之下!
今天所有站在这里的人都是怜霞救下的幸存者,现在,我们怀着极其惨痛的心情送我们的中华烈女上天堂!
四眼举起紧握拳头的右手高呼着。近千名乡亲们也跟着四眼举起了右手,刹时,送中华烈女上天堂的呼声惊天动地!
现在我宣布:起灵!四眼发号了,吹捧手们使劲地舞动着手中的乐器,喧天的锣鼓声,悦耳的唢呐声汇成一曲悲壮的哀乐!
早己站在棺椁前的二十来个青壮年肩扛双扛齐呼着″起灵!″沉重的棺材缓缓地离开了停放棺木的木凳。
近千人送葬的队伍轰轰烈烈地向枯井外的绝顶山上缓缓游去,四眼拒绝小伙子们的搀扶,他紧挨着棺材一瘸一拐地挪动着身子。
乡亲们走得慢极了,只是想久陪会儿救命恩人!短短的一段距离,却从太阳初升到夕阳西下才登上绝顶山。
年壮年们将棺椁停放在早已挖好的墓穴旁,夕阳恰好照在棺木上,血红血红的!
″霞呀!你是多么的伟大啊!太阳公公也亲自到场,只是为了接你上天堂!哈哈哈!太阳公公亲自接灵霞上天堂了!\"
四眼哈哈大笑着,只笑得镜片后面两只深陷的大眼睛注满了热泪,亮晶晶的一闪一闪地发着光…
″嗨哟!嗨哟!\"十几个年轻壮汉齐呼着劳动号子抬着石匠们精心凿打的巨大石碑过来了。壮汉们将石碑轻轻地放在墓穴前,立即有人将笔墨整齐地摆放在已经凿得平整的石碑上。
″戴老先生请!\"一位族长模样的老人恭敬地请四眼书写碑文。
四眼也毫不客气地抓起石碑上的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