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作者:七月糯米饭 | 分类: | 字数:188.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06章 一介女流能成什么气候
王温古在宫里也听说了宋国林使臣的名声。
儒雅的国王皱起他俊秀的眉头。
“这两天不断有人告诉我,宋国使臣在进宫路上,一路都在赈济穷苦人,还教他们养牲口种地,是不是这样?”
如此邀买人心,比他这个国君还会作秀。
王温古顿时有了危机感。
“你说,他们想做什么?”王温古眯起眼睛,露出危险的信号。
下面的谋臣脑子转转,猜到陛下意思,立即凑上去。
“陛下,我看,这帮宋人用心相当险恶。他们一路收买人心,现在途经的百姓都说他们好话,这分明是挑衅我高丽朝廷,挑衅陛下的权威。”
谋臣有预感,还没见面呢,龙椅上这位已经动杀心了。
但是这位国君又颇好仁雅的面子,还需要找一个完美又强大的理由。
不就是理由么,想找还不容易?
谋臣就将事态往严重了说。
“宋国这些年已经逐渐一统中原了,这次出使说不定是有阴谋的,打算拿我们高丽开刀。”
说着他比划了一个动作:“这帮使臣,留不得!”
但王温古又沉吟起来。
“你说得很是,可是,我听边境上的人回来说,宋国如今不比从前,打仗不光有刀有箭,还有一样放出去就能将大片敌军炸伤诈死的东西,叫做火炮,很是厉害。”
面对听上去很厉害的中原大国,他显然是犹豫的。
可惜他只知道这么多,再详细也就不清楚了。
谁让前任,还有前前任皇帝蠢,这些年看中原自己也不太平,就断了邦交。
不仅如此,还不断纵容流寇滋扰边境,两国关系能好才怪。
现在宋国一统九州了,如果真的对高丽图谋不轨,他选择正面硬刚的话,有没有那个实力?
王温古还是相当谨慎的。
听陛下这样问,谋臣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一门心思还卡在弄死宋使这件事上。
“我想宋人也不是这一次就要引起大战,应该是先派人过来试探,顺便搅乱下面的民心。陛下别看那个林使臣只是个年轻女子,在收服人心上可有一手了,她 ——”
“什么,女子?”
谋臣没说完,突然被王温古打断。
他稀奇得要命:“你说,这次出使我高丽的正史,是女子?”
“是啊。”
谋臣愣了愣,他之前没说吗?
其实一开始他也很意外。
在高丽,女子不过是家里的奴隶,就连走出去串门都是失礼的,别说作为正使出行别国。
但是宋国偏就这样奇怪,朝中是没人了吗,派一名女子出来逛?
“女的?呵呵呵!”
谋臣还没说什么,王温古已经彻底放松下来。
“那没事了没事了,嘿嘿嘿嘿——”他又安坐回龙椅上。
“一介女流而已,能成什么气候?人心收买就收买了,难道她还能谋反,登基称帝不成?”
他觉得自己说了一个最好笑的笑话,谋臣却表示笑不出来。
“陛下,你别说,他们中原几百年前,还真出过一名女帝的——”
这件事当时相当骇人听闻,消息传回来,整个高丽都疯了,还浓墨重彩地在史书上记下一笔,到现在都还偶尔有人提。
但是王温古没放在心上。
他摆摆手:“汉人几千年来,也就出了一位女皇罢了。这个可能性太小了,我看以后也不会再有。”
有才能的男子这样多,怎么容得下一名女子称霸?
不过他到底疑心病重,想了想又叫来自己最信任的两名内官。
“阿龙阿权,你们俩去迎接宋国使团入宫,一举一动都给我盯着,看他们背地里要耍什么花样?”
俩人领命去了。
找到林桑的时候,她正在教人捕鱼。
这些天他们一路往南走,几乎已经走过半个高丽,跨过后世的三八线,来到皇城附近。
这一路,她通过最早大头构建的人脉,滚雪球一样,几乎串联起途径的所有村落。
偶尔有几个遗漏的,族长里正也会主动找上她。
“林使臣,我是某某山,某某村的。”来人主动介绍自己,“我们要找你借贷,我们要赊秧苗,赊生物剂,我们跟你订书契!”
事后一算,林桑自己都不敢相信。
“我放贷放满了半个高丽国?”
到了后来,她天天都会看着满满一大箱,且还在不断增多的书契发愁。
“小中,快写信叫你二哥算算,我们的秧苗还有多少余量,还够我们签几个村的?”
又问小北:“生物剂算出来了吗,按照现在签的单量,需要多久时间能到位?”
他们可是白纸黑字签了合同的,别到时候签过头了,她拿不出东西,阴沟里翻船,在这上头赔钱。
那就不光损失巨大,她林会长的一世英名也就毁了。
过了几天收到信,小中先跟他娘汇报。
“南哥那边托人捎信来了,说第一批物种已经送到大头阿早西几个村子,第一批水塘也已经挖好,已经开始饲养工作。”
小北看完信两眼亮晶晶。
“娘,二哥第一批生物剂也已经送到,这两天应该开始组织人手拌入土壤里了。”
关于这个她倒是有个主意。
“我发现高丽也是有木槿和紫藤的,现在正是花期,不如我们一边从宋国运一些过来,一边也在高丽建一个专门厂子好不好?”
好闺女,跟娘亲想到一块去了。
小南是带人走水路的,虽然沼气混油的船大大节省了能耗,但长途运输的成本就在那里。
假如能够当地开厂就不一样了。
生物剂开发出来后,不仅能降低以后的种地成本,还能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唉,主意是不错,但这里不是宋国,我们没有经营权,进宫后还得问问高丽国王的意思。”
林桑抚了一下女儿脑袋。
历史上,还有沿途打听到的口碑中,这位君王都不是好商量的主,而且胸襟狭隘,并没有真的将百姓的民生当回事。
林桑不太看好。
母女俩商量着,小中根据二哥的信,也将数据列出来了。
“娘你看,以现有的人口和占地,我们最多再签三十个村子,家里的囤粮和养殖苗就要消耗完。”
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承诺要赊出去八千万吨的薯种,两千万吨鱼苗,还有其他各类作物和牲口不等,这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这些都产自钱家自己的农庄,再往下,可就要动用国库屯粮了。
拿国家财物给自己赚钱,不太地道吧?
林桑自然不会动这个念头。
这样,“我们给官家去一封信,问问他老人家愿不愿意拿内帑去放贷?”
剩下的钱她没本事赚了,就送给他老人家吧。
林桑留着三十个村的余量,没敢再签书契。
这一下引起了村长们的恐慌。
“林使臣为什么不跟我们签书契了?我们村也是很有诚意的呀,到了秋天粮食打上来了,一定如数归还利息。”
“是啊,还请林使臣相信我们,不要放弃我们。”
村里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嘴,他们本以为有活路了,没想到一下子又掐灭。
有几个专程百里迢迢跑来的村长,眼泪一下子飙了出来。
林桑举起手叫大家稍安勿躁。
“其实农家生计有很多种,不一定要养鱼种田,我们还有其他办法啊。”
“还有什么法子?我们是真的没出路了,才来找林使臣借贷。”
林桑叫过几个村长。
“我们汉人有句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们住在山里的可以种菌菇,靠海的为什么不出海捕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