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智者不入爱河,除非遇到富婆
作者:这边有颗糖 | 分类:古言 | 字数:107.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71章 成为千古一帝的亡国暴君21
“很好,今天既然没有别的事情,那就退朝吧。”沈修言伸手指着孙大人道:“既然是你翰林院的人,你就记得回去通知他一下,让他尽快赶往逐峰县赈灾,耽误了此事,朕唯他是问。”
“是。”孙大人的头都快埋到了地上。
也不知道这林耀文是走运,还是不走运。
这么好的积攒功绩的大事,却偏偏落到了他一个毛头小子身上。
他从未做过此事,也毫无经验,真的能把这件事完美的办成吗?
如果做不好,会不会牵连他们翰林院。
孙大人愁的头都快秃了。
既然是陛下的吩咐,他也不能不从,退朝后立马回翰林院找到了林耀文。
林耀文听闻此事也是一脸的不敢置信。
朝堂之中人才济济,这么多人陛下为何偏偏选他?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陷阱?
就算明知有陷阱,林耀文也不得不踏入其中。
既然陛下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他也一定会竭尽全力办好这件事,只要办的完美,陛下挑不出错来,就算陛下有什么心思,也无处施展。
林耀文不敢耽误灾情,刚从孙大人口中得知此事,立马回家准备行李出发。
临行前,赈灾的物资也在城外交由他的手中,并且陛下还派了十几名御前侍卫保护他的安全。
这更加让林耀文震惊,他完全没有想到他的安危,在陛下眼中竟然如此之重。
难道是他多想了?
其实这中间并没有什么陷阱,而是陛下发现了他的才能???
带着陛下对他的这份期许,林耀文踏上了赈灾的道路。
此时的他没有想到,在天灾下,灾民竟然会变的如此蛮横无理。
为了活下去他们什么都能做的出来。
但好在陛下给了他这十几个侍卫,救了他一条小命。
这也让他打心眼里感激起沈修言的恩情,发誓要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时的沈修言正在处理新的难题。
一个国家想要变成盛世,那搞钱才是重中之重。
只要有足够的钱,不管是研发,还是武力都能快速的提升上去。
俗话说的好肥水不流外人田,沈修言第一时间就喊上了苏大人和户部尚书进宫一叙。
御书房里,苏大人和户部尚书面面相觑。
陛下为何会单独叫他们二人前来。
两人的身份地位十分不匹配,是有什么要事,需要他们二人一同商量?
户部尚书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番苏大人,老狐狸一般的人,心里立刻产生了上万种的想法。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外面有人喊道:“陛下到!”
两人浑身一紧,皆是打起精神,对门外的来人恭敬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沈修言边走边挥挥手,“今日就我们几人,随意聊些事情,不用讲究这么多礼节,来人,给两位大人搬把椅子。”
户部尚书和苏大人看着被端到面前的椅子,心里害怕极了。
陛下今日这是怎么了,那温柔的模样,让他们总感觉是黎明前的平静。
沈修言看他们二人一动不动,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都坐吧,坐下聊。”
“是。”横竖都是死,二人不敢犹豫,立刻按照沈修言的话坐了下来。
沈修言笑眯眯的说道:“今日召两位大人前来,就是想问问二位大人对国库现如今的状况有什么看法?”
户部尚书听到这话只觉得头皮发麻。
苏大人倒是松了口气,国库是户部在管的事情,跟他无关,就算迁怒也迁怒不到他的身上。
户部的事他不了解,他得赶快把自己摘出去才行。
苏大人抢先说道:“国库乃户部所管,臣并不是户部的人,对此事并不了解,还望陈大人解惑。”
户部尚书猛地抬头看向苏大人,没想到你小子长的浓眉大眼的,背地里竟然是这样的人。
就这么把自己摘了出来啦?
完全不管他的死活???
好啊,苏大人,你可真是行啊……
苏大人迎着户部尚书震惊的眼神,和煦一笑,死贫道不如死道友,先保一个算一个,陈大人您还是自求多福吧。
沈修言听到苏大人这话并没有生气,“也罢,你是不怎么了解,先在一旁听着吧。”
“是。”苏大人心中长吁了一口气,终于安全了。
沈修言:“既然如此,陈大人你怎么说?”
户部尚书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他总感觉今日这一遭是陛下前来问罪的。
他也知道现如今国库尚不充盈,但他也没有办法,家底就这些,逼死他也没有办法。
户部尚书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先卖惨为妙。
“回陛下,前有边关战士军饷粮草吃紧,后有各地灾害不断,更有各部大人每日的哭穷,户部只能竭尽全力在中间调节,一文钱恨不得掰成八半花,就是这样,各方大人对户部都颇有怨言,户部实属不易啊……”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他已经竭尽可能的开源节流了。
饶是这样还引起了众位大人的不满,嫌他户部小气,真不是他们户部节省不下来钱,而是全国上下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沈修言知道户部不易,此次也不是来为难户部尚书。
他随意的撑着下巴目视前方,“朕知道陈大人的意思,也不是来追究你的责任,就是单纯的想问问看你们的意见,你们觉得如何才能让户部以最快的速度充盈起来。”
户部尚书听到这话觉得自己逃过一劫。
他见陛下确实没有不满的模样,于是认真的给他分析起来。
“自古以来想要国库最快充盈起来的办法,无疑就是增加赋税,百姓千千万,加在一起就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可是此举并不稳妥,现在的赋税以是根据多年经验测算而出,是百姓们都能承受住的一个税额,如果冒然变动,可能会让百姓哀声遍野,甚至家破人亡,所以臣以为此举并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