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七零大院二婚妻

作者:打字机三月 | 分类:现言 | 字数:209.1万

第324章 一起去养老院

书名:七零大院二婚妻 作者:打字机三月 字数:2004 更新时间:2025-01-23 02:04:45

之前岳老太一直担心去养老院会被人虐待。

但其实毕竟是公办的养老院,各项都有政府补贴的,一般的老人都住不了。

当然,岳老师去申请过,基于她家这情况,养老院是同意了让岳老太去住的,朱奶奶这临时要去,人家就说要排队等资料审核,老小孩儿就不乐意了,回来就要打包东西走。

“我觉着那边就挺好,里头还有电视机呢,吃饭还不花钱。”

刚才是隔壁童小琴带她去的,耐心跟她解释:“那不是不花钱,是要交粮食的,还要收钱。”

朱奶奶说:“我有粮本,我还有工资,我出得起这个钱。”

现在是定额配给制度,养老院除了收费,还要收一定的粮食,当然交多交少都根据饭量来,杂粮算钱不用交粮食,像朱奶奶这样行动自如的,一个月只要交十五块钱,当然医药费另算,像岳老太这样动不了的,就要多出十块钱出来,医药费也另算,这个收费在当时来说并不是很低了。

因为养老院就有护士和医生,去看病也很方便,好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就直接住养老院。

三人一间,比一般人家里条件都好。

朱奶奶想去是因为碰到了个老姐儿,两人年轻时候就认识,商量好了要住一间,本来说什么都不分开,还是童小琴哄着劝着才跟着她一起回来。

“老太太,咱们就算是走后门,也要去找找关系,不能说去就去啊。”这是跟小孩儿没差别,都任性。

朱奶奶就揪着童小琴的手:“走,那你去给我走关系。”

大院里头的人听说了,就哭笑不得。

岳老太不太甘愿,但她都答应了朱奶奶,要反悔的话待会儿老太太是会生气的,只能捏着鼻子等女儿给她收拾东西,看着住了好几年的家,最后被人抱上了担架,直接抬去养老院。

看着人走了,岳老师握紧了柳绵绵的手。

“谢谢你,真的谢谢你小柳。”农药她都买好了,就在床底下放着,刚才差点就喝了。

没想到岳老太居然答应去养老院住了。

别说这个年代的人,就是往后再推五十年,还有很多老思想觉得住养老院不好,子女不孝顺才会给老人住养老院,对此柳绵绵不说什么,单单二十五一个月的费用,外加二十斤大米,这个标准多少有子女的老年人都达不到。

岳老太还是感慨生了闺女不如儿子,碰到正下班的武大姐,听到后满不在意的大声嚷嚷:“什么生女儿不如儿子,我就最听不得这话,你去咱们大院数数,那些生了儿子的,谁瘫了还有你这样好的日子过?”

说到底就是不心疼姑娘罢了。

这要是个儿子,还不得心疼死了,爬都要爬到外头去,生怕给儿子带来负担,可这要是女儿,就像不是自己家里人一样,拼了命去盘剥,说到底在他们心里,女儿那就不是自家人,能占便宜就不吃亏。

切!

武大姐自己就生了三个姑娘,但她心态好,就觉得自己病了有人照顾,有钱看病就好,到这个时候还要挑剔儿子女儿的,做人不能这么不满足。

她想了想,决定在滨海区搞个宣传。

生儿生女都一样嘛,不要学岳老太这种老思想,岳老太是没文化,是被封建社会荼毒了,咱们可不带学她这样的!

柳绵绵过去跟武大姐商量起盖房子的事,并表示如果她钱不凑手,可以借点钱给她周转。

武大姐高兴的说:“看样子你搞海带是赚了不少钱,有本事就是不一样啊。”

当初多少人觉得柳绵绵辞职考大学就是傻,放弃铁饭碗,结果人家还真不稀罕铁饭碗,光下半年卖海带,就已经让她赚了别人几年都挣不到的钱,当然有人眼红,可在滨海是个特殊的地方,不仅不打击个体,以后还要搞中外合资,柳绵绵的存在,也给了很多正在观望的人一剂强心针。

武大姐立马表示如果缺钱再找她。

其实武大姐挺省的,当年王大哥转业的时候都干了二十几年,级别又高,所以手里头余钱也不少,但盖房子这种事总是怕手里头不够的,有柳绵绵表示可以兜底,武大姐就放手去干了,买材料这些她可以跑腿,等村里开工了,等找个靠谱的人监管着,那边已经开始打地基了。

柳绵绵回家数钱,家里的进账挺杂的,这里一点那里一点的,早就超过两人的收入,她虽然也记账,但进进出出的多,真不知道自己手里头有多少现钱。

宝妞挤进来个小脑袋:“妈妈,咱们家真的要盖房子了吗?”

小孩儿就是这样,大人说话的时候竖起耳朵听着呢,家里的房子比一般人家是要宽裕些,但小孩子都喜欢新鲜东西,宝妞私底下就很想要个自己的房间:“妈妈,等咱们盖房子了,我能自己住吗?”

柳绵绵合上账本:“当然可以了,咱们盖两层,到时候你想住哪里住哪里。”

等孩子们再长大一些,就需要隐私了,就算是兄弟几个住在一起也很尴尬,房子先盖起来,等路修好了就可以过去住了。

眼看快要过冬,据夏妈妈说又有好几个村子的人找她,希望她搭个桥,跟老板们说说,他们村也有很好质量的海带,绝对跟她平常收的差不多。

自从夏妈妈把自家大嫂送来的几百斤烂海带丢出去以后,再也没人敢在她面前提掺水的事,后来又发现了一家刻意把海带晒得润了些,夏妈妈把那批货打回,之后就再也没有收过那家人的活。

作为世世代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不管是哪家都知道海带该晒成什么样子。

从那以后,村民们就更不敢在夏妈妈面前掺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