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老村

作者:城市村夫 | 分类: | 字数:63.6万

第76章 看他这样,周顺昌很高兴

书名:老村 作者:城市村夫 字数:4276 更新时间:2024-11-08 03:01:58

虽然给六组的承包款也在赵东城的预算之中,但是现在被真金白银地提了出来,赵东城心里还是激灵灵地打了个冷战,两万块钱不算多,但他现在的收入也不大啊。

怎么办?

赵东城咬了咬牙,他警告自己必须得好好干,不然的话,如果到时候入不敷出,债务不断地滚雪球,那他就有可能会万劫不复。

天刚蒙蒙亮,他一骨碌i爬了起来,扒拉了几口饭,马上往窑厂跑,到了新窑摸着活就干,一点也不敢歇着,工人们一开始大眼对小眼,后来好像忽然明白了过来似的,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手上的节奏。

大约10点半左右,老六从老窑打来电话,说徐队长他们到了,赵东城站到高处朝西边大路上看去,果然有两辆车停在了老窑旁边的大路口处,他马上骑上摩托车赶了过去。

握手寒暄过后,徐队长马上招呼随车过来的几个工人,把车开到窑体旁边,开始从工程车上往下卸东西,赵东城陪着徐队长一番测量和观察之后,徐队长点头道:

“这座窑虽然老旧了点,但总体上质量还是不错的,墙体明显加厚了,可以看出来,当时建窑的时候,承建方是下了功夫的。”说着,他指了指窑体,“你看,这都好多年了,窑体墙面不歪不裂,这是很难得的。”

“他们近年来烧出来的红砖,经常出现夹生的现象,这是咋回事呢?”赵东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成品红砖夹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煤质低劣,温度提不上去,砖坯的干湿度掌握得不好,还有就是,烧窑师傅对火候把握的不够精准,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烧出来的红砖夹生,这些我都跟周青反复讲到过,他应该已经掌握了。”

“也就是说,夹生现象跟窑体本身的老旧关系不大,是这样吗?”

“基本上来说是这样,不过,以前的技术跟现在相比肯定是有落差的,通过改造,更换填充材料和应用了新技术后,在其他方面又能严格把握标准的情况下,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肯定都会有一个相应的提高。”

赵东城听了心中大喜,他原以为需要大改,那样就很费时费力费财,现在听徐队长的意思,只需要内部改动一下就行了。

由于双方彼此信得过,合同很快就达成了,公司方包工包料,总价2万元,用时5--7天。

签了合同后,徐队长立即指挥他的工人们开始安营扎寨,准备施工。

老六已经在这里不挪窝地看守了两天两夜,不能再让他这么辛苦了,赵东城让他回去好好休息休息,老六客气了一下,也就回去了。

赵东城想,老窑改造竣工之后,这里需要一个得力的人常驻,负责日常事务,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谁合适呢?

他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想着想着,他脑袋里忽然灵光一闪,赵刚,对,就是赵刚了!

赵刚是六组的人,平时跟自己的关系不错,昨天晚上开会的时候,他的仗义执言给自己留下的印象颇深,赵东城现在想起来,心里仍然充满着感激。

赵刚身强力壮,为人厚道诚恳,跟赵三柱的品性差不多,做事绝对可靠。

唯一让赵东城不好跟他开口的是,赵刚有木工手艺,平时帮村人们打打家具,谁家盖房了,他还能帮着开榫架梁啥的,每年都有几笔不小的收入,日子过得挺滋润,他能愿意来协助自己看管窑厂吗?

