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财神爷,老朱求我当帝师!
作者:河套大圣爷 | 分类:历史 | 字数:112.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56章 工厂选址
“额…”
闻言,刘秀尬笑了两声,想要应付过去。
明朝洪武年间给官员的配俸有两个分水岭,
一个是在洪武七年,老朱可能也是觉得官员俸禄太低了,决定给各级文武官吏赏田,
这个政策只实行了不到一年便被废除了,因为老朱觉得如此政策,会出现官吏与民争田的情况。
另一个就是在洪武十三年,清查了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制度之后,给官员的俸禄又进行了调整,
不再是用粮食发放俸禄,而是改成了粮食参杂着钞银发放。
史书上曾经记录了这么一句话,说,
自古官俸制薄,未有如此者。
便是说,没有哪个朝代的官员俸禄,能低到这种程度!
俸禄本身低也就算了,可这群官吏却连这点俸禄都不能完全拿到,
老朱还得把俸禄来回折色,这个月发粮,下个月发钞,下下个月粮钞掺着发,
大明宝钞,懂得都懂,民间根本不用这玩意,其通胀的速度简直快得离谱,等到后期,大明宝钞已经与废纸无异了,
虽然洪武年还没到这种情况,但是宝钞的贬值却是存在的,老朱将贬值的宝钞也当成俸禄发放,
可想而知,洪武官员心里是多苦了。
“陛下,您手下官员的俸禄,也算是前无古人,想必也后无来者了。”
刘秀苦笑两声,说道。
老朱如何听不出刘秀是在刺挠他呢,老脸一红,嘴硬道,
“给的钱也不算少了,反正绝对饿不死他们!”
刘秀闻言腹诽道,
是饿不死,但也仅仅是饿不死。
若是再豢养些门客下人,这点钱都不够大伙的吃喝,你说官吏如何不贪啊?
不过,刘秀也能理解老朱是咋想的,老朱平日里连蜡烛都不舍得点,是一路清贫着活过来的,
所以他觉得官员又不种地,又不干啥,反正是不能给大明创造物质价值,给他们发那么多钱干啥哩?!
够吃够喝就得了呗?!
还要啥自行车啊?!
老朱这个想法就算把所有帝王都捋一遍,纵观整个历史也是相当炸裂的,
他觉得官员是服务老百姓的,并且将这个想法付诸了实践,
尽管最后的效果,是差强人意的,但是这个观念也是超前了几百年。
但老朱没有算到人性。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老朱有这般道德高度,也不能强求所有官员都是这么想的,
刘秀可以确定,如果现在给洪武所有官员做个调查问卷,
问他们为啥当官,
百分之九十九都得说是为了名利。
只要是人,谁不想过上好日子?
这是人性,
而老朱非得逆着人性来,其结果也是大明贪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老朱的这个想法,还得一点点改,再说了,要谈也得私下谈。
刘秀笑道,“陛下说得是。”
朱元璋眼睛一闪,正色道,“秀儿啊,咱今天才发现,这群工匠还真挺有用的。”
刘秀闻言神色一振,好奇道,“陛下何出此言?”
“咱本以为工匠这东西有没有都差不多,毕竟不能像农民一样,给咱官府上税。”
“嗯。”刘秀点点头,这也是为何历史上工匠地位一直很低的原因,各朝帝王都有着相同的共识,
工匠这玩意没啥用。
朱元璋继续道,“但咱转头一想,咱用的那些东西,还都和他们有关系,耕地的犁,打仗的刀,就连他娘的出恭的夜壶,都得是他们才能做出来!”
“而且,他们只要能够更加…”
“创新。”刘秀补充道。
“对!创新!”老朱顿了顿,“这词他娘的真好!”
“只要他们能创新,让耕地的犁能多耕几亩地,让打仗的刀更加锋利,其影响都是巨大的!”
闻言,刘秀满脸喜色,霍然起身,行礼道,
“今日能让陛下想通这些,便是最大的收获!”
大明若是不想被西方弯道超车,最基础的条件便是人人都得重视工业、重视工匠,
而最初,便是要从老朱开始,
大明天子的想法,足以影响整个天下!
老朱笑道,“嗨!你这弄得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对了,吃饱了吧,跟咱走走去?”
“是,陛下。”
马三保作势要跟上,被刘秀拦住,刘秀转头向沈万三说道,
“合同的事,我回来之前便要办完。三保,这事很重要,你也多上心。”
沈万三、马三保二人齐声道,“是,老爷。”
刘秀点点头,跟着老朱走出了客栈。
老朱直接开口道,“你要弄这些玩意,没有个立足的地方咋行?有没有啥中意的地方?”
刘秀面露愁容,“还没找到。”
刘秀要用的地方,并不是几进几进的宅子,而是能放下几个巨大工坊的地皮,
虽然是古代,但吴地也是寸土寸金,不仅地皮贵,而且有价无市,
再者就是,刘秀买这么大块的地皮,官府基本是不会同意的,因为这是兼并的行为。
眼瞅着新马车、糖、酒都要制出来了,却没有对应的工厂、糖坊、酒坊。
刘秀愁啊。
有钱都花不出去,这咋整啊?
刘秀开口又说道,“不行,就只能在杭州府周边找找了。若是再不行,只能选更偏僻的地方。”
老朱似乎早就替刘秀想到了这点,笑问道,
“你觉得安庆府咋样?”
刘秀不假思索地答道,“安庆府好啊!我弄这个工坊,便是要安置流民。若是能在安庆府设厂,也省的流民舟车劳顿的转移。”
“更何况,安庆府是港口城市,工厂货品制好,出门便能贸易,节省了我大笔运输费用。”
“只是这安庆府哪有这么大的地皮能用啊?就算有,人家也不卖!”
老朱闻言,在心中暗自点了点头,
刘秀第一个想的是安置流民,这便是说到了老朱的心坎里,也是老朱支持刘家在吴地办商的根本原因,
而且,刘秀这小子说话也实诚,不藏着掖着,人家丝毫不避讳自己想要省些运输成本,
总之,刘秀这话老朱心里听着舒服,
老朱神秘一笑,“走,咱给你物色到了一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