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作者:火之虎vvvv | 分类:历史 | 字数:334.1万

第1289章 开中法被废的真相

书名: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作者:火之虎vvvv 字数:2245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6:49

商业税,可以以纸钞抵扣三成,农业税可以抵扣,买盐更是可以交纸钞!

甚至,朱棣还动用国家力量,大回收过一次!

这特娘是只管发不管收?

这不是扯得720度没良心屁么!

永乐二年,因为广东、福建、山东,人口都恢复过来,就连熬盐的灶户,也是如此。

熬盐的壮丁一多,盐业产量自然就高了。

而这里的食盐质量又不算太好,路途也不方便,因此,前来兑换的商人,就很少了。

商人一少,这三地的食盐,就堆积如山。

于是,朱棣下令:

“福建、山东、广东运司积盐多,命户部暂令民以钞中纳。”

也就是说,因为这三个地方食盐太多,朱棣特意允许百姓拿着纸钞,前往三地购买食盐。

朱棣的初衷,是解决盐场食盐挤压的问题。

人家表明了是暂行办法啊!

既然是暂行——

库存被清空之后,那不是就要废黜了么!

然而……

朱棣的皇帝生涯,是在对外征战的马背上度过的。

他打得蒙古北逃,却挡不住人心。

他那胖儿子,不知道是真傻,还是真聪明。

户部制定的法律成了这个——

“户部定例:福建、山东盐每引纳钞五十贯,广东每引三十贯”。

暂行办法,愣是被文官弄成了国策了!

关键是他那被吹上天的胖儿子,还默许了……

这么一来,拿着纸币就能去换盐,谁还苦哈哈的朝边境跑啊!

尤其是朝中的权臣。

原本繁琐的开中法,赚的都是辛苦钱。

他们顶多也就是安排几个小管事,去做了这件事。

皇帝竟然“允许”纳钞中盐?

还等什么?

冲啊!

普通商贾,哪里是大臣的对手。

这玩意最后到了谁的手里,大家都能猜得到了。

而朝廷呢?

——边军粮食少了,朝廷手中的纸钞多了。

朱棣天天忙着打仗,奏章都是文臣写给他的。

报上来的都是官府发行纸币太多,哪里会有人告诉他真相啊!

哪怕朱棣在永乐十九年,下令停止发行纸钞,并全力收回纸钞,依旧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的根本——在二十年前的那个暂行办法上!

日夜想着如何干掉黄金家族的朱棣,哪有功夫去翻了二十年前的旧账。

随之而来的大事,却是边军的缺粮问题。

边军缺粮,国家就不会稳定了。

实际上,要想改变这个问题,只需要按照朱棣圣旨的本意执行就可以了!

然而,此时交钱就能买盐的盐商,早就成了权臣的私属!

这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庞大到朱棣都不敢去动的力量!

长此以往下去,国家必然被玩坏!

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终于决定动这个问题了。

于是,朱棣准备把交钱就能领取食盐的“纳钞中盐”,改为“以钞中盐”……

这次改革究竟是什么,史书上并没有任何记载。

按照明朝交税的思路,很可能是三成交纸钞,七成以银子支付,也就是银、钞按照一定比例缴纳,来进行结算。

然而!

动了大蛋糕的皇帝,只有死路一条!

这特么多大的利益啊!

这时候的纸钞,已经被文臣玩到了价值暴降到面额的三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盐几乎全是白捡的!

这个利益,一点都不比航海贸易少!

试想一下,哪怕是进价和售价只相差一倍——

这就是58倍的暴利!

58倍啊!

文臣还不要疯了!

皇帝想要动豪门?

死去吧你!

于是——

就在这一年,朱棣暴毙北征途中。

至此,“纳粮开中法”与“纳钞中盐法”,就成了国策。

皇帝只有妥协,不能改进。

谁改谁死!

开中法的第一次被玩坏,是正统初期。

也就是三杨当政这几年。

正统二年,至正统五年,三杨在开中法参与者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接连两次修改《开中法》。

原本按照老朱制定的办法,盐商要亲自赶至边关、亲自赶至盐场,亲自赶至售卖区域。

(最后这一点,是为了交回盐引,获得下一次开中法的机会。)

也就是说——老朱将开中法,制定成了“赚辛苦钱”。

若是严格执行老朱的办法,豪门还真看不上开中法这一点利润。

因为实在是——太特么费事了!

试想一下,用一双脚,从内地走到边关长城附近,再走到沿海盐场、然后在走到内地卖盐。

这一趟走下来,最少七八个月时间。

扣了人吃马嚼——

还特么赚不到一倍的利润!

权臣会在乎这点银子吗?

来一个冰敬、碳敬,就不止这一点啊!

更别说——照例漂没……

就算是朱棣疏忽之下的那一次,开中法依旧没事。

因为食盐质量最好、运输最方便的两浙、两淮盐场,不在“交钱买盐”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苦脚商人的核心竞争力还在。

只可惜,遇上了三杨时代!

三杨通过推出“常股”、“兑支”、“存积制”、“代支”,将手伸向了非山东、福建、广东的其他盐场。

也就是说,主要针对的就是两浙、两淮的上等海盐。

这是砍向开中法根基的最重要一刀!

因为这里的盐最好,是百姓都爱买的高竞争力产品!

这一刀下去,边军的粮食问题,就开始不绝于史书了。

更绝的是——三杨拿走了军队手中的粮仓!

这特么就要命了!

到了弘治年间,叶琪再次砍向了开中法。

他规定盐商只需要缴纳了银子,就可以购买盐引!

至此,开中法彻底被玩坏。

分包的存在,就是朝廷花销的倍增。

底层苦哈哈手里落的仨瓜俩枣,上面支付的,可是以小目标为单位呢……

……

从此,大明粮价,尤其是北方粮价,开启了暴涨模式。

最后,至崇祯十四年,终于达到了历史顶峰——杂粮一斤粮食,一两银子!

到了万历末期,袁世振一招《十字纲法》,使得盐商成为世袭的私家传承制度。

至此,盐商们父死子继,过上了皇帝都过不上的美好生活。

那么,成为盐商的这群人,会是谁呢?

苦哈哈走脚商人张三,能拿到这泼天富贵吗?

想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