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是幽州少主我怕谁
作者:从前有座大王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108.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11章 考核评分制
听见于谦这话,刘和不禁哑然失笑。
他很清楚,于谦提出这种请求,必然是他心中那股为百姓做事,大无私的心态,在作祟。
不然不会,明知道,其中有危险,还要请命前去。
略微思索了一下后,刘和回道:
“于谦,航海,不比普通水运,期间有太多不确定性,没有一定的水下功夫,和航海经验,是去不了的。”
“所以,孤劝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说点别的吧!”
若是别人,听见自家大王这么劝,必然改口。
可于谦不同,他犟的很,依旧说道:
“王上,臣就是知道其中有危险,所以臣才想去?”
闻言,刘和眼睛一眯,若有所思的回道:
“于谦,你这话中有话啊!”
“不敢欺瞒王上,这等利国利民的大事,臣觉得,若是只派一般兵将前往,必然会耗了钱粮,还没收获。”
“臣之所以请缨,就是看在这方面!”
刘和大笑:
“哈哈,于谦,孤很理解你,想为百姓做事的心。”
“不过孤派出的可不是一般人,以他们的能力,孤相信,就算真遇见了什么风险,也绝不会知难而退!
“所以,于谦你就放一万个心,老老实实,待在城中,做你的吏部侍郎。”
“相比于航海寻找作物,孤更看重你,刚正不阿的品质!”
“特别是眼下这个时节,你要是突然转调海军。”
“你让外面的人,怎么看孤!”
“你还让孤,怎么笼络天下贤才?”
听完刘和这番话,于谦想了想,觉得,确实也是这个道理。
当即也没再要求出海,而是转而说道:
“王上,臣此番奉命彻查,王上治下郡县,发现了一个问题,不知当不当说?”
闻言,刘和先是一愣,随即不禁打趣道:
“怎么,还有什么事情,是能让你这位于铁面感到为难的!”
“就是臣这次彻查,发现贪污达万贯者,几乎少有世家中人。”
“反而大多,是一向朴素的寒门中人,和往日的军中将领!”
“所以臣在想,王上是不是,定制一套方案出来。”
“不然长此以往下去,王上你哪怕,再想扶持寒门,恐怕也难得扶起来。”
听见于谦说起这事,刘和沉吟了一会,回道:
“怪不得,连你于铁面,都感到踌躇,迷惘。”
“原来是此事!”
“这点你放心,孤这三月也没白闲着,就此事,孤已经和文若,少伯他们讨论了数回。”
“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虽不说,可完美解决此事,但也算有一个成果。”
贪污之事,自古以来都无法避免。
所谓升官发财,便是这个道理。
此时听见刘和,竟然想出了方法应对此事,于谦顿时来了兴趣,追问道:
“敢问王上是何方法?居然能应对此事!”
“也不算能应对,只是能尽量的避免吧!”
“方法大体,和科举差不多,就是以三年为期,对各地官员,进行一个政治考核,然后给予优良差三种评分。”
“得优者,往上升,得良者,再观望一期,若还是良,则予以平调,若差,给予机会,再来一期。“
”最后一期若为优,上升,为良平调,为差,往下贬!”
“若开局直接为差,那就直接往下贬。”
闻言,于谦在心中,暗自思索了一番后,发现刘和此策,确实可行。
不但能促进官员办实事往上升,也能遏制他的野心,让他不至于在一地,或者升官后胡作妄为。
想到这里,于谦不禁赞叹道:
“王上果非常人,居然能想到,此种考核评分制!”
刘和笑了笑,没有做声,以他后世人的眼光,来看,这种制度,可谓,再简单不过。
甚至说一句。相当简陋都可以。
但就是这般简陋的制度,在刘和提出后,却是先后迎来了荀彧,范蠡等人,还有眼前于谦的赞叹?
想到这里,刘和心中,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暗想,多出两千年的见识就是好!
今套故,古用今,我一个搬砖的,都成了原创。
心里想是这么想,但刘和,可没忘记正事,当即再次说道:
“于谦,志才负责的科举哪里,还少了个人。”
“他说他想要你过去暂时帮下他。”
“不知你意下如何?”
于谦虽然作风清廉,不屑于介入党派斗争中。
但并不代表他不懂这些!
他很清楚,在这种时局下,刘和首次科举,必然会有不少贤才前来相投。
而且再加上,现在刘和手下,严重缺人。
这些中举的士子,必然会在刘和的安排下,立刻踏马入职,封官下放。
而作为这次科举的考官,必然估会得到难以估算的好处。
一念及比,于谦当即回道:
“回禀王上,臣愿意“”
闻言,刘和轻点头,回道:
“既然愿意,那你与政事堂,交接完毕后,就去寻志才吧!
“喏”
目送于谦走远后,刘和带着典韦来到了城外军营。
此时军营内,戚继光,正在与郑成功,浅聊练兵之事。
两人皆不知道,刘和会在此时到来,当即二人,直感心中一震。
随即立刻反应过来,连忙朝刘和行礼。
虽然自己召唤来的人,天生对自己有好感,有优势。
但刘和并未摆什么架子,反而很和气的,上前扶起二人,问候到:
“孤来之前,没有事先打招呼,没有打扰到你们吧!”
“没有,没有,王上来的刚好,某家和成功,刚还在说,都快一百天了,怎么也不见来个人看一下!”
刘和大笑:
“哈哈。”
“怎么,自己执掌一军不好吗?”
“难道,非要有人时刻盯着你们才好!”
听见刘和用这般开玩笑的口气,和他们说话。
戚继光,郑成功,心中不由对刘和起一种好感。
纷纷暗想,燕王礼贤下士,果然不假。
同时回道:
“王上说笑了,自己执掌一军肯定好,但某家和成功,初来乍到,王上便令我等,训练一军。”
“又不派人,在旁看管,所以某家和成功心中,难免有点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