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故事在民间

作者:4亿闷蛋的梦 | 分类: | 字数:451.4万

第101章 男子夜归,见娇妻变成白发老太,道士:把你母亲供起来

书名:故事在民间 作者:4亿闷蛋的梦 字数:5680 更新时间:2024-11-15 02:35:44

朱大志是个可怜的孩子,三岁那年,父亲上山砍柴滚下山崖受了重伤,村民们把他抬回家去,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后就撒手人寰了。

父亲死后,朱大志就和母亲吴氏,还有爷爷朱老汉一起生活,朱老汉年纪大了,又有咳喘的老毛病,因此一家人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吴氏瘦弱的肩头。

吴氏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为的就是让这一老一小能吃饱饭,可在那个年代,吃饱饭对普通人家都是奢望,更别说像朱家这样失去劳力的人家了,尽管吴氏一刻也不敢停歇,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吴氏苦苦支撑了两年,第三年的时候,吴氏改嫁了,从此在朱大志的脑海中,母亲的形象就越来越模糊,最后完全没有一点印象了。

吴氏走了,朱老汉就拖着病体,带着孙子挨家要饭为生,可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富裕,有时两天也要不到一粒米,朱大志饿的哇哇直哭,朱老汉就抱住孙子泣不成声。

爷孙俩苦苦熬过了几年,在朱大志八岁时的冬天,天气非常的寒冷,朱老汉的咳喘病加重,很快就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唯一的爷爷也去世了,朱大志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他抱住朱老汉冰冷的尸体眼泪鼻涕一把抓,村里的人看到可怜的孩子无不落泪。

村民们就一起挖了一个墓穴,用草席把朱老汉卷起来,在呼啸的北风中把他埋葬了。

朱老汉走了,撇下朱大志一人孤苦伶仃的,村民们见他可怜,就从牙缝里挤出一点东西接济他,但靠那一点接济根本吃不饱,朱大志就继续出去要饭,要饭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他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朱大志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早已不再以要饭为生了,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后山开了几亩荒地,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时就砍柴到街上卖,一个人的日子虽不富裕,但也能吃饱穿暖,他已经很知足了。

村里与朱大志同岁的男子,很多都成家了,朱大志是一个孤儿,家里又不富裕,因此也没有人说媒,可他并不着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倒是少了很多麻烦。

朱大志家的隔壁住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老汉姓王,人称老王头。老王头年轻时是一个木匠,家里的日子很富裕,他与妻子生育了二子一女,大儿子在城里做买卖,女儿也嫁到了城里,两年前妻子离世,如今只有老王头一人在家。

老王头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一个人做什么事都很作难,朱大志心善,经常帮助老王头干活,老王头心中很是感动,逢人就说朱大志是个好人,帮了他大忙。

一日,朱大志在山上砍了一捆柴给老王头送去,发现他居然晕倒在茅房外面,朱大志顾不得多想,背起老王头就朝郎中家里跑去。

郎中把老王头救醒之后说道:“要是再晚来一会儿,人恐怕就不行了。”

听的朱大志一阵后怕,老王头拉着朱大志的手说道:“大志,多亏了你了,要不是你,我就要去见阎王了……”

朱大志把老王头背回家去,又是熬药又是做饭,细心伺候着老王头,老王头过意不去,就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块碎银子给朱大志,朱大志说什么也不要,还说都是邻居,帮忙也是应该的。

在朱大志的照顾下,老王头的病并没有好转,而是愈发严重了,朱大志怕他有什么三长两短,就悄悄去城里找他的子女们,告诉他们老王头病了,而且病的不轻。

老王头的大儿子王奎听了说道:“人老了,生病是正常的事情,不要有一点病就大惊小怪的,你回去告诉老头子,说我这几天生意太忙,回不去,等忙完了就回去看他,让他等着!”

