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到清朝成李卫

作者:天空观鱼 | 分类:历史 | 字数:120.1万

第320章 继续整治盐务

书名:穿越到清朝成李卫 作者:天空观鱼 字数:2185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7:17

刚回到杭州,李卫的几个学生就找了来,向他汇报了关于盐务上面的问题。

本以为盐务是自己的最拿手的老本行了,这几个学生也都是经验丰富,对各项工作熟悉的很,可没想到情况依旧是不乐观。

从财政上面来说,盐务是浙江最大的收益项目了,万不容有失。比起云南来,按说这里应该要更容易治理和掌控才是,可根据几个学生的描述来看,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一连几天,李卫都在听来自各地的盐务报告,为的是找出原因,想出治理的办法。

开玩笑吧!爷连云南的盐务都搞得明白,两浙再难还能比云南更夸张吗?

与云南不同的是,此时全国的盐务经过雍正的整顿,清理清朝从定鼎关内以来的一系列积弊,和盐政有关的是清理盐规。

盐规和其它陋规一样,属于法定以外的官员收入,有的合理,有的只是加重人民负担。雍正已经对这一积弊进行改革,将合理的归公,不合理的蠲除。

至于两浙盐政,李卫总结下来就是两点问题,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两大弊端。

一是浮派病商,二是私盐误课。

光是浙省额引盐有七十一万引左右,票盐十万引左右,引课从一钱九厘至四钱二厘不等。如果将此数目的盐规均摊,则每引增费三钱有余,和正项引费持平甚至超过了平均水平。浙商资本不如淮商资本雄厚,再加上甲商将本来够多的盐规进行浮派,真是苦不堪言。

有些地方连一引也销不出去,官盐难销的根本原因是它的价格太高,百姓负担不起。而官盐价高主要是由于盐商要将他们所承担的高额盐课和浮费计入成本,转嫁给食盐之人。

所以 当先最重要的就是要裁减浮费。

好在这几个学生将所有的信息都采集的很全面,让李卫对两浙各种名目繁多的陋规和浮费很快掌握,并开始进行了彻底的清查,减免了其中很多不合理的部分。

以前浙江的盐政噶尔泰曾经题定过,浙盐每引输脚价银七厘。但是李卫发现盐规中已有每引六厘的纸朱路费,所以蠲了此项。

李卫相信,经过自己这么大张旗鼓的削减费用,商人的负担一定会减轻很多,行盐资本就会更充足。官盐的价格自然就会下降,竞争力就更强,这些对完成国课和抑制私盐活动都大有益处。

接着就是需要疏销官盐,两浙的盐很多,远不是云南可相比的,但受限于制度约束,省各州县有在额引之外可以多销的,有仅能完成任务的,还有的是片引不销。

其实从前的官员也有过李卫这类似的想法,无奈恐于禁例,不敢据实,故将不销之引移于多销之地,仍照原额奏报。

李卫直接一份折子递了上去,将情况略加说明,然后不等四爷回复,就开始先行颁布命令。

既然将两浙的盐务交给了爷,那就别管爷怎么去做了。总不能不给牛吃草,还指望着要爷这瘦干巴牛非挤出奶来吧?

李卫不为成规所囿,因地制宜,采取措施进行疏销的命令,让各级官员都捏了一把冷汗。要知道,这可是没有经过皇帝容许过的,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事,惹得皇帝不高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毕竟才刚刚发生了汪景祺和查思亭的事情,两家的悲惨结局让人想想就感到胆寒。

可李卫却拍着胸脯向所有人保证道:“你们就给爷把心都收到肚子里去,爷说的话就等于是四爷说的话,四爷还没说啥呢,你们担心个屁啊?有任何事情,都由爷一力承担,与你们毫不相干就是。你们只需服从命令,好好干活,凡是疏销官盐成绩好的,爷给你们记功,就等着高升吧!”

见李卫如此说,众多官员也打消了害怕的心思,反正不用他们来承担可能的后果,那就干呗。听说李卫曾在云南时就提升了很多官员,绝对说话算话,既然有高升的诱惑在又不怕被制裁,那就没什么可顾虑的了。

私盐误课这件事是连李卫都没想到的,本以为收拾了沈氏集团后,浙江的私盐情况会大为好转,毕竟两浙其实已经没有大的私盐团伙组织了。

但也正是由于没了沈氏集团,一些新的势力却看准时机,在这个实力空缺处,开始于暗中悄悄的发展势力。

李卫不由得拍了拍脑袋,自己还是大意了。

浙江的民风彪悍,自己怎么把这给忘了?只要是有利益在,就没有不敢出头以身犯险的人。

看来还是震慑度不够,杀的人太少了,没能吓着他们,妈的!真当爷是吃素的吗?

私盐的存在固然是由于盐法盐政有弊,但是又要看到,在任何现行制度下,都会有违法之人危害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秩序,予以必要的打击是正确的。

私盐误课,主要体现在引盐的销售量上。

两浙地方辽阔,其中有近场之处,私贩繁多,惟苏松等府属及太仓所辖之县为甚,浙省的海岸线曲曲折折,盐场分布广泛,许多地方地近场灶,百姓图便宜买食私盐的情况很普遍。

所谓“民灶杂居,向来图买食贱盐。”

灶私是私盐的一大来源。

李卫深知,灶户偷漏私盐一是因为生活贫困,二是因为两浙商人的资本不足以将灶户所产盐斤全部收去。灶户有盐余剩,安能枵腹以待而不肯售与私贩?

因此,他倡导两浙的灶丁银摊入地亩以减少灶户的负担,设立盐义仓对遭受灾害或生活艰难的灶户提供赈济与借贷。

最重要的是他奏请动用公款收盐,这样做可以使灶户的生活有保证,减少贩私行为,两浙地区自此有了发帑收盐之举。

擅自公款收盐,虽说已经上奏,但又是在没有经过皇帝默许的情况下就先行开展的,所有的地方官员全都惊呆了。

这李卫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你丫就不能等等吗?等皇帝的旨意下发了以后在实施不行吗?

急什么啊?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李卫的压力之大,又岂是他们可以想得到的。光是治理海塘所需消耗的财物,那就是天文数字了。

所以对李卫而言,打击私盐这根弦,一刻都不能放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