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彼岸爱之涅磐
作者:千Qian夕xi | 分类: | 字数:42.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0章 钟鼓齐鸣,科举启幕
短短的一刻钟时间,张明宇看谷夜辰吃完了饭,他说,走吧,谷老弟,咱们走吧,提前过去,你要适应一下考场。
谷夜辰突然鼻尖酸溜了一下,没想到,张老伯一家人这么好,张老伯在世时对自己就跟自己的亲儿子一样,有一种父爱的感觉,如果自己的爹爹还在世的话,肯定也会陪着自己来赶考。
马车在外面早就等着了,看着谷夜辰出来,张明宇赶紧撩开马车的帘子说:“快上车吧。”谷夜辰微微地点了点头,之后上了马车。
马车来回在京城里的街道穿梭,足足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黄城根下,等待皇家侍卫来开城门,这次考试是设到宫殿外,由皇帝亲自监考,一是国家紧缺人才,为了防备一些当官世家子弟做手脚,顺水摸鱼,贿络官宦,进来一些庸才,而且是这次匈奴国的公主和王爷也想观看大唐科考风采,领略大唐功夫,有备而来的。
“站住,”一个侍卫上山叫住了谷夜辰的马车,谷夜辰听到叫声,从车里探出头来。
今天的日子,侍卫们都知道是什么日子,张明宇说:官爷,送弟弟考试的。
侍卫用眼睛瞟了一眼明宇,又瞟了一眼他的马车,“有没有推荐信。”
谷夜辰紧忙下了车,拿出自己乡考,县考的推荐信,侍卫看了推荐信,又看了一眼谷夜辰背上背的一把大刀,心想:也不过是乡村野夫罢了,根本没把谷夜辰放在眼里,还乡县的文武才人呢,呸,也就过来冲个数吧,每三年的一次考试,有些乡下衙门姥爷为了能达到人数,滥竽充数的不在话下,这些宫中的侍卫早就见怪不怪了。
一个侍卫大声说道:“皇帝有令,所有的考试之人,为了能够做到公平起见,全部从城门下车,走到宫殿门外,候着考试。”
张明宇看了谷夜辰一眼,瘦弱的身体走到宫殿外也有五、六公里的路程,哪能吃的消呢。
谷夜辰看出了张明宇的顾虑,直接上前说:“张大哥你回去休息吧,我没问题的。”
张明宇看着眼前的谷夜辰,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摇了摇头说:“一定要自己多加小心,不行咱们就下次再考。”
谷夜辰知道张明宇想说着什么,他一边背上自己的行囊,一边不急不慢地说:“张大哥你回去吧,放心吧,我会多加小心的。”
就这样两个人从城门口依依不舍地分开了,目送张明宇走后,谷夜辰转身往大殿外走去。
这时参加考试各路人才都开始出现了,有的自己骑着大马,有的坐着轿子,也有的是跟谷夜辰一样,坐着马车来的,还有的就是在城门外附近住下来,走着过来的,来自五湖四海的考生聚集到一起,有真才识的,也有那些顺藤摸瓜的,各揣千秋,都奔着状元来的。
但是今年宫廷里的考试规矩特严格,皇帝老儿也是有防刺客之心的人,所有的大车小辆都截到了外面,全部清装上阵了。
刚才说过了,从城门到宫殿外也有五、六公里的路,有些苦读的秀才在巳时半点进入考场,真的很吃力,有的走了一半就晕过去了,有的歇歇停停。
但是真有真功夫的,和谷夜辰一样,轻快的步伐,很快来到了宫殿外,这时宫殿外站满了御刀侍卫,各个威武的站着。
这次近距离看看皇宫里面,黄墙红瓦,那个气派劲,如果不是谷夜辰来考试,作为一介草民,这辈子都不可能看到的!
谷夜辰看了看周围的考生,认不认识都互相作揖点了点头,还有一刻钟时间,就开始发卷考试了,城门也跟着关起了。
在这里三天的文考和武考基本都是封闭式的,皇宫的森严,连只苍蝇都难飞进来飞出去!
这时的百官也来到殿外,殿外摆了几十张桌子和配用的纸墨,这些都是给科举生准备的,知贡举(现在的监考老师)也纷纷入场了,他们手里拿着试卷,就等皇帝的大驾光临之后,宣布科举考试才能正式开始!
突然间,一阵浑厚而悠长的钟鼓声响起,如同天际传来的神谕,瞬间打破了皇宫的宁静。
百官与科举生们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转身面向那高高在上,坐在龙椅上而来的皇上。
龙椅之上,皇上身着龙袍,头戴皇冠,宛如天神降临,威严而庄重。
随着钟鼓声的逐渐停歇,皇上缓缓抬手,做了一个平举的动作,那动作优雅而有力。
百官们见状,纷纷屈膝下跪,行三跪九叩之大礼。他们的动作规范而虔诚,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皇上的无限尊崇。
他们的衣衫随着动作轻轻飘动,仿佛是在为这场庄严的仪式增添了几分灵动。
科举生们也不甘落后,他们虽然年轻,但此刻也展现出了应有的庄重与肃穆。
他们手持笏板,头戴方巾,以一种更加纯粹的姿态向皇上表达着自己的敬意,他们的眼神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
皇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跪拜的众人,心中充满了欣慰与自豪。
他缓缓开口,声音浑厚而威严:“众卿平身。昔日周公辅成王,制礼作乐,以治天下。今日吾等亦需如周公般,勤勉政事,以安社稷。”
百官们齐声应道:“臣等遵旨,定当如周公辅佐成王一般,尽心竭力,不负皇上厚望。”
皇上微微点头,又继续说道:“科举之制,乃选拔英才,为国所用。望尔等如孔子门徒,勤学不辍,以道德文章为天下楷模。”
科举生们闻言,纷纷表态:“学生定当铭记皇上教诲,如孔子门徒般勤学不辍,以道德文章贡献国家。”
皇上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他知道,这些人都是他治下的精英,是他们共同支撑起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于是,他再次开口:“愿此次科举,能为我大好河山选拔出栋梁之才。尔等需谨记,为国选材,责任重大,不可有丝毫懈怠。如古之伯乐相马,需识人善用,方为上策。”
百官与科举生们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心中充满了对皇上的敬仰,科举生们知道,皇上所引用的典故和隐喻,都是对他们殷切的期望和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