朱大志听了王奎的话也是无语了,说道:“他可是你亲爹,如今病的这么严重,你就放心他一人在家?万一有个什么闪失你后悔也来不及……”

还没等朱大志说完,王奎就打断了他的话,不耐烦的说道:“你也知道他是我亲爹?我回不回去是我的事,与你没有关系吧?你不要多管闲事了……”

朱大志没有想到,王奎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自己好心来捎信,却被说成是多管闲事,他想想也没有必要与这样的人生气,就离开了。

老王头的二儿子叫王贵,娶了一个财主的女儿,如今在岳父家里居住,相当于上门女婿,朱大志本来不打算去找他的,但王奎不回去看望父亲,朱大志就决定去找王贵,让他回去看看老王头。

他来到财主家里见到了王贵,王贵比他大两岁,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王贵也知道他家贫,还以为朱大志是来找他借钱的,看见朱大志就说道:“大志兄弟来的真是不巧,我有事正要出去呢,要不你先坐着……”

朱大志开门见山说道:“你父亲生病了,而且很严重,我是过来捎信的,希望你回家看看。”

王贵一听就皱起了眉头,说道:“我如今是人在屋檐下,身不由己呀,你还是去给我哥捎信吧!他成亲时没少花老头子的钱,现在老头子病了,最应该回家看的就是他!”

第101章 男子夜归,见娇妻变成白发老太,道士:把你母亲供起来

朱大志听朱贵这么说,就知道他也不会回去,可为了老王头他还是要争取一下,说道:“你爹把你们养大,如今他需要你们了,你们却一个个的推脱责任,这是为人子女该做的吗?你们也是为人父的人了,以后你们的儿子这样对你们,你们心里好受吗?”

“好了,我不跟你废话了,我还有事呢!”王贵说完就走了,朱大志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气的真想暴揍他一顿。

两个儿子都不愿意回家看望父亲,朱大志只能去找老王头的女子王春娥,王春娥嫁给了一个小商贩,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朱大志见到她时,她正在家里逗孩子玩。

朱大志说明来意之后,王春娥的脸就拉了下来,说道:“古人说养儿防老,没有人说养女防老,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愿意去,我做为女儿就更不应该去了,你回去告诉我爹,说他儿子不回去,我做女儿的也不会回去!”

朱大志听了王春娥的话感到很震惊,又很心寒,老王头一生也没少吃苦受罪,晚年却如此凄凉,没有子女愿意去看他。

他就劝说春娥道:“你爹病得不轻,哪怕你去看一眼再回来也好啊,总比不去强……”

王春娥说道:“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我还要在家里照顾公婆和孩子,哪有空回去看他?你不要再说了,赶紧回去吧,告诉我爹,以后有事了就找他儿子,找闺女没有用!”

朱大志心地善良,嫉恶如仇,这三兄妹的表现让他气愤不已,说道:“王大爷居然养了你们这几个白眼狼……”

他垂头丧气的回到村里,看见躺在床上的老王头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的子女不愿意来照顾他,朱大志就每天伺候他,照顾他的吃喝拉撒。

好心的村民就提醒朱大志,说老王头的几个子女不是省油的灯,劝他不要再管老王头了,免得到时候做了好事,还落一身骚。

朱大志却说道:“如今王大爷病这么重,他子女都不愿意管,我不能看着不管,不管他子女咋样,我问心无愧就行了。”

这日,王老汉突然拉着朱大志的手说道:“大志,我的日子不多了,你去把我那两儿一女叫回来,我有后事要交代!”

老王头不知道朱大志已经去找过他们了,他们并不愿意回来,朱大志怕他伤心,也没有告诉他,只是说道:“王大爷,你的病很快就会好的,没事的,他们都很忙,就不要去叫他们了,我照顾您就行,等你病好了,就去城里找儿女们住去……”

老王头说道:“大志,你就去找他们吧,再忙也要回来,告诉他们再不回来就见不到我了。还有我这一辈子攒下了几个银锭子,让他们回来分了!”

