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甄嬛传:我穿越成了安陵容

作者:爱吃糖的小兔 | 分类:古言 | 字数:48.7万

第186章 皇后的高端上眼药技术,皇帝生疑心

书名:甄嬛传:我穿越成了安陵容 作者:爱吃糖的小兔 字数:2301 更新时间:2025-01-22 02:05:11

皇后是个超强的行动派,不喜欢把问题留着过夜。

特别是在给满宫妃嫔下发堕了么订单或是阻挠对方升职加薪方面,因为这些妥妥地削减自己身居高位的优越感。

没有皇上的爱重,她把地位看得尤其重要。

之前在陷害安陵容的事情上屡败屡战,皇后也不气馁,只恨安陵容运气太好,又滑不溜手。

一个不留神,安陵容就成了淑妃,还在宫里养着一个健康的儿子,好在,她不是十分受宠。

暂时奈何不了淑妃安陵容不要紧,以后机会多的是,但是甄嬛封妃,自己势必是要破坏的。

甄嬛不仅得宠,她父亲还身居高位,以后还会有孩子,关键是还长了一张皇帝喜欢的脸,如果自己不出手,她基本上可以靠着这几样荣华富贵一生。

自己绝不允许,凭什么满宫都能生,就自己不能生。

本宫不死,尔等终究是妾!本宫绝不允许一个有孩子又得宠的妃子活在眼皮底下。

对这些女人,但凡有一秒钟的仁慈,都是对自己的辜负。

皇后一边恨恨地想着,一边沐浴着清冷的月光,来到了养心殿。

甄嬛现在身上的小辫子一抓一大把,比如干政,比如她父亲对皇帝一些政令的看法,嗯,愚蠢而又美丽的祺贵人父母就是一把好刀,而皇帝又是个疑心重的,自己只要挑拨挑拨……

此时不出手,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该出手时就出手。

此事只是一道开胃菜,对于甄嬛干政一事,太后对其也是不满很久了,虽然做的那些事确实能帮到自己儿子。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甄嬛不懂急流勇退,还去插手敦亲王儿子封爵的事。

皇后深谙告状的精髓,话题要不经意的引着对方说出,一开始只拿请示皇帝元宵节怎么过说事。

说着说着,话题就自然歪楼到于元宵关联的话题上了,皇后夸赞道:“元宵新禧,皇上已赏了恩典给弘暄,也算是积福积善了。”

皇帝不是贪图别人功劳的人,自然是要解释一句:“那是莞嫔提醒了一句,希望朕怜悯允誐一脉。”

话中不乏欣赏之意,哪想到,皇后等的就是这句话。

“臣妾有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皇帝随意道:“你我之间没有什么可避讳的。”

皇后内心得意,没有宠爱又怎样,本宫几乎拥有皇帝绝对的信任,后宫谁能比得了:“是,臣妾也是听到皇上刚才说的才想起。皇上,莞嫔她虽得恩宠,可是有时候也失规矩了。”

皇帝现在对甄嬛正热乎着,听不得别人说甄嬛坏话:“皇后不是一向喜欢莞嫔吗,今儿是怎么了?”

竟然怀疑皇后小心眼争风吃醋。

皇后有点不高兴,但状必须继续告:“正因臣妾看重莞嫔,而她又即将封妃,所以不得不说。皇上方才说弘暄封爵之事是莞嫔提醒皇上的,臣妾虽然欣慰莞嫔仁厚,可是也担心莞嫔不该置喙朝政。”

本宫说这些也是为了你考虑,为了莞嫔好。

要是安陵容在这,肯定又要在内心吐槽皇后,如果真为了莞嫔好,为什么不在请安后留下甄嬛单独提点呢。

不过皇帝是不太懂绿茶告状的秘诀的,只是本能的继续为甄嬛说话:

“弘暄的事也算是家事”

皇后是深谙沟通告状的技巧的,知道要劝说别人接受自己的观念时,不能直接否认对方的观点,特别是对皇帝太后这些高位的主子。

直接否定对方的观念,有时候就是在否定对方这个人,觉得对方不如你聪明。

这时,迂回战术是个不错的方式。

“自然说是家事,但允誐谋逆之事便是国事,家事与国事原为一体,正因为莞嫔心善,臣妾才怕她为人蛊惑,为他人做了嫁衣自己都还不知道啊。”

果然,这么一说皇帝就听进去了,听到皇后说莞嫔心善容易被人蛊惑,自然就想到鄂敏无意中告诉自己甄远道对自己处置汪景祺亲属的看法,心里顿时觉得不痛快了:“这样说来,莞嫔跟她父亲心思是一路的,都对朕不喜欢的人有怜悯之心。”

皇后此次来的目的基本达到,不枉费自己嘱咐祺贵人父亲干的事,趁着皇帝对甄嬛生起不满,还要再添一把火,拉踩一把:“莞嫔聪慧,臣妾也喜欢,可是说到懂得进退分寸、安守后宫,那余贵人和祺贵人却比她好许多了。”

什么叫欲抑先扬,这就是。

皇帝想到祺贵人虽然娇气,但还算可人,与她相处也很轻松,认同道:“祺贵人也算是懂事。”

皇后继续为祺贵人上分,甚至拿血脉说事:“祺贵人到底是咱们满人的血脉,不比莞嫔,汉军旗的女孩子混着汉人的血,怎么也不能算同心同德。自然了,日久见人心,莞嫔或许会做得更好。”

听了皇后的话,皇帝陷入了沉思,不免又想到汉军旗的另一个人,年世兰,心中对甄嬛及甄家,不由升起几分忌惮。

罢了,后面再看看吧。

第二日,皇帝来到太后的寿康宫中,母子俩嘘寒问暖几句话之后,似乎也只会讨论一些朝堂后宫之事。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功臣之女,皇帝表示,有了允誐的先例,对此次平难得有功之臣亦颇为小心,并未授予太多的实权,对于入宫侍奉的功臣之女,亦不会过分宠爱。

说到这里,突然就想到了甄嬛也是功臣之女,之前虽有帮到自己,但难免有干政的嫌疑,说到干政,眼前的太后才是干政最多的。

有联系到与太后关系匪浅的隆科多,心里顿时堵了一口气:

“自从年羹尧一事之后,儿子心中常怀警惕之心,但愿隆科多他不要步年羹尧的后尘。”

太后帮着隆科多分辩,说对方不敢。

皇帝心道不愧是有奸情的两人,内心的刺扎得更深了,语出讥讽:“但愿如此,只是皇额娘久在后宫之中,已不能知隆科多的心思。”

太后解释道:“哀家与隆科多相识数十年,眼见他为先帝和你殚精竭虑。”

不解释还好,一解释,皇帝想到了小时候看到的隆科多抱着太后的画面,更窝火了。

“皇额娘不是常说后妃不得干政吗?前朝的事皇额娘无需担心,您只要安心养好自己的身子就是。儿子前朝还有事,先回养心殿了,傍晚再过来给皇额娘请安。”

甩手离去。

皇帝走后,太后内心挣扎,像是作出了选择,叹息道:“各人自有各人福,哀家又能顾得到谁呢?竹息,去把哀家的水烟袋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