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作者:七月糯米饭 | 分类: | 字数:188.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25章 白送给乡亲用
“这是怎么的呢?”
母子几个一问一答,大家都听得懂,只有萧绰云里雾里。
她只盼着大家别讲生意经了,虽然不把她当外人这点是很好,可她云山雾罩地,听不懂也是白搭。
可是有八卦听她是最感兴趣的。
别看她整天板着脸挥斥方遒,其实藏着一颗资深八卦的心。
小南知道这是家里的贵客,也没烦人家打断自己,没卖关子,一路讲了下去。
“那些铁锅和钢刀,一拿到大理确实很好卖。不仅百姓家里受欢迎,就连贵族土司家中,甚至段皇爷的宫里都大批量购买了不少。”
这也是意料中的,毕竟百姓不可能下馆子,每天一日不管两餐还是三餐都要做饭。
一旦有了趁手的厨具,效率高许多,剩下的时间用来工作赚钱岂不是好?
小南已经从娘亲那里学会不少营销手段,还随锅赠送了不少中原菜谱。
都是些食材易得且不费事的家常菜,反正随着各地通商后,这些菜系也会慢慢传开。
那还不如提前一点传播开,还能发挥些商用价值。
这样一来,大理民间顿时刮起一股买锅热,夸张到亲友之间问候方式都变了。
大家见面不再是简单地问“你吃了吗?”“今天吃了啥?”之类的,而是变得相当具体。
“阿扑家里买新锅了吗,感觉怎么样?”
“买啦,早买了,锅铲菜刀一套买得很全。”老大爷饭后出来消食,看起来吃得很满意。
“今天你阿嫲简单炒了几个菜,鸡枞腊肉,竹荪笋片,又快味道又好。”
小伙子也深有同感。
“可不是,小炒配上香甜的饵块,真是神仙享受。”
小南走在路上,时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
他的白语说得不是很标准,但也喜欢凑趣几句。
每到一个地方,社牛小南都很喜欢跟当地人去聊天,了解他们的民生需求,精准把握住用户心理。
这就是赚了钱还顺带涨了粉,儒商南的成功不是没道理的。
这次到大理,他显然也跟大理人混成一片。
当地人相当喜欢这个长相好,嘴又甜,不断给他们带去发财机会的年轻人,不厌其烦教他说当地土话。
通过闲聊,小南越发了解当地民生,发展贸易。
这家伙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到一个地方,就在一个地方如鱼得水。
“怪不得赫州的厂子今年一直在跟我订机床,看来你这厨房生意都快做遍整个大理国了。”
小东佩服地拍拍二弟。
他就没这个本事,他只会设计机器,维修机器。
但是小南听了这话只是苦笑。
“哪里哟,我本来也这么想,可怪就怪在,到了后来几个村子,这些本来抢手的东西突然卖不动了。”
社牛也有混不开的时候,小南到现在都没想明白。
“那个村子叫马关,在一个小山里。娘你知道,我下面的销售是一个村一个村跑的。”
林桑点头,片区管理,这还是她给的建议。
小南叹气:“他们到了马关村,发现不管是锅也好刀也好,竟然一件都卖不动。村里人见到他们非但不欢迎,简直跟见了鬼一样。”
“怎么会这样,难道是有人对村民无礼在先,犯了什么忌讳?”
萧绰插了一句。
大理到底不是中原,就跟他们辽人一样,各种习俗跟汉人不同,什么时候犯了忌讳可能都不知道。
但是林桑摇头,绝不是这样,这点她对儿子有信心。
小南也立即否认。
“这不可能,这些销售都跟我在大理呆了半年,当地风俗了解得透透的。”
就是知道这点,他不管去到哪国哪村哪寨,都是充分尊重当地习俗,没了解清楚从来不贸然行动。
那些销售都是他带出来的人,绝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这就奇了。”
萧绰也是摇头,她政治敏锐,要说起经商做贾实在是外行。
这事就连林桑一时也猜不透,她皱皱眉没急着发表意见。
小南挠挠头继续说。
“如果只是马关村这样也就罢了,奇怪的是,越池、北迷、银山、纳杭,一连十几个村都是这样。”
听到这里,林桑心头就是一跳。
别的人可能没反应过来,但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她知道事情一定不寻常。
“这些村里人家里是不是有同类产品了?”林桑猜测着问了一句。
“怎么可能?”小桃冲口而出。
不是她盲目傲慢,她是对自家产品有信心。
只有小东设计的机床才能打出那样锋利的刀,锻造出薄而均匀的铁锅。
别说他们申请了专利,就算有人敢仿造,也绝没有这样的技术和设备。
但林桑显然猜对了,小南脸色古怪,吞了口唾沫,还是点头。
“到底娘亲厉害,被你说中了。”
“世面上已经有同类竞争产品了吗?”这下小东也吃惊了。
小南摇摇头。
“什么呀?我后来扮做卖脂粉的脚商混到这几个村子里去过,他们村用的还是老掉牙的钝刀,笨重的陶锅。”
说起这个小南就郁闷。
“他们宁可用这些不趁手的,也不愿花钱更新换代。”
听到这里萧绰猜测:“会不会是那几个村子百姓都不富裕?”
听到这句小南又是点头又是摇头,他觉得这个原因也有,但不全是。
“我们自从升级了工艺之后,开矿和锻造成本降低,其实不管铁锅还是菜刀价格都很亲民。”
加上他们还帮助大量农户脱贫致富,不至于基本民生都支撑不起来。
“那会不会是地域饮食文化不同?”
对于这点小桃深有感触。
她在九州百县开庆丰楼的分店,也要跟着地域调整口味。
大理不仅是松茸的天下,什么花草虫菌都能入菜,以炖煮为主,不需要铁锅就能煲出一锅鲜美养生的好汤。
但小南还是摇头。
“单一的烹煮容易腻,其它几个村子的百姓分明是喜欢鲜香热辣的快炒的。”
所以一定有其他原因。
他不信邪,在纳杭村多呆了一些时候。
既然刀具锅具不受欢迎,他摇身一变换了个身份。
再使出他社牛的浑身本领,终于取得当地人一些信任,大家不再防贼一样盯着他了。
“我费了不少糖果,还是从小孩子嘴里打听出来的,那些孩子告诉我,他们家的刀是神刀,锅也是神锅,不能换,否则老天爷会惩罚他们的。”
“这——”
这闹的是哪一出啊?在座连萧绰在内都听懵了。
“我们辽人好巫,没想到大理那一带比我们还信奉这些个?”
事情当然没有这样简单,小南也是四处打探到一些零碎信息,串成了一段线索,自己也不知道对不对。
所以一脸懵懂地跑回来找娘亲解惑了。
“事情是这样,据说一二年前,他们村里去了一位游方货商,一把年纪了,白头发白胡子,很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
这下就连哆哆听了都摇头。
“不对啊二叔,这一听就不是货郎的样子。”
这话说得太对了,小南一脸羡慕地揉揉小侄女的脑袋。
“我们哆哆说得是,但是这个货郎啊,不仅长得不像,就连卖货方式都很特别。”
小南说了句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的话。
“那些乡民向他问价,但那货商说,他的刀和锅赊给大家用。半年内如果谷子一斗降到三十文以下他再来收钱。如果他说的不准,这些东西就不要钱,白送给乡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