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作者:七月糯米饭 | 分类: | 字数:188.8万

第604章 社交悍匪的样子初见端倪

书名: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作者:七月糯米饭 字数:2695 更新时间:2024-11-07 02:39:02

林桑知道战神的用意,想要请客吃饭,又不愿给人感觉在施舍。

既然无功不受禄嘛,那就创造一点“功”。

虽然这些不是他们宋国的百姓,但显然大头三姑一家给人观感很好,其他渔民也都淳朴得很,赢得他们一致尊重。

只不过邵战神这样说,也是真的有情况想了解。

“老兄怎么称呼,平时就以打渔为生吗,能不能吃饱肚子?”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渔民们互相看看,都晦暗摇头。

“唉,难呐——”

闲谈能快速破冰,也能顺便了解一下高丽民生。

本来这些事都是林桑在做的,但投戎从商后的战神显然抢了这个活计。

这个点吃晚饭显然还早,邵战神不知道是不是担心高丽兄弟不自在,也拿起一张饼大口吃起来。

“我也饿了,吃相不太雅,大家别介意,一起来!”

他说着又大口喝汤。

见对方这饿得这样,渔民兄弟们才敢甩开膀子狼吞虎咽。

他们确实饿了好些天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青黄不接的季节,除了填不饱肚子的鱼汤,什么吃的都没有。

“恩人别这样客气,我叫大头,叫我大头就成。”

想不到大脑门的名字竟然这样贴切。

他本来还不太好意思,见眼前的哥们大口喝汤,大块嚼着干粮,他也渐渐放开肚子。

“哇,这大饼里竟然有菜有肉?”

大头显然第一次吃到这样美味的饼子,痛快地吃了两大张。然后学着恩人的样子,咕嘟咕嘟喝下一大碗热汤,他才觉得活过来了。

大头一抹嘴巴。

“我们几辈子都住在这一带,是靠打渔捕虾过日子的。可是,这些年绿河里的鱼虾越来越少,朝廷又——”

说到这里他好像不太敢开口。

邵子武见他放下碗,自己也就不吃了。

“不要紧,你大胆说,我们只是私下聊天,这里没有外人,绝传不到外面去。”

他的高丽话也是现学的,发音还有些生硬,勉强能听懂。

但社交悍匪的样子已经初见端倪。

战神性情大变成这样,林桑是有些吃惊的。

她还记得几年前刚见面时,对方还相当地惜字如金。

但好像收了阿斗做弟子以后,他越来越有烟火气了,这点跟王神医倒是很像。

有了小车,神医老人家如获至宝。

小车也是争气,这些年来不光继承到他老人家一手金针术,更是在外科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老神医精气神一足,整个人都返老还童了。

不过饶是有了得意传人,战神这会子也高兴不起来。

看着整个村的百姓都这样受罪,他眉头皱得死死的。

“你们有什么难处尽管说,说出来,没准我们还能帮上忙。”男人们坐一起侃大山,没有什么是一顿饭打不开心房的。

显然战神已经慢慢卸下大头一行人的戒备。

“说得也是,这里都是自己人。”

不光大头的媳妇孩子,林桑还叫其他渔民将家里老人孩子也都喊来了。她招呼大家随便找几块大石当餐桌,席地而坐,每人两张饼,一碗肉汤。

“你们都是好人啊!”大头鼻头发酸。

“我们高丽的富人都没接济过穷人吃喝,他们只会变着法地想办法自己赚钱。”

眼前虽然是宋人,非己族类,但有老丈人那一层关系,现在的宋人看在大头眼里,简直比高丽富人还要亲切。

确实没外人,他也就大着胆子说了。

“本来我们靠河的百姓,日子过得还可以。偏朝廷突然将渔税提上去了,从前每打捞十网,向税官交一网半。现在新皇登基,不知为何提到了三网。”

说起来很不好意思,大头摸摸自己的大脑门。

他刚才吃得有点多,实在是半饥半饱太久。

“我们从前能混个半饱,运气好,涨潮的时候多打些鱼虾,换了粮食倒是能填饱肚子。但这些年打的鱼少了,交的税却多了,哪里还有富裕换粮食?就连个半饱都渐渐不能够——”

见大家表情都恻然,三姑还出言安慰。

她说的是字正腔圆的汉人雅言。

“我们靠着绿河,每天能撒几网,还算饿不死人。那些不靠河的村子,只有几亩薄田,再不然就是没法种粮食的山地,这些日子已经将草根挖了个干净,山都给吃秃噜了。”

唉,就知道是这样,林桑别过脸去。

这个时代不管粮食产量还有生产力都提不上去,他们偌大的中原百姓前几年还在挨饿呢,更不要说高丽这样的半岛小国。

“高丽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怎么办?”

林桑问身边的小儿子。

小中这次跟着母亲,就是出来历练的。刚才大伙边吃边聊的功夫,他已经在附近村里跑了一遍。

“当然是大力开荒种粮食了,另外养殖业也要开辟起来。”

小中已经有了主意。

不管什么国家,哪一朝哪一代,农业永远是立国之本。百姓都吃不饱肚子,谈什么建设,什么发展?更不要说有余力跟邻国一战。

小中给大头他们提建议。

“我看过了,你们村里只有一些很浅的小溪,没什么用。当务之急是要挖水塘,养殖各种淡水生物,以抵抗天灾。”

这是个好主意啊,他们从前怎么没想到?

“以前多打到的鱼虾,我们只会拿木盆木桶养,实在养不了太久。”

有鱼塘就不同了,三姑眼睛亮起来。

“幸好你们没挖,鱼塘也不是乱挖的,不光有防旱、防涝功能,还要根据土质和地貌,更要方便养殖工作,位置大小都有讲究。”

“那怎么办?”一听条件还这样苛刻,三姑着急起来。

“这些,这些我们都不懂啊。”

“不懂不要紧。”小中掏出一本书,“这是我三叔写的民用水利书,正好阿朱玛你识汉字,这书就送给阿朱玛。”

三姑还没反应过来,小中又掏出一页纸。

“这是我根据村里地形,设计的一张草图。你们村谁是村长,我建议立即着人开挖。”

听到这个话大头红着脸低下头。

“不瞒小公子,我就是村长。可是我一点用没有,什么也帮不了大家。”

小中摇摇头:“不要紧,从现在开始,你就有事情做了。我已经写信回去,等过段日子,我二哥会送一批鱼虾苗过来,还有莲藕之类的作物。”

他老气横秋地激励大头。

“你们只管挖好水塘引好水,再将我满哥这本农业书研究明白了,到时候自然懂得怎么养殖怎么种。”

小中说着又掏出一本。

“啊——”

大头村长傻眼。

虽然他从前就经常听岳父怀念故国,感慨中原文化是如何博大。他从前还没什么感觉,但这次,他真信了。

这样一位小郎君肚子里的墨水都这样多,每一句都是惠及百姓的良方,他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大头村长想不到的是,惊喜还多着呢。

小公子刚收起书包,旁边一位跟他一个年纪,长得很像的小姑娘也坐了过来。

“村长阿早西,我们来的路上就看过相关资料,高丽有一半以上都是海拔比较高的山,这些山既不适合种粮食,种别的作物体力消耗也太大。”

她说着也拿出一张图。

“但是我规划过了,以后你们山脚部分可以种土豆红薯这样的高产薯类,再往上一些,可以种果树种菌菇。这样就算到了荒年,也再不怕饿肚子。”

说着她又转向母亲。

“娘,我还发现了,高丽的土壤大部分不是褐土,就是酸性土,而且覆土层也不够厚。要想改善土壤种出高产作物,还需要加入生物剂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