但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赵东城还是决定试试看。

他立即开始行动,骑上摩托车火速赶回了村里。

这时候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赵东城想了想,又折到饭馆买了两荤两素四个菜,外带一瓶秘酿,等他赶到赵刚家里时,赵刚正在堂屋门口磨他的刨子刀,他老婆云英忙着在厨房里擀面条,一双儿女在院子里追着玩耍。

赵刚抬头看见了他,先愣了一下,马上站了起来,乐呵呵地跟他打招呼。

赵东城一边回应着,一边脚步不停地走进了堂屋里,他先把手里的东西放在大桌子上,又从大桌子下边把小桌子拉出来,这时,赵刚11岁的儿子小华跑进屋来,赵东城随即对他说道:“小华,你到厨房去拿四个大盘子过来。”

小华答应着跑去了。

不大一会儿,云英手里端着四个大盘子过来了:“你看看你,来就来呗,这还又是菜又是酒的,有点见外了吧。”

赵东城笑道:“我要是空着两手来喝酒,不是怕嫂子把我朝外撵嘛。”

云英“切”了一声:“你这不是把嫂子看扁了吗?我才不是那样小气的人哩。”

赵东城不笑了,认真地说道:“我当然知道嫂子不是个小气的人,只是我来得太晚了,正好赶在了饭时,这时候再炒菜得炒到啥时候啊,饭店里啥都是现成的,在锅里一呼啦,咱提回来就能吃了。”

赵刚只是笑着,也不多说话,去条几小柜子里拿酒杯,扒拉了半天没找着,索性在条几上拿了两个大茶杯放到小桌子上:“我平时不咋喝酒,酒杯放得云天雾地的,咱就用茶杯喝吧。”

第76章 看他这样,周顺昌很高兴

“用茶杯喝酒正好,比酒杯省事。”赵东城打开酒瓶盖,往茶杯里倒酒。

云英已经把菜倒进盘子里,在小桌上摆放好了,忙着去厨房下面条去了。

赵东城招呼着也让两个孩子坐好后,就举起杯子冲赵刚说道:“多谢二哥昨天晚上出手相助,兄弟无以为报,现在诚心诚意地敬二哥一杯。”

他说完自己先喝了一大口,舌头一打转,咕咚一声咽了下去,赵刚跟着喝了不大不小的一口,被呛得咳嗽了几声,他自嘲道:“还没喝过这么大口的,跟你的酒量比不了。”

几口酒下肚后,赵刚问赵东城道:“你现在是个大忙人,总不至于为了我那一句话过来喝酒,应该还有别的事情吧?”

赵东城放下筷子,沉吟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认真地看着他道:“实不相瞒,我还真有一件事想跟二哥商量。”

接着,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详细地跟赵刚说了,赵刚没有思想准备,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云英端着两小碗面条过来了,好像听见赵东城说帮着管理窑厂啥的,她把碗在两个孩子面前放好后,就问两个人是咋回事。

赵刚郑重地把赵东城的意思跟她说了一遍。

云英一听高兴了起来:“木工的活早就不好干了,现在人家买家具都是去镇里买了,嫌他做的不好看,房子也都是瓦房了,盖好了一住就是几十年,听说以后还又都是平房了,那就更没活干了,他都闲好长时间了,整天就是摆弄他那些家伙什,没有人请,有啥用呢?我跟他说让他去你的窑厂干,他又怕掏力气。”

她说着看了看赵刚:“现在咱兄弟来请你了,不让你掏苦力,就让你在那看着,帮着操点心,这回总管了吧?”

赵刚被他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谁说我怕掏力气了?我是弄不清东城那里还要不要人,既然他现在说了,我肯定愿意去了嘛。”

赵东城一听太高兴了,立即说道:“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一言为定,你明天就去上班!”

赵刚吃惊道:“有这么急吗?”

赵东城还没来得及说话,云英抢着说:“既然让你明天就上班,肯定用得着嘛,你在家也没啥事,明天就明天呗。”

赵刚皱眉道:“我说咱兄弟办事急了点,现在看样子你比他还急哩。”

