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世界都想过平淡的生活
作者:满朝欢 | 分类:现言 | 字数:119.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5章 千金买骨
武皇后也学着太子在各个世家里面找,那些心有抱负不甘的人,她现在把目光针对于女子,尤其是像那些想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不甘于后院的女子。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都可。
从家族内部破坏这一招,用的是真狠。很多女子的内心都已经躁动了起来,看这一次录取的人少,但是架不住,以后还会一直有。仿佛女子的路,再也不是只局限于后宅这一条了。
而在这个时候,男子全部默然失声,除了有一开始的原因,还有就是他们想反对,也得看看家里的母老虎同不同意?就算家里的妻子再温和,还有老娘顶在上面呢。
由此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女子在安全的情况下,大肆的出门游玩,活的更加放飞自我,更加肆意,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内宅争斗的出现。
而且原先朝廷下令不准裹小脚,还有的地方阳奉阴违,私底下偷偷裹,是这几次的政令下来之后,有的人都慢慢打消怀疑,先给裹了脚的孩子放放脚,再看看朝廷是怎么说的,毕竟像这些活,若是裹着小脚怎么去干呢?
人都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尤其是像这些没有读过太多书,不太明白很多道理的人来说,在不同的环境之下,选择最符合自己或自家利益的选项。先有裹小脚之风,很多士大夫也喜欢那一双小脚,但是现在朝廷下令,再加上有女子做工,那很多老百姓就不想费那功夫再去裹小脚了。
无意之间,楚白跟秦柳晨身上的功德在后一层,只不过他们现在还没有注意到罢了,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朝廷下发的那些文书上面了。
楚王氏现在就是抱着碧娘,笑的合不拢嘴,跟家里人说一定要挑个好日子,大摆宴席,好好让那些以前背后说酸话的人瞅一瞅,咱家现在有出息的很!看楚王是现在这个模样,跟楚大郎得瑟的时候是一模一样,果然儿子很像娘。
秦柳晨在信中也写过自己的两位嫂嫂是十分的优秀,倒是没有直给这两个人讨个一官半职,而是只在信中所说,若是后期建工厂,有需要可以让嫂嫂们帮忙。武皇后是一个多聪明的人呢,随之下来的就是这三位妯娌的职位,不错,就是职位,秦柳晨在书信中说的这一个词,让武皇后觉得非常妙。不说官位,只说职位,也可以进一步减轻那些士大夫的紧张感。
现在纺织的这一条线,管理人员还没有安排好哦,武皇后会尽快的通过考核,然后去安排人手,现在暂时还归这三妯娌管,然后还要再建一个大型的纺织厂,顺道让这些建农场的人再把纺织厂建出来,毕竟农场里边会种植着有棉花和桑树。这个时期,武皇后就会快速的选拔合适的管理者到纺织厂。
有前有后,像化妆品这一个条线,暂时先不动,等纺织这边,上了正轨之后,在打理这条线。
陛下的圣旨里面也点名给楚家妯娌的赏银,那可不是单纯的赏银,而是赎买。再加上武皇后给予的职位,妥妥的又是一个千金买骨的事例。
那些士大夫难道不知晓他们一家三口想干什么吗?
知晓是知晓,但是这个局怎么破吧?反对女子当官,那家里肯定要闹翻。反对给楚家的赏银和职位,那也是不成的,这不活妥妥的让天下人戳他们的脊梁骨吗?自古以来,在乱世之中,用全身的家底押宝,帮助上位者的人,都会得到一官二职,一官半职或者是爵位。远的不说,就说则天皇后的父亲武士彟早年其实是一个地位卑下的木材商人。在合适的机遇之下,抱上了唐高祖这条大腿,最后摇身一变成为开国之臣,这种例子难道还少吗?
难道要反对女子去做织做工?不让女子做,要让男子来干?那肯定更是不成的呀,所以这个局,就这么僵在那里了,百官不反对不赞成不说话,可上面的一家三口才不管他们呢,他们就算是反对也得干。
所以,当宋氏和商陌华接到陛下和皇后的旨意的时候,都愣在那里了,两人面面相觑,眼睛里都是疑问:这弟妹没给她俩说过呀!
秦柳晨:没谱的事,她怎么敢说呢?
不过,在秦柳晨的提醒之下,她们二人也迅速和秦柳晨一起叩受天恩,接了旨意。
看着银子还有其他东西,这三人是左摸摸右摸摸,就算是秦柳晨也架不住,金闪闪亮晶晶的首饰摆在眼前。
楚王氏抱着碧娘在她耳边说,“乖乖呀,你真是掉进了个福窝里面,你爹有官,你娘也有,哎呦,祖母觉得谁家的小子都配不上咱家碧娘。”
这家里越过越好,那是兴盛之兆,无外乎楚王氏这么高兴,别说楚王氏了,跟楚家沾边,尤其是他们的亲家,觉得这事不可思议,确认之后就是陷入了狂喜。
秦父现在开心的跺脚,感觉身上有一股力气发泄不出来,直接自己拉着家中的磨盘转了好几圈,发泄够了才停下,但是嘴上的笑容却一直下不来。
前段时间,姑爷当了官,他虽然高兴,但是也怕姑爷不喜欢自家女儿,休妻或者是纳妾,现在不一样了,是自己的女儿有那什么职位了,这可是有权利的,在老百姓眼里,那也是官啊!秦家的老爷子和老太太,连忙差人去问楚家什么时候摆宴席。当时三个儿子一同去做官的时候,就把这个时候三个妯娌一同做官,那更要摆,那可是史无前例呀!
不光是秦家,商家也是如此,府学的人都来通知商父,这两个男孩再长大些,到了年纪就可以不用参加府学的入学考试,直接可以去府学当上学。这一次可不是靠楚家拉拔,是看在商陌华的面子上,并且这两个男孩学问都不差,也差不多能考上府学,那府学也自然愿意做顺水推舟的人情。
宋氏更不用说了,连忙差人送信给远在苏州的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