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大院二婚妻
作者:打字机三月 | 分类:现言 | 字数:209.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章 脸红心跳
“你的钱是你的钱,我的是我的。”刘幺姑坚持:“就是我跟老大单位联系了,但单位上跟我说他去接孩子了不在海城也不在部队,这几天我让老二去县城邮局继续打电话,等联系上了再跟他说。”
“......”敢情这事儿本人还不知道。
“也没关系,我也有自己的事要办。”柳绵绵说。
两人聊了一阵,卫家老二在外头敲门了,柳绵绵忙把自己准备的东西放在背篓里,原主的东西不多,也就两身换洗衣服,藏了钱跟票的衣服肯定是要贴身穿着的,并昨天买的鸡蛋糕,这些东西一并放在背篓里,老人又用跟布带子绑好了。
————
柳绵绵也是不是第一次坐绿皮车。
她出生于九零年代,小时候坐过这种绿皮车,到站延时是常态,最最要命的是车上的人超多,从门口挤不上去的人,就从窗户口爬上去,堪比几十年以后的印度火车的灾难现场。
没想到这个年代的火车还好。
硬座车厢也是一排两个,一排三个的座位,柳绵绵的车票刚好是两人座,卫老二从小道进的火车站,把人送上车,行李也放上行李架上才走。
宝妞一上车就到处看着,那双眼睛就没停过。
柳绵绵瞧着有趣:“火车上人多,可别乱跑,上厕所要跟妈妈讲。”
宝妞蹿到窗户边:“妈妈,我想坐窗户边上。”
还有人把头伸出去看风景呢。
现在的老火车,车窗都是上下推,能打开的,窗户大的成年人都能爬进爬出。
柳绵绵吓得一个哆嗦,赶紧把人抱进来:“咱可不能这样,待会儿碰到个电线杆子,头都要擦掉。”
宝妞扁扁嘴:“那我就坐在窗户边上看看。”
小孩儿的话不能信,过了没一会儿,头一点点又伸出去了,柳绵绵想把窗户关起来,看了对面一眼,那人瞪着眼睛看她。
.....算了。
带孩子特别操心,等了好久宝妞都没睡觉的意思,柳绵绵倒是想睡觉了。
不光要看着孩子,还要留心着车上的东西,柳绵绵提着一颗心还不敢睡觉,车走走停停,柳绵绵一直都在打瞌睡,又一直没怎么睡着。
上车前卫家老二就交代了,上车以后一定要看好东西,上厕所都要带着,火车上治安不好。
火车慢慢开往省城,现在的火车卧铺车厢很少,也只供一些特定的职位才能买,哪怕她愿意加钱,火车上也不给卖卧铺票。
中途吃了顿饭,又吃了两个鸡蛋糕,就到省城了。
到省城已经晚点七八个小时。
中间又在候车室等了五六个小时,才上了去海城的火车。
因为是始发站,车上空空荡荡的,对坐也没人,宝妞从等车开始就累了不断的打呵欠,车还没开就困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她一睡着柳绵绵心里便轻松很多,总算不用看着孩子了。
车票是两张连号票,这一排椅子都是她俩的,柳绵绵把宝妞放在椅子上躺着,趁对面没人则在对坐椅子上趴着眯上一会儿,手依旧牵着宝妞的手,怕火车上有拐子,把孩子给抱走了,就这样迷迷糊糊的不知道睡了多久,车哐当当的震动了几下,柳绵绵头一搭,头狠狠撞在窗户边缘,等她醒来看见一个穿着衬衣的男人,正放着行李。
男人的个子很高,身材匀称有型,袖子挽到大臂上,露出手臂上结实紧致的肌肉线条,塞的鼓鼓囊囊的一个蛇皮袋被他轻松的举到行李架上。
底下的一个孩子正在跟他打配合,从地上抱起小一点的行李袋。
男人又轻松举了上去。
接下来是另一个。
行李很多,跟搬家似的,连座位底下都给塞满后,剩下的一个背包没地方放,便搁在脚下的地上。
跟在他身边的是三个男孩子,一个七八岁大,一个四五岁,最小的那个才两岁大小,趁着爸爸在忙,眼睛骨碌碌的转了几圈,把食指塞进嘴里啃。
男人低头时刚好看到:“三娃。”
小孩噎了一下,马上把手指拿出来,规规矩矩的站好。
老大也皱了皱眉。
“三娃,跟你说了不能吃手指,手摸来摸去的很脏的知不知道?”老大又对老二说:“二娃,我要帮爸爸拿行李,你能不能看好三娃。”
二娃自己也才四岁多,好不容易能克制住自己不吃手指呢。
不过在哥哥的注视下,还是点了点头。
“小声点,别吵吵,人家都在睡觉呢。”声音很好听,说的是不带一点口音的普通话,这个声音让人耳朵都舒服起来。
男人把行李收拾好,拍了拍手掌,低头看着三个孩子,脸朝这边别了过来。
柳绵绵往男人的方向扫了一眼,在心里挖草了一声。
额的个乖乖,这种长相的帅哥是真实存在的吗。
男人看上去并不是小年轻了,褪去了青涩,成熟的恰到好处。
那是一个五官十分俊朗的男人,健康的小麦肤色,五官的线条偏硬,却是棱角分明的增一分嫌多减一分嫌少,鼻梁力挺如峰,下颌线条跟刀刻出来一般,正脸偏了过来,比侧脸更好看。
如同从老照片里面走出来的硬派帅哥一般,那双眼睛深不见底。
见那人盯着自己看,柳绵绵脸烧的慌,不自觉的挪开了视线,额滴个乖乖,不会是火车艳遇吧。
咳咳,这多不好意思啊。
不对不对,人家拖家带口呢,想啥呢柳绵绵。
柳绵绵努力克制住自己不要脸红心跳。
谁知道男人的目光没有移开,目光深邃有力,继续往她头顶上看,柳绵绵的小心脏扑腾腾的,一直跳个不停。
那啥那啥,这多不好意思啊。
“阿姨。”最大的男孩子开口说:“不好意思,这个座位好像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