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世界都想过平淡的生活
作者:满朝欢 | 分类:现言 | 字数:119.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1章 题目
“咚咚咚”
时辰已到,考试开始。
四大页的卷子发下,是这两天所有的考试内容,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考题,看的楚白头都痛。前面考题的内容就是贴经和墨义,后面是诗赋和算术。
楚白先看了一下考题,尤其是墨义舒了一口气,没有那些奇形怪状的考题,现在还没有出现后来那种“君夫人阳货欲”的截搭题,都是平常的题目只不过量非常大。
再看一下诗赋,只有两个,第一个比较简单,总结而言就是说的冬日落雪,第二个就有点难度:青青子衿,呦呦鹿鸣。楚白看到了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曹操的短歌行,没办法,这首是必背古诗,而且这两句还朗朗上口,顺着这个思路就在想是不是求贤若渴这一类的?
不过楚白没有接着往下看,毕竟不管是什么考试,都是有技巧的。语文考试的时候,可以先看一看后面的作文是什么,在考试之中酝酿一下。而数学考试绝对不可以看看后面大题是什么的,否则考试的心态就会崩掉。
楚白也没有考虑太多,先在草稿纸上把默写题写下来,现在都有这种草稿纸,就是为了方便后面在正式卷面上写答案,不会出现修改,这可关乎卷面整洁,有涂改或字迹不清的,直接被落掉。
楚白最后写到手都快要抖了,题量也真不少,他越往后面字迹越差,幸好这只是在草稿上先打好草稿,后面再腾抄。
因为这次考试,楚白特意把系统暂时关闭,所以他并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但是,当时楚父他们说过,考试期间基本上会提供饭食,一天的两顿是在午时和酉时末,第二天的两顿饭是在卯时末和未时四刻。楚白还当时翻译了一下,也就是说第一天十一点和晚上七点前,第二天是在早上七点前和下午两点钟。
这作息如此不规律,其实很能让人理解,毕竟头第一天考试进来之前都在家里吃过一顿饭,所以第一顿饭晚点就晚点,而最后一天吃东西其实就是为了补充体力,也不用那么晚的放饭,别把这些学子都饿过去。
所以就在楚白纠结自己要休息一会儿,还是接着往下写,还是休息一下手腕的时候,就听到前面有很多人的脚步声,应该是饭要来了。
本来就没有犹豫,先把东西收拾好,然后用油纸包起来,放到考篮里面,笔墨和卷子离得要远一点。在前面离着近,最大的好处就是饭送到手上的时候还是温乎的。楚白摸着这温度,心里感慨幸好自己没有抽到后面,否则饭送到手上的时候都要凉透。
现在没有规定不能去上厕所,但是也规定了次数,考试期间,一天之内只能去三次,去的时候先举手,有人看着全程不能交流。
楚白咬着饼子喝着汤,心想这真跟坐牢没啥区别,是先赶紧吃吧,再等一会儿,真凉透。
吃完东西楚白简单的眯了一会儿,调整了一下身体的状态。要趁着头脑清楚的时候,在草稿纸上把答案全都写下来,就算到了后面,脑袋不清楚,但是只要字迹端庄,把写在草稿上的东西腾抄下来就可以了。其实就是前面人的经验之道,院试只考两天,但是这两天的考试题量也能让人晕乎下去。
虽然楚白没有看清后面算术题是什么,但是他大题扫了一眼,有五六道题之多,那说明自己的脑子要尽可能的清楚才行。
所以话不多说,楚白赶紧的接着在草稿纸上写下剩下的答案,字迹不用特别的端庄,自己能看懂就好,终于明白当时自家大哥说的,这自己能看懂就可以的意思了。
楚白将贴经和墨义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之后,脑子的确开始又晕乎了起来,所以这次他打算出去上个厕所,清醒一下,见识一下考场中的茅厕是什么样子,楚白觉得自己肯定无比清醒。
没错,楚白出来的时候脸都绿了,他终于相信,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君主能掉进厕所里淹死自己,在60年代看到的那个茅坑对比,现在这个简直就是洒洒水,毕竟考场中的考棚都会出现奇形怪状的现象,还指望着这茅厕能经常打理吗,来拉粪便的,也不愿意进来。
不过现在确实是清醒了好多,他现在想作诗了。
简单的喝了一下竹筒里面的水,就开始写第一个有关冬日落雪的诗。
考试之前都会准备一些常用选材的诗,常见的莫过于四季景色,那冬日落雪肯定也是在其中,相信这一个基本上所有的学子答的都是无功无过的。
至于求贤若渴的诗,这倒是让楚白比较为难,上位者想要求贤若渴,那他作为读书人,那岂不是要展示一下自己“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楚白觉得他已经拿捏了出题人的心理了。
但是这个话要弯着说,意思就是自己学的小有成就,朝廷能快点发现自己,挖掘自己,如果朝廷没有发现没有挖掘,那说明是自己努力的不够,这个时候他就算没有在朝廷为皇上效力,也会去乡野之间发挥自己的余热。
楚白写完之后都觉得自己的立意非常好,忍不住的想给自己鼓掌。
写的再好,现在只在草稿上,要赶紧的腾抄上去,算术题他打算明天睡醒之后脑子清楚一点再写。
现在晚上是可以继续答题的,吃晚饭的时候顺便会发一根蜡烛,还是打算先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再正儿八经的腾写在考卷上。不确定明天的那几道大题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算出来,所以一定要珍惜晚上的时间。
大家都在晚上加紧赶夜班,抬头望去,每一个考棚里面都点着星星灯火。
几位考官大人在白天的时候已经陆续的来回走过,看了看下面这些学子的状态,“果然,江南好文风,本官上一次去扬州那边监考的时候也是如此,真的是人杰地灵啊!”作为监考之人,肯定不能是一个地方的,所以都是从京城和其他地区抽调来的。
看着这边学子更加年轻,文采更加优异,不禁发出感慨。不过心里也愁,有几道题是陛下点名弄出来的,还有就是太子所说,增加君子六艺,尤其是算术一方考核的力度,弄得他们都有点头痛。
自唐朝起作诗之风尤为盛行,学子的优异程度很大情况下,要看一下诗作的如何。以前学子给各位大人的投名状,都是用的自己的诗作。不过陛下和太子虽然这么说,但是有的东西还是要考的,只不过要辛苦一下这些学子算几道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