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作者:老牛俊 | 分类: | 字数:360.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17章 讨要好处,抵达洛阳
看着书信上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堆的大义之言,并还在书信的末尾处许以重赏的口头之诺,这不禁让刘博源心中暗自摇头一笑。
这河南巡抚李仙风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妄想凭着这一封空头支票般的书信,将他刘博源留在洛阳。
要知道,刘博源此次领兵出征,是奉崇祯皇帝的旨意,前去杨嗣昌的帐下听令,参与围剿张献忠等流贼。
至于河南的李自成等流贼,哪里是刘博源所能管的。
停留在孟津县休整几日,也只是看在粮草的供应份上。
不然的话,刘博源早就领兵南下了,怎会在此逗留了几日呢。
看着刘博源放下书信,孟津县令满脸期盼的问道:“刘将军,信中巡抚大人与你相商之事,不知你如何考虑?”
刘博源故作皱眉之色,一脸难为情的道:“巡抚大人与本督相商之事,本督心中其实也想出兵相助,共同应对流贼。”
“可是,如今本督已奉皇上谕旨,前去杨督师帐下听令,参与围剿张献忠等流贼。”
“刘将军,若是你因此事而担忧的话,那大可不必。”
“巡抚大人已在信中说的明白,只要刘将军在此休整几日时间,待到巡抚大人所请奏折送往京师,得到皇上的同意之后,那刘将军就可堂而皇之的留在此地!”孟津县令轻声一笑,对刘博源劝道。
“这......”
刘博源依旧做出一副为难之色,无奈道:“话虽是这么说,但若是杨督师催促的急,本督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啊!”
“刘将军不必过多担忧,这一切都有巡抚大人出面摆平,刘将军只需领兵驻守洛阳即可!”孟津县令又继续劝道。
“既是如此,那本督愿领兵驻守洛阳,共同应对流贼。但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督军中粮草即将耗尽,也不能眼看着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吧。”
“这一应粮草消耗,各项支出,都需要大量的钱粮......”
说到此处,刘博源目光炯炯的看向孟津县令。
“这......刘将军,巡抚大人不是已在信中说的明白,事后必定给予重赏吗?”孟津县令为难的道。
“事后给予重赏?那岂不是要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吗?”刘博源故作气愤的道。
孟津教谕急忙开口问道:“刘将军,不知您需要多少粮草?”
“本督也不会多要,就先按照供应一个月的粮草所需,粮草一万石,白银二十万两。”刘博源狮子大开口道。
众官员闻言,皆是面色大惊。
孟津县令苦劝道:“刘将军,您要的粮饷也实在太多了。就算是搜刮了整个孟津城,恐怕也只能堪堪满足刘将军的需求啊!”
刘博源皱眉,神色不悦的道:“若是王县令提供不了这些粮饷,那可向巡抚李大人说明情况!”
“如此,那也只能这样了!”孟津县令苦笑一声,随即点头道。
......
十二月十日。
孟津县令书信一封,将刘博源所提要求,快马加鞭的送到了巡巡抚李仙风的手中。
在看到刘博源所提要求后,李仙风当即变得神色不悦。
这刘博源好不识趣,他之前已在信中说的明白,待击退流贼之后,必定给予重赏。
可是如今,这刘博源竟然还与他讨价还价,要预支一个月的粮饷。
而且,刘博源竟然狮子大开口,要一万石粮草与二十万两白银,这简直让李仙风难以接受。
可转念一想,若是不给予粮饷的话,那刘博源还能领兵驻守在此吗,还有应对流贼的围攻吗。
在心中衡量了良久后,李仙风还是不得不答应刘博源的要求。
随后,李仙风去信刘博源,答应了所要粮饷的要求。
不过,刘博源所要的粮饷,直接被李仙风削减了三分之一,只给粮草三千石、白银八万两。
而后在当日,河南副总兵陈永福领兵三千,押解着数千石粮草与几万两白银,前往洛阳城。
......
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在收到河南巡抚李仙风答应给予粮饷的书信后,刘博源也没有耽误,当即领兵出发,前往三十里外的洛阳城。
大军上午出发,中午时分便已抵达洛阳城。
洛阳城,十三朝古都之地。
其繁华程度,自然要比之开封好上许多,在规模之上,也是开封城无法比拟的。
洛阳城有东、南、西、北四座城关。
这四座城关将洛阳主城围在其中,护住主城的安全。
刘博源从北南下,很快便来到了北关之前。
在北关之前,有着一道高达一丈的城墙。
这道城墙,被当地人称之为拦马墙。
在拦马墙的前面,还有一条宽两丈的护城河。
这护城河是引洛水而入,使得护城河没有干涸。
这道北关,是洛阳城的第一道防线,将有效抵御敌军的进攻。
当刘博源率领大军来到北关前时,早已有官员在此迎接。
河南府知府亢孟桧、河南总兵王绍禹、游击将军刘见义、前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巡按御史高名衡等数十名大大小小的官员迎了上来,对着刘博源抱拳作揖行礼。
刘博源见状,也是急忙翻身下马,对着面前的众官员回礼。
随后,在一番客套的见礼后,众人开始相互介绍身份。
待熟识了众官员的身份后,众人这才将刘博源迎进了城内。
从北关进入,再到洛阳主城,是一条一里多长的街道。
街道之上满是行人来往,店铺鳞次栉比,各种叫卖声也是不断。
当刘博源所领大军进入城中后,立时引起了城中军民百姓的围观。
“这是哪里来的官军,看起来好生威武啊!”
“说的没错,看这些官军行进间,竟是如此整齐划一!”
“你们看,这些官军竟然人人披甲,也实在太阔有了!”
“谁识字?念念这些大旗上写的都是什么?”
“大明都督府右都督、镇国将军、延绥镇总兵......”
“原来是九边之一的延绥镇官军啊!怪不得如此精锐!”
“果然,边军装备的火炮就是多。还有那些用红布盖着的,不知又是什么火炮!”
“......”
一路之上,满是前来围观的军民百姓,并对着延绥军指指点点,好生一顿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