说得赵东城和云英都笑了。

饭毕,赵东城跟赵刚约好,明天早上在老窑厂不见不散。

第二天一大早,赵刚骑着自行车到了老窑厂,赵东城让他先各处看看,熟悉一下情况。

赵刚转了两圈后,见徐队长他们好像人手有点紧张,就过去给他们帮忙。

徐队长见了他,还以为跟当初周青一样,是赵东城找来跟他学烧窑知识的,就一边忙碌着,一边抽空给他讲烧窑的要点和细节把握。

没想到赵刚听着听着就上瘾了,上午收工的时候,他跟赵东城提出,自己愿意做烧窑师傅,至于看管窑厂啥的,他说他可以兼顾。

赵东城正愁着让谁来烧这座窑呢,一听之下,当然是满口答应。

转眼之间五天就过去了,老窑改造结束,烧固后,立即从新窑那里运来砖坯开始试烧,由于徐队长他们的技术非常成熟可靠,试烧一举成功,皆大欢喜。

赵东城给徐队长结清工钱,两人紧紧地握手,互道后会有期。

赵刚上手后,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赵东城从那边砖机上抽调过来六个人,让他们跟着赵刚干,砖机上人手另行补充。

现在急需添加一辆运输车,三柱已经带出来了两个拖拉机司机,可以随时负责开车,自从新窑的砖开始出售后,赵东城手里的资金就灵活多了,所以他这一次准备买新车,不买二手的了。

他把买车的事交给了老六,老六带着一个司机去了一趟县城,当天就把一辆带拖斗的崭新四轮拖拉机开了回来。

老窑的生产走上正轨后,赵东城的信心更足了,在窑上什么活到干,吃饭和周青以及赵三柱等好多人,一起在厂房里吃,有时候夜里他也不回去。

由于赵东启出了那个事后,一直没有再来窑厂,赵东城也没有去找他,周青就问他赵东启怎么了,咋好多天没不来了。

赵东城只是说赵东启身体不舒服,啥时候能来上班,他也弄不清楚,要是忙不过来,他让周青再找一个帮手,周青说自己还有一个手下,暂时还行。

由于赵东城在管理上下了功夫,窑厂的生意比以前更好了,红砖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自从那晚开过会之后,赵东城跟周顺昌就没打过照面了,村里的事他也听说了不少,骨胶油厂村里倒是真办了,花好几千块钱买了一座大高压锅,还盖了三间大瓦房,就在村北边不远处的大塘旁边,但骨胶油厂很快就没动静了。

听说是熬骨胶油的人多了,熬出来的骨胶油卖不出去,卖出去了价格又太便宜,不合算。

没多久,有人来了,几乎是按废铁的价格把高压锅卖走了,三间大瓦房还在那里。

后来,二好在大塘里养鱼,干脆把厂房当成了看鱼房。

有人说,周顺昌办骨胶油厂是假,盖房养鱼是真,但周顺昌对别人怎么说自己,向来毫不在乎,他知道他们说了也是白说。

村民们对这些村官以权谋私的现象,早已习以为常了,所以也没有人去跟他较真。

有路人从大塘南面的路上经过,看着三间大瓦房屋山旁边,那个高耸的大烟筒,心中很是奇怪,不解地问村人道:“那是干啥用的?”

村人鼻子里冷哼一声,骂道:“那是火葬场!”

问话的人听了先是发愣,然后就似懂非懂地咧嘴笑了。

农村里某些看似正常的不正常现象,并不是短时间内,某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可能改变的,赵东城对村干部们,尤其是一把手的某些不负责任的做法,已经心平气和了许多。

人家当官本来就是为了捞钱的,你不让人家这么干,人家还当官干啥呢?连上面都睁只眼闭只眼,乐得装糊涂,你硬是跟人家较真,不是不识时务吗?

在小环境浑浊之时,若能做到唯我独清,也就够了,真想为大家做点好事,与其气急败坏的去指责别人,倒不如增强自己的实力,有朝一日取而代之。

赵东城没有把对周顺昌的不满,放在表面上,后来见到周顺昌时,他反而一口一个叔地叫得比以前更加亲热了。

看他这样,周顺昌很高兴。

但是,赵启章是不可能让周顺昌一直高兴下去的。

周顺昌在台上干了几年了,他每多干一年,赵启章心里就不爽一年。

赵启章一直在寻找机会,时刻准备着把周顺昌赶下台,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机会,最终还是被赵启章发现并抓住了。

村子里发生的一件事,让赵启章开始逐步部署他的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