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作者:火之虎vvvv | 分类:历史 | 字数:334.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72章 大明风华
车书会同,指的是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天下定于一统”,是一种皇朝传承的象征。
大明太祖朱元璋,在定下国宴九奏节目的时候,心眼子贼多……
(当然,这是说笑,开玩笑的。)
第五轮,奏《振皇纲之曲》,跳《百戏承应舞》。
这个的含义是皇帝权力最大,各行各业都要遵守皇朝规矩。
第六轮,奏《金陵之曲》,跳《八蛮献宝舞》。
这个曲子和舞蹈,是朱元璋特意定下来的,那时候首都是南京,也就是金陵。
这一轮,代表的是大明力压四夷,万族来朝。
老朱的心思之深,可见一斑。
(那些攻击朱元璋,贬低人家的,好好看看,就这顺序,你想得出来吗?)
第七轮,奏《长杨之曲》,跳《采莲队子舞》。
这个代表的是天下承平,国泰民安。
《长杨之曲》脱胎自汉朝乐府曲《长杨赋》,歌颂历代帝王功德的。
老朱定在这里,是对华夏历代君主之功的肯定。
正所谓政治无小事,任何一个动作,都是有深意的。
若讲抗元功德,谁有张士诚大?
人家直接锤爆丞相脱脱的百万大军,使得元朝再无镇压起义军的能力。
为什么最后是老朱得天下?
那些不当人子的,污蔑人家之前,先想想吧!
就人家老朱的政治智慧,你能及万一吗?
第八轮,奏《芳醴之曲》,跳《鱼跃于渊舞》。
这个的含义最有意思,代表的是——你们跟着我老朱家混,是幸福的,你们鱼跃龙门了。
也表示大明选士,取之于民,大明的每一个百姓,都有跃龙门的机会。
第九轮,奏《驾六龙之曲》。
这个就是重申皇权的神圣性了……
这一个曲子,跟最开始的两个,是对照的,这三次,只有曲子,没有舞蹈。
有音乐有舞蹈的,只有六轮,也就是第3/4/5/6/7/8轮。
而百官,需要给皇帝敬酒九次。
因为武士舞蹈后的同饮,是不计算在九轮敬酒之内的。
九为极数,代表天下九九归一。
九轮敬酒之后,光禄寺寺卿要收走皇帝的酒爵。
太监们要收走百官的酒盏。
实际上,皇帝宴请百官,规矩是很严的,电视上、小说中那种喝醉酒闹事的局面,根本就不会出现。
之后,就是上大膳,也就是正菜来了。
上菜的时候,要奏大乐,也就是正乐,按照先秦的叫法,这是雅乐!
就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那种……
明代大乐,是笙、鼓、萧、琵琶、古琴等混合演奏,按照现代的说法应该是交响乐。
一般有《贺圣朝之曲》、《普天乐之曲》等。
伴随着大乐,太监要进献花卉。
宫女们抓着花瓣,抛向天空。
这个花瓣,要洒在除了皇帝、皇后、太子之外的所有人身上。
这就是为什么道家小说中,法力高通大能,一出场就出现漫天花瓣的原型。
因为皇帝身上不能洒花瓣,所以,有了进献花卉的举动。
也有说法认为,花瓣是花卉产生的,这一幕代表的是皇家赐予百官权力的意思。
至此,宴会就没了神圣性,进入了真正的高潮。
(实际上,汉家古时候宴会的规矩,还是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残留的,比如婚庆时,只要洒了新人满头花,就代表着赶紧抢座位,要开席了……)
大乐一开始,百官该吃吃,该喝喝。
甚至有时候,皇帝还会退场,留给百官自由发挥的空间。
当然,很多皇帝也会呆在现场。
毕竟明朝皇帝与朝臣的关系,并不是后世那个包衣奴隶王朝那么悬殊。
大明是官员能喷皇帝一脸口水,清朝是官员要全程跪着回话……
与天下同乐,是大明开国以来的祖训。
大乐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有时候会几个时辰之久。
这个时间,就是百官大朵快颐的时机。
待到音乐奏完,就预示着宴会的结束。
这时候,皇帝若是离席了的话,就需要重新坐回位置上。
光禄寺的少卿,会上来抬走皇帝面前的桌子。
太监、宫女们上来,收走百官的桌子。
此时,百官还是不能离场的。
这时候,才是真正大饱眼福的时候呢!
有一个结束宴会的舞蹈,都是妙曼女子参演的,名叫《百花队舞》。
讲真,若是真的穿越,一定不能错过这个舞蹈,因为这个时候的舞娘,都是最漂亮的。
……
在轻歌曼舞之中,光禄寺撤御案,序班太监撤群臣桌案。
这个舞蹈的长短,是根据打扫现场的时长来表演的。
毕竟是几百上千人的大宴会,难免有人失手打碎了东西。
舞蹈时间若是短了,收拾不干净,那可就掉价了。
所以,这时候的舞娘,素质那是相当的高!
等到现场清理完毕后,百官需要按照班次,起身给皇帝行礼。
这叫行赞拜,大礼谢恩。
行礼后,仪礼司向皇帝奏告大宴已结束,圣驾请回。
群臣弯腰恭送,待皇帝起身离去。
……
说个题外话:国宴,在明代中期以前,是采用的古礼,跪坐进餐。
关于这个跪坐,后世有个误区,都以为——日本那种硬跪,就是华夏的跪坐。
实则不然。
在凳子普及以前,高级宴会跪坐的时候,是有一个类似于马鞍形的小马扎,放在屁股下面,用罗裙遮住的。
这个小凳子虽然能保证短时间腿不会麻,但是,依旧太矮,时间长了,还是会腿麻的。
古人跪坐后腿麻的搞笑记载,在古书中还能够看到一些。
唐朝开始,改进胡床后的靠背凳子已经出现,并出现在古画中,但是高端的宴会场所,还是跪坐为主。
宋代开始,国宴中逐渐将这个小马扎,换成了锦凳,也就是没有靠背的圆凳。
明朝时期,出现了带靠背的太师椅,也就是俗称的圈椅。
皇宫国宴时,又将圆凳换成了带方框靠背的椅子。
上图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下图宋徽宗赵佶《文会图》
赐宴过后,左良玉跟着百官,拜别皇帝,按照官阶的高低,纷纷出了皇宫。
等左良玉走到宫门口的时候,秦知恩却是迎头走了过来。
“左将军请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