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里的配角小村姑翻身啦
作者:夏西西 | 分类:现言 | 字数:120.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2章 想养猪
朱大力被她小妹这句话吓了一大跳。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小妹,哪里能说分家就分家呢,事情不是这么干的。”
说完他可能是想笑一下,但是嘴角的弧度还是没能最终提起来。
两人间的气氛突然就变得有些尴尬。
“大力哥,我就那么一说,不是真让你分。我二大伯,二大伯娘都还在呢,哪能说分就分呢。”还是朱小琴先打破了沉默。
她也能理解她这个堂哥,家里好好的说分家,这不是找骂嘛。
而且别说这个年代了,就是后世,朱小琴也是见过好多一大家住在一起。
底下的晚辈不是不想分家,长辈压着让,他们也没办法。
不过这种大多数也是指望长辈走的时候多分点遗产。
很少是真孝顺或者懦弱的。
当然,越往后这种情况越少。
有些长辈心是好的,觉得一家子在一起遇到什么事,大家都能帮扶帮扶。
但是这种最后分开后,比起帮扶,不来往的才是大多数。
毕竟这种硬压着的亲情,更多的是父母一去世,兄弟姐妹间就变成了陌生人。
说陌生人都是好的。
有的就直接变成了仇人。
有些清明节扫墓,大家都分开去。
“小妹,我爹娘挺好的,对我和淑芬都挺好的。”朱大力想想还是得给他爹娘解释一下。
“我二大伯二大伯娘好,用你跟我说。”朱小琴白了他一眼。
“我是说大林哥,还有他媳妇,我看你们处的不太好。”
“你大林哥人就那样。”朱大力本来想给他哥也找补找补,发现自己也没什么好话能说了,毕竟他这个大哥跟以前几乎完全变了个人。
“我们都刚成家没多久,现在就说分家,容易被人家说闲话。”
他们家被村里说闲话说的还少吗?
就朱小琴这个回村的频率,听那些婶子来找她娘聊天都听到好几次了。
朱小琴二大伯家的几个孩子成家的时间都赶巧了。
除了她美星姐,另外三个几乎是一年解决的。
这就导致了这嫁进门的两个儿媳妇肯定会被人比较。
更何况,因为她二大伯家给的彩礼比较低,所以周围村子条件好点的人家都看不上。
她大力哥的媳妇也是开岱的,叫王淑芬。
开岱姓王的多,不是每家都有亲戚关系,但是王招娣和王淑芬是堂姐妹。
虽然这堂的关系比较远,但在村里看来,这人就是一家。
这都不用脑袋想,怎么可能不比较。
朱家人可能都有点颜控,至少她二伯娘一开始看着就更喜欢二儿媳妇一点。
但是比较要命的一点是,朱大林媳妇都生了对双胞胎儿子出来了,朱大力媳妇还没消息。
虽然朱大力娶媳妇晚了朱大林大半年,但是到现在都没消息,别人心里怎么都会嘀咕两句的。
一开始还只是嘀咕嘀咕,后来就直接问了。
有些碎嘴的人,不止问,她还到处传。
传的好像王淑芬不能生一样。
村里这些人,甭管男的女的,最关心的就是这种事。
生气也没用,除非她赶紧怀上,否则就得一直被说下去。
之前外人说说也就算了,这次她回来,她娘跟她说,她二伯娘也开始有意见了。
毕竟有个大儿媳在那里对比着,这长得好点也就一开始有点用。
长辈的心都是往小辈偏的。
朱二伯家现在就是这样,所有好的都给他两个小孙子。
这要是短时间还好,时间再长一点,这日子可就更难过了。
而且她大林哥媳妇一开始看着挺老实一人,现在看来可不是省油的灯啊。
她还以为她大力哥媳妇才是比较精明的那种,毕竟长得好的人看着好像会显聪明点。
所以,果然不能以貌取人。
“大力哥,我就是看你话更少了,以前还说两句呢,现在在家都不说话了。”
“而且我说让你分出来,是我娘跟我说你想养猪,家里没人同意。”
“我在镇上没什么关系,在宜城还认识点人,那榨油厂那些渣子用来喂猪正好长膘的,还有那红薯粉的厂子,他们不要的红薯藤也是好东西……”
朱小琴说了一堆宜城有的没的的东西,把朱大力这么老实的人都说的心动了。
他不种苜蓿之后,就正常去地里上工了。
但是,他自己一直是有养猪的想法的。
毕竟他之前一直看他三婶养,也学了很多东西。
但是他跟家里提了这个事之后,不管是他爹还是他大哥完全不同意。
后来他也考虑到不知道拿什么喂它们,也就算了。
毕竟不能自己开地的情况下,就家里周围的那点自留地,都种了苜蓿,也不够喂猪啊。
而且他家里那自留地都是他娘在管,也不可能让他拿去做什么。
但是朱小琴现在这么一说,给他解决了最要命的问题。
朱大力越想越觉得这事可行。
本来他是觉得就是分家出来又怎么样呢,他爹娘对他也挺好的,分家出来难道就能过的更好吗?
“小妹,你那找人拿那些真的可行吗?”
“那当然,我在宜城也待了段时间了,而且我都是出去做采访的,这些人让他们帮点大忙,比如介绍几个工作岗位,那是比较困难的,找他们要点不要的东西有什么难的。”
朱小琴还真不是在夸大,她因为经常出去采访,认识的人很多。
而且因为很多被采访的都是工人,或者生产线上的组长之类的,大家都希望采访如果真的能上报纸,里面能有自己的名字。
这要是写一堆名字上去,对于朱小琴来说,也是件困难的事。
但是就本来的稿子,里面添两个人,那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嘛。
她本来没想着通过这个还能捞些人情回来。
毕竟她看着工厂里那些保生产,促生产的宣传标语,在看着那些师傅们一个个对着未来充满希望的工作状态。
她觉得多写些这些人的名字进采访稿,对这个社会的描述才更加真实。
然后她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欢迎。
要不说工人朴实呢,就两个名字的事,大家每次路上看见她,都会跟她打招呼。
打招呼就算了,有时候被买菜或者在供销社碰上,被塞一把菜或者塞一把糖的事,可不算少。
当然了,给完还会跟一句,什么时候再来他们厂,他们一定给大家展示更好的面貌。
就跟后世上了电视,一定要全家关注着,是一个道理。
这里面就有炼油厂的生产组组长,一个又矮又胖快六十的爷爷。
自从朱小琴采访过他,并且采访过他的那篇稿子登了之后,朱小琴就变成了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孙女了。
人老先生非常可爱,没事就让老伴给她送点东西。
要不是他们家就两个孙女,朱小琴都快以为人家是看上她,想要她做孙媳妇了。
而且在知道朱小琴家在村里的时候,主动问她要不要拿点油渣饼子回去喂猪。
朱小琴那个时候还感慨,为什么村子离得那么远。
但是她也没一口拒绝,毕竟说不定哪天这油渣饼子就派上用场了呢。
现在已经三月中了,正常要养猪,家里已经把猪崽子拿回来了。
要养的话就不能再拖了,得赶紧下决定。
朱大力压根就没考虑距离的事,毕竟他骑自行车骑个一个白天也能到市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