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老村

作者:城市村夫 | 分类: | 字数:63.6万

第37章 赵启章简直要成为神人了

书名:老村 作者:城市村夫 字数:3738 更新时间:2024-11-08 03:01:58

蘑菇菌厂换了周有恒当厂长,风风火火地生产了一个多月,一万瓶蘑菇菌封装完毕,静待发酵成熟。

没过多长时间,两个技术员说,时候到了,就开瓶检查。检查过后就说菌种生产得完全合格,可以向外出售了。

但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被经常性的劣质种子哄怕了,虽然都想种蘑菇,却又没人敢种第一批。

周顺昌见到赵东城的时候,问他:“你联系的那些蘑菇种植户呢?”

赵东城一脸无奈:“我当时答应人家先种后付款,现在我不负责生产菌种了,不知道菌种的质量到底咋样,不敢冒这个险了。”

周顺昌只能干着急。

没办法,他免费送给村里的公办小学一百瓶,说是全当做实验了。

学校里的老师学生费了好大的劲,又是打扫房间,消毒,又是拌麦秸、拌种子、搭棚架,好歹把菌种撒匀溜种好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几大间棚架上,只是零星地长出来几个瘦小的蘑菇芽,两个技术员马不停蹄地在棚架间拨弄着,就是没办法让蘑菇长得再多一点。

万般无奈,周顺昌只得去县里请了一位专家过来,专家敲烂一个瓶子,仔细地看了看,说是消毒不彻底,拌入原菌的方法可能也不对,总之,一万瓶蘑菇菌种几近报废。

村民们得知消息,这一惊非同小可,花了那么多钱,生产出来的蘑菇菌种竟然是废品!

有胆子大点的,当场就在村部大院里,日娘吧唧的骂了起来,没有人出来制止。

又不是一个人干的,谁想找骂呢?

那些刷瓶子的,跑腿的,都来找周顺昌要工钱。

周顺昌不想认账:“你们找我干啥?又不是我找你们干的活,谁找你们干的活,你们找谁要钱去!”

他这样一说,这些人又都缠着赵东城要钱。

赵东城火冒三丈,立即找到周顺昌理论,周顺昌就训那些人:“谁让你们找赵东城要钱的?他现在又不是厂长了。”

大家一听又要去找周有恒。

周顺昌看这不是个事,只好拦住了:“好了好了,不就是一点工钱吗?以后给你们免义务工算了。”

大家都很失望,心想原打算得了钱割点猪肉,回家包饺子改善改善生活的,现在看来饺子是包不成了。

有人不愿意,说不想免义务工,只想要钱。

周顺昌生了气,不耐烦地说:“不愿意你们就等着拿钱吧,我老实告诉你们,现在村里不但没有一分钱,而且外面还欠着一屁股债哩。”

听他这么说,大家也只好认了。

蘑菇菌不能老是在村部院子里堆着,卖又卖不出去,扔了又可惜,到后来干脆谁要给谁,但还是有一大半在那里堆着。

后来村里用房子,就把这些装着烂麦子的盐水瓶子,堆在了外边。

小孩子们好奇,都举着瓶子当手榴弹在大路上摔,也没有人管。

村民们心里窝火,又无处发泄,路过这一大堆瓶子时,有人就捡起砖头,一通乱砸,一砸就烂一大片,时间不长,只见村部的前前后后,到处都是烂瓶子、烂麦子。

村民们看着一脸的漠然,他们已经麻木了。

赵东城心里憋闷,就找了一些金庸的武侠小说来看。

一天上午,他正歪在床上看书,王月琴从外边回来告诉他,说从美国回来了一个人,大家都叫他赵耀生。

王月琴问他赵耀生是谁?赵东城一时也弄不清,好像模模糊糊地记得,父母和村人都说起过这么个人。

恰好这时候母亲来了,赵东城就问母亲赵耀生的事情,母亲就又给他说了一遍。

其实,村人们时常提起赵耀生三兄弟,只是他们常年在外边,几乎没有回过家乡,所以村里新一蓬的年轻人,没见过他们的面,对他们的印象就不是多深刻,甚至猛一提说起来,还会感到陌生。

赵耀生的父亲赵承德,据说,当时的大半个双桥镇都是他家的,他家族里的至亲在镇街上盖的深宅大院,到处都是。

赵承德娶妻李氏,李氏娘家当时也是附近庄子上的大地主,两家联合,势力已然登峰造极。

李氏给赵承德生了三子二女,家道也盛极一时。

赵承德有个堂兄,他这个堂兄以前在东北,前几年已经带着在东北娶的老婆,以及几个儿女回到了村里。

赵耀生这次回来探亲就是住在他这个堂兄家里。

说起来赵东城的父亲跟赵耀生还是一个门里出身,只不过当年身份等级不同罢了。

赵东城决定去看看赵耀生。

赵耀生的堂兄赵根生,回村的时候,村里已经重新划分了队组,土地也已经包产到户,赵根生走时所在的西队,现在分成五、六两个队。

按理说,赵根生家的田地应该由原来的西队,也就是现在的五队、六队共同拨出,但当时的大队书记赵启章,指示自己所在是五队,坚决不允许出地。

可怜的赵根生一家六口无地可种,今天在这家吃一顿,明日又在那家蹭一顿,吃来蹭去,后来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逼急了,赵根生就跟五队的队长,也就是赵启章的堂兄赵自立,打了一架,但不仅没要到一分地,自己还被打得在医院里住了好几天。