朱大志不想让老王头带着遗憾离世,就又去了一趟城里,把老王头的原话带给了他们,他们一听没有半句推辞,都慌慌张张的回家来了。

老王头看见子女们回来,也是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说道:“我就知道你们会回来的,爹爹没有白疼你们几个……”

老王头只顾着抒发自己对几个孩子的思念之情,迟迟没有进入正题,几个人就有些着急了,老大王奎说道:“爹,你说要分银子,银子在那?赶紧拿出来分了吧!”

老二也说道:“是啊,爹,赶紧把银子分了,我还有事要去办呢!”

王春娥也说道:“我家孩子小没人照顾,爹爹就先分银子吧!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老王头听了子女们的话,就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布包,老二一把夺过来就打开了,里面有三块碎银子,哪里有什么银锭子?

说道:“爹,你不是说有银锭子吗?就这么点碎银子,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回来了。”王奎和王春娥一看也开始抱怨,说老王头把他们骗回来了。

老王头骂道:“你们这三个不孝子,赶紧拿着银子滚走……”他气的脸色发青,咳嗽不止。

几人根本不管他,一人抢到一块银子揣进兜里,老大说道:“爹,我们真的很忙,以后你要是走了,就不要去捎信了,找人把你埋了就成!”

老二王贵和王春娥也点头表示赞同王奎的说话,几人就要离开,王老汉却说道:“你们今天出了这个门,咱们就没有关系了!”

几人一听心里乐了,都表示同意,老王头说道:“好,既然你们同意,我死了之后,老屋就没有你们的份!”

三人看看破旧的老屋,表示不愿意要,老王头愿意给谁就给谁,他们从此不再踏入村子半步。

这本来是人家的家事,可朱大志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与这兄妹三人理论,王奎说道:“朱大志,你要是想管闲事,老头子死了你就把他埋了,到时候这老屋就给你!”

老二也说道:“你照顾老头子不就想图点啥吗?房子就给你了!我们决不会来要,你放心吧!”

村民们听到吵闹声都过来看,大家纷纷指责他们三个不孝,几人看围观的众人越来越多,就夹着尾巴逃走了。

老王头拉着朱大志的手说道:“大志,你是一个好孩子,多谢你这些天来对我的照顾,我这几个不孝子走了,等我死了之后,你就把我埋了,这几间老屋就是你的了……”老王头没有说完就断气了。

朱大志拿出自己的一点积蓄,又找邻居借了一些钱,买了一口棺材就把老王头安葬了,村里人都说这老王头不地道,把银子给了三个不孝子,却只给朱大志了几间破屋子,而朱大志并不在意,他埋葬老王头完全是出于好心,并没有想要得到他的回报。

王家的老屋年久失修,已经摇摇欲坠了,在一场狂风暴雨之后,终于支撑不住倒塌了,朱大志在清理废墟的时候,居然在墙壁里发现一个坛子,他打开坛子一看,里面有一坛子白银,看起来有几百两之多。

朱大志想到老王头的话,才知道他为什么要把房子留给自己,他悄悄的把坛子埋在床底下,为了不引起怀疑,他就去城里做工了。

两年之后,朱大志回到家里,把自己家的房子拆了,又把两处宅基地连在一起,盖了一座大宅子,村里人都议论纷纷,说朱大志在城里发财了。

如今的朱大志已经不是那个穷小子了,上门说媒的都快把门槛踢破了,朱大志就选了一个叫李素素的女子结为了夫妻。

李素素不但长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她心地善良,成亲之后,夫唱妇随,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可好景不长,一日半夜,朱大志被噩梦惊醒,他来到堂屋一看,有一条大蛇盘踞在大厅中央,大蛇见他来,还吐出长长的信子,试图攻击他。

朱大志赶紧拿来一些吃食,又点燃一炷香祈求蛇仙离开,次日一早,那条大蛇果然不见了。接下来的几日,朱大志没有再做噩梦,堂屋里也没有再出现大蛇,可他家的鸡鸭,羊却莫名其妙的丢失了好几只。

