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作者:老牛俊 | 分类: | 字数:360.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5章 出征大军
崇祯七年二月十三日,榆林城。
天色刚亮,城内就奔出多匹快马。
这些快马带着陈奇瑜的急令,前去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广五省,急召各省总兵及总督,到河南陕州汇聚,共同商议剿贼事宜。
待那些快马奔出榆林城后没多久,城内又有大批的人马涌出。
为首的正是五省总督陈奇瑜,只见他骑着高大战马,身披明亮铠甲,腰挂华丽宝剑,一副好不威风的模样。
其身后跟着延绥镇的一众文武官员。
众人一路骑着战马坐着马车,前往明川河边上的驻军大营。
此次前来榆林城的大军共有四支,兵马八千。
除了刘博源率领的三千兵马外,还有神木道兵备都任派出的两千人马,统帅的将领是神木道参将刘迁;靖边道兵备魏士前派出的两千兵马,统帅的将领是靖边道参将夏镐;榆林卫出兵一千,统帅者是指挥佥事李耀,曾经的威武堡千户。
另外还有参将贺人龙的一千兵马及总兵尤世禄的两千兵马。
此次出征的兵马共计一万一千人。
营门前。
刘博源与参将刘迁等人早已在此等候着。
见到陈奇瑜一行人到来,刘博源等人连忙上前见礼,并高声叫道:“下官见过陈督臣!”
陈奇瑜微微一笑,随即翻身下马,温声道:“诸将请起!”
“谢陈督臣!”刘博源等人回道。
见礼过后,刘博源等人退至左右两旁,引着陈奇瑜一行人来到了军营内的校场。
此时的校场之上。
一万一千名士卒已经全部集结完毕。
他们泾渭分明的列成五个阵营,由各自的将领统辖着,彼此互不干扰。
刘博源等人引着陈奇瑜,登上了校场前的点将台,随后便退至一旁,等待着陈奇瑜的讲话。
陈奇瑜走到台前,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站立的士卒,内心不禁升起一股大权在握的满足感。
想他陈奇瑜二十六岁就中得进士,为官十五载才做到右佥都御史之职,巡抚延绥。
现如今又凭借着剿灭延绥镇的流贼有功,得皇上赏识,委任五省总督之职。
可谓是权高位重。
“陈督臣,该点卯了!”
这时,尤世禄打断的陈奇瑜的自感,在他的背后小声的提醒道。
陈奇瑜点头,轻咳一声,接过尤世禄递来的军册,开始点兵察将。
随着陈奇瑜的喊名,一个个将官走出阵列,上前应声领命,并禀告自己麾下所统带的兵马人数。
一刻钟后,点名完毕。
一万一千名士卒俱都到场。
陈奇瑜收起军册,再次望着台下挺直身姿站立的士卒。
所有的士卒全都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目光静静地望向点将台。
随后,陈奇瑜开始了出征军誓(大家可以理解为战前动员大会)。
一番鼓舞士气,凝聚军心的话语说完后,陈奇瑜当即面色变得严肃起来。
只见他大喊道:“开始祭旗,将流贼拉上来!”
很快,几个被五花大绑的流贼被官军押解了上来。
“跪下!”
“给我跪下!”
几名流贼知道自己离死不远,都在奋力的挣扎着。
然而,流贼的挣扎毫无作用,被官军按倒在地,动弹不得。
“流贼肆虐,祸害百姓,危及社稷,今本督奉皇上之命,率大军出征,围剿流贼!”
“今日拿尔等首级,以祭大旗!”
“行刑!”
待陈奇瑜将祭旗誓言讲完,行刑的官军立即挥舞起手中的大刀。
刀光闪过,几名流贼的首级落地,鲜血溅满四周。
拿流贼的首级祭完旗后,出征仪式这才宣告结束。
陈奇瑜当即抽出腰间宝剑,剑锋上指,大喊道:“出征!”
大军得令而动,慢慢开出军营。
打头阵的是参将贺人龙的一千官军,其中大多以骑兵为主,他们的主要责任是作为大军的先锋及斥候。
再往后则是陈奇瑜新组建的标营。
标营人数不多,才五百人马。
但他们大都是由陈奇瑜的家丁组建而成,人人身披铁甲,手拿精良武器,且全是骑着战马前行。
他们持着总督旗牌仪仗,上书有“兵部右侍郎”、“总督陕、晋、豫、川、楚五省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等等各色旗牌开道。
旗牌的后面,是一杆巨大的红底黄字大旗,旗帜上书写一“陈”字,大旗之下,是几十名身材魁梧的护旗家丁。
待到护旗家丁走过后,陈奇瑜便下了点将台,骑上亲卫牵来的战马,随同标营一同出发。
大股大股的军队开出军营,走上了官道。
官道的两旁,是密密麻麻前来欢送的百姓。
百姓们见到陈奇瑜的旗牌开来,立时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之声响个不停,而后又有锣鼓之声齐鸣。
一名颇有威望的乡绅老者拦在了旗牌仪仗前,手中端着盛满酒水的大碗,躬身高声道:“陈督臣,这是老朽亲自酿的柳林酒(现在称西凤酒),还请陈督臣一饮!”
“一来是感谢陈督臣为我延绥镇百姓谋的减税减赋之利,又平定贼匪之患,保境安民。”
“二来是祝愿陈督臣此次出征平定流贼,必能获得大胜!”
旗牌仪仗后的陈奇瑜见状,连忙翻身下马,快步来到老者身前,双手扶起老者,满脸微笑的温声道:“张老,您快快起身!”
虚扶起张老后,陈奇瑜接过了张老递来的大碗,对着张老及官道两旁的百姓道:“感谢诸位父老乡亲前来欢送,这碗酒,本官干了!”
说着,陈奇瑜一口喝完了碗中的酒水。
四周的百姓立即大声呼唤,并高声喊道:“祝愿大人此番出征,必能平定流贼!”
“好!此番出征,必能平定流贼!”陈奇瑜连连抱拳回应。
......
从延绥镇榆林到河南陕州,一千二百多里的路程。
大军先经米脂县过,后至绥德,再到延安。
到了延安后,已是走了三分之一的道路。
大军也开始显的有些疲惫了,行军速度也没有初时的那般快。
毕竟每天披甲戴胄,负重几十斤在身上,谁也受不来的。
但是对于刘博源的威武军来说,这丝毫影响不了他们的行军速度。
以至于在后来的行军中,刘博源的威武军逐渐替代了标营的开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