赵东城的大伯当时是六队的队长,他看着赵根生一家,夏天在地里拾人家的剩麦穗,秋天拣烂红芋,弄得已经跟叫花子差不多了。

更可怜的是,赵根生家的几个儿女,刚回村的时候都是健健康康水水灵灵的,眼下给折腾得个个面黄肌瘦,不成人样了。

他终于于心不忍,单方面从六队的各家各户,匀出了六队应该给赵根生家的那部分土地,还给他家划分了宅基地。

赵根生盖了两间泥坯子房,才算有了个落脚之地。

地虽然少了点,但所产粮食还算能维持全家人的温饱。

后来,远在美国的赵耀生,给双桥镇所在的县委县政府写了一封信,专门提到他堂兄赵根生一家土地的事情,在县委的直接批示下,赵启章才不得不给他家分了地。

这几年赵根生一家靠着埋头苦干,盖起了三间大瓦房,日子过得逐渐滋润了起来。

赵东城来到赵根生家,见空场地上停着两辆小轿车,听人说这是县政府接送赵耀生的专车。

赵东城走进院子里时,赵根生家的堂屋门口已经围了好多人。

赵东城踮起脚尖,看见堂屋东面靠墙的椅子上,坐着一个大胖子,看起来年龄大约在七十岁左右,心想这应该就是赵耀生了吧。

他听人说过,赵耀生在美国纽约开了一家大饭店,很有钱,今天看了他这个架势,果然像个大老板。

赵耀生穿着一套灰色高级毛料西服,头上戴着大礼帽。

令赵东城奇怪的是,赵耀生讲的是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说话的腔调和口音,跟村人们几乎一模一样。

在堂屋里坐着与赵耀生叙家常的,多是一些老者,他们和赵耀生是同时代的人。

几个老奶奶逗着赵耀生,让他说几句美国话,赵耀生被逼无奈,就摘下礼帽,念了一遍帽子上的英文。

老奶奶老爷爷们听了就“嘎嘎”地笑了起来,赵耀生也爽朗地笑了。

赵东城听父亲说,赵耀生这次回来主要是修建祖坟。

几天之后,修建工作就开始了,找了好多的人,赵东城也被请去帮忙。所谓修坟,其实就是在原来的土坟上铺一层砖,再刷上水泥,坟边竖一块石碑就行了。

村北那个小口井早就被填实了,费了很大的劲儿,才确定原来小口井的位置,重新堆好土坟,铺砖、粉刷、竖碑,不到十天的功夫就修建完工了。

赵耀生举行了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扎的纸人纸马,几乎快把半个村庄的空地摆满了,门里的年轻人都被找去举马,从村头拿到地里就是二十块钱。

炮仗放了整整三天,地上的碎纸屑足有半尺厚,老村人着实是开了眼界。

祭祀过后,赵耀生大摆筵席,遍请老村的父老乡亲,整鸡整鱼满桌子地摆,老村人没见过这阵势,一开始没有多少人敢吃,后来见吃过的人没事,没人要钱,也没人说啥,就一窝蜂似的扑上去山吃海喝,直到肚子里实在没空了方才罢休。

有些人还觉得还不过瘾,抽空偷拎了几个鸡大腿,回家好多天才舍得吃完。

老村人对赵耀生自然评价极高,都说这人出手大方、厚道,是个难得的好人。

赵耀生看着众人来来往往的,脸上始终带着舒心的微笑。

赵启章一听说赵耀生回来了,就匆匆忙忙地赶来看望。但当赵耀生确认了他之后,就开始对他冷漠起来,爱搭不理的,有好几次都弄得赵启章非常尴尬。

但赵启章对这些似乎毫不在意,依然忙前忙后地帮忙照应着。村里人都赞叹赵启章这人有度量,说此人确非等闲之辈,其城府之深,常人未必能揣摩得出其中一二。

赵耀生要回美国的前一天,专程从县里回村,再一次向父老乡亲表示感谢。

大家一一握手,寒暄,当赵启章伸着手走到赵耀生面前时,赵耀生却对他视而不见,转身走到了在一旁站着的赵东城面前,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再三感谢赵东城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并说随时欢迎赵东城到美国纽约他的家里去看看。

赵东城只是笑着,说这些都是应该的,谢个啥哩。

赵东城注意到,赵启章已经定格在了那里,手伸着,笑容也凝固在了脸上。

在众人面前,赵耀生再一次对赵启章几年前不给其堂兄分地进行报复。赵东城一时有点替赵启章难为情。

但令赵东城和老村男女老少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真正从赵耀生那里得到好处的,还是赵启章。

赵启章年轻的时候在镇合作社干过,是吃公家饭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回来了。

现在又兴起了找补风,赵启章活动了很长时间也没能如愿,万般无奈之下,他忽然想起了赵耀生。

没人知道他是从哪里得到赵耀生在纽约的确切地址的,更没人知道他在给赵耀生的信里到底说了什么,反正赵耀生收到他的信后,很快就给县委县政府写了一封信。

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过问下,赵启章终于如愿以偿地,重新成为镇农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并马上安排,由他二儿子赵健顶替他上了班。

赵东城一直弄不清楚,赵启章在信中究竟对赵耀生耍了什么手段,竟能让赵耀生对他尽释前嫌,并给予帮助。

在老村人的眼里,赵启章不但是能人,而且简直要成为神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