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不忍了,放我下山吧
作者:想胖的石头 | 分类:都市 | 字数:131.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50章 和氏璧
始皇陵内部极其宽广,一眼望去无边无际,整体给人一种幽深且神秘之感。它的结构错综复杂,仿佛是一座庞大的地下迷宫,让人迷失其中。
若将皇宫比作秦始皇在世时处理朝政、会见群臣、批改奏折以及纵情享乐的场所,那么这座地下宫殿无疑成为了他往生之后的乐园。
这里有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还有无数奇珍异宝和珍贵文物,无一不彰显着这位千古一帝的威严与奢华。
姜峰和焦赞、孟良、鹤中天四个人一起走进了墓坑。他们刚一进去,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这个墓坑简直大得惊人!他们发现这里面竟然是按照秦始皇在世时的皇宫样式建造的。
首先是始皇接见众大臣的地方,叫“咸阳宫”。
里面按照地面上的咸阳宫格式建造,只是尺寸略微缩小了点而已。
众大臣朝拜始皇的咸阳宫,金饰的雕龙画凤龙椅、凤座,并排摆放在宫里正面位置。
宫顶上数十颗夜明珠,发出耀眼的光芒,把“咸阳宫”照得金碧辉煌,亮如白昼。
而咸阳宫地面上,全是用玉石铺成的地板,光滑而冰冷,仿佛能倒映出众大臣的身影。
宫外连接各处的通道纵横交错,让人眼花缭乱。
更令人惊讶的是,通道的墙壁上挂着几十万盏常明灯,它们散发着微弱但稳定的光芒。
鹤中天和孟良两人看到“咸阳宫”顶上的夜明珠,眼睛顿时放光,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甚至还产生了想要把夜明珠摘下来的冲动。就在这时,姜峰突然开口说道:“师叔,先别急着激动啊!这些夜明珠虽然价值连城,但跟和氏璧还有长生秘诀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咱们还是先找到那两件无价之宝再说吧!”
听到姜峰的话,孟良和鹤中天两人如梦初醒,他们意识到自己刚才差点因为一时贪念而忘记了此行的真正目的——寻找和氏璧和长生不老术这两件稀世珍宝。
孟良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笑着说:“哈哈,小峰说得对,我们差点就被眼前的利益迷惑了双眼,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
鹤中天也连忙点头称是,表示赞同姜峰的观点。于是,四人继续沿着通道前行,寻找着那传说中的和氏璧和长生不老术……
“师叔,我有个想法。这个墓坑实在太大了,如果我们一起去找那两件重宝,恐怕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毕竟这么大的范围,很容易遗漏一些地方。而且,时间拖得越久,变数就越多。所以,我觉得不如把大家分成两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也能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您觉得怎么样呢?"
姜峰一脸认真地向三位师叔征求意见。
"嗯……这个主意不错,我同意!"
焦赞点了点头,表示支持。
"赞同!"
孟良附和着。
"我也同意!"
鹤中天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三人纷纷表示同意分组寻找,他们都认为这样做更有利于尽快找到重宝。于是,在经过一番商议后,大家决定分成两组行动。焦赞与孟良一组,姜峰与鹤中天一组。
两组人分别从不同方向开始搜索,希望能够更快地找到目标。
在分组之后,便迅速展开了行动。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焦赞与孟良逆时针绕墓坑里的建筑寻找,他们首先遇到的是一座宫殿,宫殿叫“阿房宫”,其建造模式完全是尘世间阿房宫的缩小版。
尽管是缩小版,但面积也大到惊人地步。
据史料记载,阿房宫是秦始皇的后宫嫔妃们居住的地方,秦始皇在世时,建造的阿房宫是史上第一宫,里面居住的嫔妃少说在几万人,有杜牧的《阿房宫赋》为证: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绕绕,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秦始皇死后,其子扶苏在为其建造陵园时,仿照阳间建造了咸阳宫、阿房宫、未央宫。
只不过阴间三座宫殿的规模在尺寸上比阳间的这些宫殿有些缩水而已,但里面的装修却与阳间的宫殿一致,极尽奢华。
焦赞孟良进入“阿房宫”后,看着眼前金碧辉煌的宫殿,他们并没有被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而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到传说中的和氏璧和长生不老诀。
两人心急如焚,快速地穿梭于各个房间之间,不停地翻找着每一个角落。他们动作迅速且果断,仿佛在跟时间赛跑一般。
经过了将近半个时辰的努力,焦赞与孟良终于在其中一间精致房舍内找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盒子。
这个盒子是由珍贵的金丝楠木所做,盒子外面雕刻有各种精美的虫鱼鸟兽等花纹,细致的工艺令俩人惊叹不已。
整个盒子的设计独具匠心,多处采用镂空的手法,使得它更显高雅与华丽。
盒子上还挂着一把青铜制成的大锁,将其牢牢锁住。
但这对于焦赞、孟良这样实力强大的武者来说并不是问题。只见孟良伸出一只手,紧紧捏住那把铜锁,然后猛地一发力。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铜锁应声而开。
焦赞和孟良对视一眼,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之色。孟良取下铜锁,小心翼翼地打开盒盖,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枚玉制的饰品。
这玉制饰品,制作得像一枚皇帝的玉玺,把手为一个圆圆的球,球下面是一个正四方形。
孟良小心地取出玉制饰品,拿在手上一看,上面刻有八个甲骨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和氏璧?”
孟良诧异地问道。
《韩非子·和氏》记载: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之石也,忠贞之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焉,遂命曰“和氏璧”。
这些说的是2000多年前的故事,故事中说有个楚国人叫卞和的,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了这块璞玉,于是献宝于楚厉王,厉王让人鉴别,得出一块普通石头的结论。厉王怒而下令削去左膝盖骨(膑骨)。
时至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携玉献宝,武王再次找人鉴别依然给出同样结论,便怒而削其右膝盖骨(膑骨)。时光流逝,武王崩文王立,卞和怀抱宝玉而泣于荆山脚下,三日夜而不停,眼泪干涸以血代之。文王遣使询问,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伤,而是悲伤宝玉无人能识别”,于是文王让人打开玉石,发现里边果然是块稀世宝玉,并取名“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