为了查出原因,朱大志半夜就会悄悄起床观察,但什么也没有看到是什么东西把羊偷了。

朱大志心情郁闷的回到家里,竟然发现妻子头发全白了,脸上还出现了很多皱纹,嫣然一个八十岁老妪,躺在床上昏睡。

朱大志非常担心妻子,连夜请来郎中给她诊病,郎中看过之后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次日傍晚,一个老道士到朱家讨水喝,朱大志就把老道长请到屋里,并端来一碗水给他喝,老道长见他愁眉不展就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事,朱大志就把家里最近发生的怪事都给道长说了。

道长掐指一算说道:“贫道已经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朱大志赶紧问他是为什么?道长若有所思的说道:“赶紧把你母亲接回来!”

“什么?”朱大志有些难以置信,他五岁的时候,母亲就狠心把他扔给爷爷,而她却改嫁给财主享福去了,后来他母亲就死了。

小时候,朱大志对母亲还是有恨的,如今虽然不恨了,但更没有爱,母亲对他来说就是一个陌生人,她没有养他小,为何要把她接回来?况且他母亲早就去世了呀?朱大志就向道士说了他母亲改嫁去世的事情。

道士说道:“当年,你母亲改嫁全都是为了你……”

朱大志五岁那年,因为天气干旱,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朱家种财主家的田地交不上租子,财主就让有几分姿色的吴氏去抵租子,若吴氏愿意,财主不但会免去租子,而且还会给朱家一斗粮食。

那年,很多人都饿死了,有的不得不出去逃难,可朱老汉年纪大了,朱大志年纪又小,出去逃难也是困难重重,为了给公公和儿子留条活路,吴氏就答应去给财主做小。

朱老汉爷孙俩就是靠着那一斗粮食度过了饥荒,才活了下来,其实朱老汉也告诉过朱大志,说吴氏是迫不得已,为了他们爷孙俩能活命才改嫁给财主做小的,但朱大志并不信,他觉得母亲就是不想要他和爷爷了,嫁给财主享福去了。

如今老道士说出当年的真相,朱大志还是半信半疑,说道:“这一切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道士就说出了另一个秘密,几年前,吴氏救过一条蛇,朱家发生的这些怪事都是那条蛇所为……

当年老财主死了之后,财主家人就要残害吴氏,吴氏就逃跑了,财主家人就对外说吴氏已经死了,并给她做了衣冠冢。

吴氏怕财主家人发现,就住在山林里,以野菜野果为生,因为常年没有吃盐,已经白发苍苍。

一日,吴氏在丈夫的坟头哭泣,正好被大蛇听到,它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受了这么多委屈,于是就用法力惩罚了财主一家。

吴氏嫁给财主是为了公公和儿子,大蛇得知吴氏非常思念自己的儿子,而她的儿子对她有怨恨,它就来到朱大志的家里,在他家制造出一系列的怪事。

朱大志听了简直不可思议,老道士说道:“百善孝为先,赶紧把你母亲接回来吧,好好供养着,以后你不但家宅平安,还会万事顺利……”老道士说完就变成了一条大蛇,朱大志这才恍然大悟。

朱大志连夜挖了母亲的衣冠冢,就去山林接母亲吴氏,跪在母亲面前忏悔,吴氏看着儿子是悲喜交加,二人抱在一起痛哭。

朱大志把吴氏接回了家中,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过了两日,李素素的病就好了,又变成了一个娇美妇人,朱大志就把一切都告诉了妻子,李素素说道:“相公做的对,以后为妻和你一起孝敬咱娘……”又过了十来日,朱家丢失的家禽都回来了,从此家中平平安安,再也没有怪事发生。

后来,朱大志又买了几十亩田地,家里牛羊成群,日子越过越红火,朱大志的日子好过了,他也没有忘记帮助身边的穷苦人,做了很多好事,被人们称为朱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