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农女姜月的古代田园生活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34万

第197章 祭灶

书名:农女姜月的古代田园生活 作者: 字数:2351 更新时间:2025-01-23 02:05:40

这年头牛受政府保护,除非老死或者遭受意外死亡,任何人私自宰杀耕牛,都是触犯法律的行为。

罚钱坐牢那都是小事,为了引以为戒杀鸡儆猴,犯事之人更是要服一年苦刑,要受流放开荒之苦,把自个当牛供人使唤拉犁耕地。

在这么严峻的律法面前,姜月可不敢以身试法,只能拿家里的猪油试做锅底,不知是猪油本身更香,还是因为家里的猪有系统改良,因此做出来的锅底味儿比之前世吃的牛油锅底更胜许多。

一锅新鲜出炉的麻辣火锅很快煮好,因着加有辣椒,红色的骨汤翻滚开,里面的丸子,猪幌子等各种配菜都被渲染上一层诱人的色泽。

“这怎么卖的。”有人忍不住道。

“这是我们况氏铁铺新研究出的一种新厨具,叫火锅,今儿在这试锅看看好不好用,这些吃食不要钱,大家伙都可尝尝。”叶氏说罢,便从锅里盛出一颗丸子并一片猪幌子递给面前出声询问的锦衣男子。

这人伸手接过,忙用碗里的勺子舀起,略微吹吹便忍不住张口咬下。

“怎么样,可好吃。”围观的众人七嘴八舌问着此人。

“好吃,太好吃了,就是辣口的很,这比茱萸可是辣多了。”男子吸溜着口,把碗递给叶氏,希望多来一勺。

“这位公子,这些饭食原是我们今儿为试锅才煮的,好让诸位客人知道咱们家的火锅,如何使用操作,您看……”叶氏故作为难的解释几句。

锦衣公子眼珠一转,笑道:“那我买下你这口锅,这锅里的食材就都归我啦。”说罢,许是感觉自己真是太聪明了,大冷的天唰的一下甩开折扇,不顾别人死活的扇起风来。

还能这样,叶氏被他这横来一笔弄得张口结舌。

“这位公子,咱们家的这锅食材不卖,不过煮食材的火锅底料倒是还有,若您预定锅子,咱们送你一份,火锅底料难配,统共也就熬出三十多份,还望您见谅。”姜月上前一步,出声解围。

锦衣公子听罢兴奋非常,还剩三十多份,也就是说他买三十个锅子,这样好吃的食物,他还能吃三十多次。

于是大手一挥,订了四十只这叫做火锅的锅子,他家亲朋友人多,一家送上一只,好似还不太够,话不多说,转眼间又加十只,从四十只火锅飙涨到五十只。

围观的群众有那么一瞬间的凝滞,反应过来都觉锦衣男子疯了,这锅子不当吃不当喝的,一口铁锅爱惜的话子传孙,孙传子的能用许多年,买这许多摆着好看呐!

“你们不懂,这冬日冷寒,这火锅上面煮自己爱吃的,下面还有炭火保温取暖,随吃随煮,锅子里的菜不管啥时候都是热烫的,不比你们吃着吃着就冷掉强。”锦衣男子看众人看傻子一般望着自己,也回望回去。

围观群众:“………”他们当然懂,这不是囊中羞涩吗。

“这位客官说的对,咱们这个火锅最是适合朋友欢聚,亲人团圆,大家想想,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多适合围炉欢饮,冬日寒气凛冽,这话一多饭不就冷,有了这口锅就不怕啦,既不用频繁热饭使菜失其味,还能享受热汤热菜的好处,岂不两全其美。”姜月含笑看着众人,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锦衣男子立马附和,叶氏忙继续从锅里捞菜,分与在场围观的群众。

有那衣衫褴褛的人看到递到面前的碗,颤颤巍巍不太敢接。

“莫怕,买不买锅子都可,咱今儿就是和大家伙试样一下这个锅子如何使用。”叶氏对着底下的贫寒百姓温声道。

吃过试吃品的人都纷纷询问这火锅多少银钱一只。

“小的一百文一只,中等的一百五十文,最大的两百文,当然也可以定制,定制的价格根据用生铁多少,打制的精细程度定工钱。”姜大萍适时出口。

围观人群一听,这小锅的价格倒是和家里大灶上用的锅差不多。

有那不缺银钱的倒也能接受,家境贫寒的只尝尝火锅煮出的食物滋味,便退后让出位置。

呼啦啦,一群不差钱的群众便直奔姜大萍。

姜大萍拿着一个本子,坐在一张桌子后,笑眼弯弯:“有要预定锅子的客人这边来,交下定金,店里会记下你们的籍贯名字,再给你们两份取货凭证,到日子来取就成。”

姜大萍跟着儿子倒也认识不少字,她一向好强,店里的盘账记录都是她来,用炭笔写个取货凭条完全不在话下。

刷刷刷,第一个客人的订锅信息便被记录下来,连带着一份手写记录,一份不知道画的啥的one被姜大萍一分为二,买卖双方一人一半。

姜大萍看着排队定制锅子的人群,心里对大侄女更加信服,那个不知道啥意思的符号一人一半,如此也算彻底绝了有些人冒领的心思。

订锅最多的锦衣男子走向姜月,讨要他的火锅底料,姜月有些无语,只得先拿出五份:“这剩下的等客人取锅时再一并奉上。”

“啧,这还怕我跑了不成。”男子不满嘟囔。

姜月但笑不语。

转眼间叶氏已经煮了三锅,原本准备的食材少了五分之一,照这个势头下去,午时便能结束。

火锅推销的如火如荼,吃到的人无不赞不绝口,对煮出这样好吃食物的锅子好奇不已。

午时时分食材便全部煮完,姜大萍拿着记满订单的本子笑的合不拢嘴。

午饭就在店铺里凑合,用的是预留的一些食材,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麻辣火锅。

临走时姜大萍给叶氏还有姜月一人一个荷包,谢过她二人的辛苦。

又拿出两双鞋,道是英娘昨儿连夜赶工做给姥姥姥爷的,喜的姜来福眼角的皱纹也多了两条。

辞别过姜大萍夫妻俩,三人赶着牛车就回了家。

日子仍是不快不慢的向前走。

这期间,腊肠和腊肉在第一批猪杀完的次日都灌制,腌制完成,姜老太太怕这些肉腥味在晒制的时候把个好好的屋子熏的到处是味,便让姜大江三兄弟在老宅的院子里搭了许多的架子,用来晾晒腊肠腊肉。

就这样,白天时候把腊肠腊肉挂出来,到了晚间再都妥当收到屋里。

一直到二十二祭灶,祭灶的时辰是酉时,按规矩灶王爷与灶王奶奶享用香火时,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

姜月原本着入乡随俗的原则,想着那个时辰里待在自己新屋就完了。

姜老太太却止住姜月回房的脚步,只说她现在归家,又立女户,以后也是入姜家祖坟的,不计较这些。

姜月心里略微有些暖意,在这样阖家欢庆的时刻她不是一人待在新屋,这感觉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