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长乐公主拜我为师
作者:逆水而流 | 分类:历史 | 字数:26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83章 唐寅走了
唐寅离开长安城了。
走的时候很匆忙,携带家人,将会南行往蜀地而去。
这一路会非常辛苦,甚至会过蜀道。
唐寅走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出来送行,好像他们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唐寅失势了。
唐寅走的前几天,李二都派人在跟踪和调查唐寅路途上的情况,并未发现有任何的不妥。
“也不知质儿是否能适应蜀中的环境。”
长孙无垢经常会在李二面前想念长乐,对于长孙无垢来说,很不希望自己的女儿经历远途的辛苦,更不想让女儿流落于异乡。
“嫁给了那小子,是长乐自己选择的,她在蜀中也会过得很好。”
李二会安慰长孙无垢。
但他还有话没对妻子说,其实长乐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就会回长安城。
因为长孙无忌很可能会在半路上对唐寅下手,到时长乐回到京城,再嫁给别人,还是会在他们夫妻左右。
唐寅走后十天,仍旧是风平浪静,京师中一点波澜变化都没有。
“陛下,按照您的吩咐,将赤水营打乱了本来的编制,各自分配到北关十几座城池内。”
“卫国公人仍旧在幽州城内,巾帼营也已调到幽州……”
长孙无忌在安排这些军政事务上非常得心应手,很快就把唐寅和李胜男走之后,两大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
是涉及到巾帼营和赤水营两大有生作战力量的拆解。
李二也稍微感慨道:“赤水营从此成为历史了吗?”
“陛下,赤水营是为我大唐建立功业,但也令一些人权欲膨胀,是该早些作古。”
长孙无忌言语之间好像在安慰李二。
告诉李二,该解散的还是要解散,完全没必要去留念。
“嗯。”
“唐寅最近,情况如何?”
李二突然想到了唐寅,问询长孙无忌。
这件事,问旁人都不行,只有问长孙无忌才合适,因为至于长孙无忌才是他真正的心腹,去完成不能对天下人言道之事。
“回陛下,一切都还在计划中。”
长孙无忌也没说太明白。
但李二已经心领神会。
“赶紧办事啊,朕可不希望出什么偏差,还有朕也想早些看到公主回到长安。”
李二也没说太明白,但其实也让长孙无忌理解,这是李二催他赶紧下手。
只有唐寅死了,长乐才会回到京师。
“臣遵旨。”
长孙无忌恭敬道。
……
……
朝会上。
李二有紧急的军务要会见大臣,由暂时负责兵部事务的杜如晦将边关急报呈奏给李二。
“陛下,吐谷浑和回纥联手组织十万兵马,趁突厥人内乱未稳,将突厥西部一些小部族收服。”
“联军有二十万,突袭我凉州之地,凉州周边城塞都已告急。”
杜如晦的话,让在场所有文武大臣都非常紧张。
换了以前,他们一定毫不犹豫跟李二建议,让唐寅那小子去!
好像什么事只要有唐寅在,那都不叫事。
可现在问题不一样了,唐寅被调到蜀中去了,意味着将来打仗不能靠唐寅和赤水营这样逆天的存在。
只能靠将士们一步一个脚印去打。
“陛下,边关告急,是否应该调卫国公前往凉州?”
杜如晦做了请示。
没有了唐寅,还有李靖,再不行,让李绩去也可。
再或者,从京师调遣名将前去,总归都是能独当一面的。
李二面色凝重道:“诸位卿家,吐谷浑和回纥,真的能出兵二十万吗?”
这番话好像是在提醒朝臣,不要边关说狄夷有多少兵马都要信,很多事还是要经得起推敲和验证的。
吐谷浑和回纥毕竟只是草原大的部族,跟之前强盛的突厥还是没法比的。
连突厥都不是随便能调出二十万兵马,更何况是吐谷浑和回纥?
“陛下之意,是不用担心两部人马?”
“但边关应该调动不下十万兵马驰援凉州才可,之前出兵都是在幽州,是在东边。”
“万一凉州有失,关中和京师危矣。”
房玄龄也出来呈奏,算是给李二出谋划策。
最大的问题是,凉州在西而幽州在东。
现在是凉州出了危险,那从东边调兵去,明显来不及。
“以房卿家你之意?”
李二看着房玄龄。
房玄龄欲言又止,好像觉得此时进言什么都有可能是错的。
一旁的长孙无忌道:“房令公的意思,应该是要从关中调兵,当以西京长安调拨人马前往镇守凉州。”
在场的大臣议论纷纷,好像都觉得长孙无忌说得有道理。
他们也不过是见风使舵,知道现在李二放弃了唐寅,转而相信长孙无忌这个国舅,现在长孙无忌就算放个屁也是香的。
更何况长孙无忌的建议听起来也是合情合理的。
“那朕就从长安各地,征调五万兵马前去。”
李二马上就要下旨。
房玄龄赶紧提醒道:“陛下,如此是否会造成京师防备空虚?”
此话其实更有道理。
若是从长安调兵,虽然能缓解凉州的战情,但会导致长安城周边防务出现空洞。
“房令公,你这是太谨小慎微了吧?”
“大唐的威胁来自于何处?”
“一为突厥,二为草原其他部族,现在突厥被灭,其他部族来犯。”
“若不出兵,那才会令长安陷入险地。”
长孙无忌喝问的话,让房玄龄说不出话来。
大唐各处都非常安稳,关中还有潼关等处关隘做镇守,就算镇守的兵马少了,也有数万人马。
想对长安城造成威胁,也太难了。
“长孙卿家所言在理,眼下对大唐威胁最大的,当是吐谷浑和回纥来犯,其他的事都先放到一边。”
“那就以侯君集为正帅,领西京人马五万。”
“另从边关各地征调兵马三万,火速驰援凉州。”
一次从关中和边关各地征调八万兵马,已经算是非常大的调动。
让侯君集为帅,没有让李绩和李靖去,看起来是因为远水解不了近渴。
但其实还是因为李二想分权化之。
“臣等遵旨。”
众大臣见李二已有决定,便不敢再多言,直接领命听旨。
李二满意点头,好像这次他执政的又一危机,就这么轻易被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