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荒年之民妇种田惊呆了朝野
作者:二月啊 | 分类:古言 | 字数:74.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8章 改名
这个村子的人也不少,好在这时候天热天黑的也比较晚,七点多天才完全黑了下来,周家村依然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小吃街照旧又开了起来,加上人人都发了工钱,有些舍得的人也肯对自己好一点,一时间倒是热闹非凡。
第二日。
以周大山为首的几人开始测量地基,一个上午的时间已经挖了几个坑出来了。
“周农恭人,天热,你快回去歇息吧。”周老根走过来道。
“怕什么,你们做的,我也做的。”
沈珍珠和齐冈熬了些绿豆糖水过来,里面加了些冰块,喝着甜丝丝的。
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手,建个作坊声势浩大,这是沈珍珠没有想到的。
这日头太晒了,送完水后沈珍珠去地里看了下,这小麦的长势还不错,也多亏影大几个精心打理。
每天忙的团团转,也不知道山里的兔子怎么样了,一直没有时间去看看。
现在忙的也不是她一个人,孟怀远同样不敢歇息,科举消息一出来,不少人喜极而泣。
两年了,陛下终于又重开科举了。
玉山镇之前的私塾又开了起来,而书肆的生意更是好的不行,每天来买纸的更是络绎不绝。
“张掌柜,你这一刀纸多少文钱?”
“刘公子,我们店里最近来了一批上等好好宣纸,刘公子要看看吗?”
“上等宣纸?”
“没错。”
说起这纸张掌柜显得格外自豪。
“你们还不知道吧,这纸乃是周家村的周农恭人制作出来的,整个玉山镇也就我家书肆有这种宣纸,别处可都没有呢。”
“拿来本公子瞧瞧。”
刘朝阳还就不信了,这小地方的宣纸能好到哪里去。
张掌柜赶紧把宣纸拿出来道,“刘公子摸摸这纸质就知道了,这墨迹滴上去背面也不显显现,最重要的是不晕墨。”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站在一旁看书的老者听那掌柜说的神乎其神,也走近拿了一张宣纸。
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他摸了摸宣纸的厚度,再看表面光滑,的确是好纸,不过这掌柜所说不晕染墨迹,就不知道是否属实了,单看这纸质的确算得上是上等宣纸。
“给我来一刀。”那老者并没有过多纠结,直接付了钱。
张掌柜看了眼叫住他道,“老人家,你这钱给多了。”
“多了?”
“这上等宣纸不一直都是300文吗?难道玉山镇的价格不一样?”
张掌柜赶紧从里数出100文递给他道,“这宣纸的价格可是陛下亲自定的,一刀只需要200文,陛下知道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学,特意让人把这宣纸价格降低,为的就是让天下学子能读起书。”
“老人家你拿的还是贵的纸呢,我这里还有更便宜的,一刀只需要30文,老人家要看看吗?”
那老者脚步一顿,“30文一刀的纸?”。
活了几十年的他还从未听闻有如此便宜的纸张。
“拿来我看看。”
张掌柜立马从身后拿出一大叠纸道,“就是这个,之前卖60文一刀的,如今卖30文。”
“想来你们也听说了吧,陛下要开科举,这宣纸的价格陛下可是亲自发话过,谁敢卖高价,这不是找死吗?”
“陛下为了咱们这群人可真是费心费力,此等小事都注意到了,真是为民造福。”
“张掌柜,你这话说的我爱听。这上等宣纸给我也来三刀。”刘朝阳道。
那些学子更是不用多费口舌,每次一来这书肆大部分拿的都是上等宣纸。
为此沈珍珠的造纸纺更是加工加点的开始造纸,才能勉勉强强可以维持现状。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这段时间周瑾也把手头上的事放给了下面的人,沈珍珠知道他要用心准备科考了。
周瑾每日读书读到夜半三更,反倒是周瑜这个小傻子,每日里就知道玩弄他的小鸭子,那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逍遥了。
沈珍珠也不盼望他有多大出息,也没有过多给他施加压力,不过每日早晨的晨跑和锻炼是躲不掉的。
距离开山已经快两个月,大部分人已经从开山转成加工加点修建加工纺了。
今天就是验收的日子,人多力量大,不过半个月的时间一栋又一栋的高楼拔地而起。
这设计图自然也是沈珍珠给的,别的还好,就是这医馆占地较广,足足三层,抬眼望去都需要仰着头才行。
“真想不到这医馆我也参与修葺了。”那人说的无比自豪。
“是啊,我也想不到有生之年我能建造如此宏伟的建筑。”
沈珍珠倒是没有过多关注医馆,她更关心的是水泥作坊,毕竟她还欠着那群商人不少水泥,距离交货时间可不多了,得开始动工了。
除此之外还是她的香皂制作工坊,也得开始招人。
好在她是个行动派,这作坊建成第一时间她就开始大肆招聘人手。
像水泥作坊招的大部分是男人,相反香皂工坊招的自然就是女人。
一连几天,周家村都格外热闹,这次来的可不止周边那些村子,就连玉山镇不少人都来了。
为了这事沈珍珠都有些愁,这人多还好,主要就是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基本一个村大部分都是一个姓,像那些女孩子什么大丫、二丫、三丫的更是数不胜数。
之前一直是周瑾负责这些,她还真没发现,如今一看真是好笑。
她敢肯定现在她喊一句大丫,人群里能出现几十个,她可没说大话,还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沈珍珠放下笔,站起来对外喊道。
“周大丫!”
她这一句喊,人群里走出来二十多个周大丫!
沈珍珠叹了口气朝人群喊道。
“大家都停下来,我有个事要说。”
所有人的目光如炬的汇聚在她的身上。
“刚才各位叔伯也发现了,一个村同名同姓的人也太多了,特别是女孩子,什么大丫,二丫,三丫的一喊一毛片,不仔细辨认压根分不清谁是谁。”
“大家也知道我的作坊每月领工钱都是核对姓名的,如今这种情况,到了每月领工钱定然会出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