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是幽州少主我怕谁
作者:从前有座大王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108.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00章 发放国债
“这件事,臣也想过,不过少伯说,有财政压力,所以臣便退而求其次,选择借商会的力量,来活跃,带动三州经济。”
刘和轻点头,望向范蠡:
“少伯,现在我朝财政,很困难吗?”
范蠡知道,刘和虽只是开口问他,财政上的问题,但下一句,绝对会是游说他,同意建立交易中心。
当即诉苦般的说道:
“陛下,您是不当家,不知当家的苦!”
“我朝财政,何止困难,现在基本上,就是入不敷出,每天都在亏损。”
“若不是陛下的基建维护,都是选用的军中俘虏,工部的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臣都想劝陛下,暂时停止基建,待经济复苏后,再行修建。”
闻言,刘和眉头紧锁,他清楚,范蠡话语中,虽有夸大之处。
但财政亏损,绝对是个不争的事实。
想到这里,刘和心中一动,觉得,此法应该可行。
于是说道:
“少伯,既然如此,那你就更应该支持,建立交易中心啦!”
“虽然,孤一直都说,让你们开源节流。”
“但你等,提出来的办法,从来都是想着怎么节省,从未想过如何开源。”
“而今,一个绝佳的机会,放在眼前,可不能错过啦!”
范蠡闻言,心中颇感疑惑,不由问道:
“敢问陛下,是何机会?”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听见这话,范蠡如何不明白,刘和的想法,当即继续诉苦的说道:
“可是陛下,财政,是真的紧张,臣手中并没有余钱啊!”
听见范蠡,两次说没钱,刘和知道,国库里,就算有钱,多半也不多了。
想到这里,刘和低叹一声:
“唉!”
“本来孤都想好了,由你户部前头,甄糜两家为辅,再加上河东卫家,益州吴家,在三州寻一地,做一个大型市场,当做南北物资的交流站。”
“让闲散商户,不必跑那么远,便可以拿到想要的物资,带回自身所在地。”
“同时,还可以借此,给那些预备役,找点事情做,让他们充当护卫,全程护送,在市场购买物资的商家。”
“甚至说,还可以把这点,当做一个卖点,吸引哪些有志从商,却苦于钱财,聘请车队的商人,前来此。”
范蠡被后世尊为商圣,在商家一道上,自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听完就和的话后,他立马便知道,这其中有利可图。
而且还不止一点点,无论长远看,还是短时间内,这都是个绝佳的聚宝盆。
想到这里,范蠡心动了。
他开始思考,如何以最少的代价,把这个市场建立起来,然后抓在自己手上。
但苦思半晌,范蠡心中,还是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于是,他索性不想了,决定把这个难题,甩给刘和。
“陛下,如你所说,这个市场建立,确实有很多利国利民的好处!”
“无论从长远考虑,还是就眼下时局而言,臣都赞同。”
“但国库中,实在拿不出钱了。”
“陛下,您看您能不能想个法子,把这钱变出来。”
闻言,刘和先是一愣,随即用一种,不敢相信的眼神,望着范蠡,一字一句的说道:
“少伯,孤没听错吧!”
“你竟然叫孤,想个办法,帮你把钱给变出来。”
“陛下,您没听错,是臣无能,陛下若是想责怪臣,臣恳请陛下,将臣下放,治理一方。”
闻言,刘和知道自己必须得用点,非常之法了。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稳住范蠡再说。
“少伯,国库无钱,并不怪你,是孤这几年,花的太大,步子也迈的太急了。”
“这样,孤有个点子,绝对能解当前之忧,缓解财政上的压力。”
“不过这笔钱,属于超前消费,不可妄用,日后还是要还的。”
听见要还,范蠡暗想,刘和不会是,打算动用他的私库吧!
不过转念一想,范蠡觉得又不可能,作为户部尚书,范蠡很清楚,刘和之前提出来的,盐场,互市等能生钱的点子,都是直接充公,给了国库,并未私留。
可除开私库,便只有从甄糜两家下手,可是甄糜两家,这几年,由于天下战乱的原因,也没有多少钱。
全靠原先的老底,以及刘和统辖范围内的生意,在撑着。
想到这里,范蠡不禁疑惑的问道:
“敢问陛下,是何办法,能在短时间内,筹集这么多资金?”
“办法很简单,就是发放国债!”
“让子民认领,等我们有钱后,再适当追加点利息,还给他们。”
“并给予这些人,一定的荣誉,让他们,有一种自豪的感觉。”
范蠡是个心思通透之人,听见刘和这话,顿时明白了刘和的想法。
但很快,他便想到了其中的弊端,不由说道:
“陛下,发放国债,确实能解燃眉之急,减轻我朝财政上的压力。”
“可陛下,您想过没有,若是届时,有人伪造国债凭证,该如何是好。”
闻言,刘和轻笑一声:
“少伯,这点你放心,孤既然说了出来,自然也想到了这点。”
“这也是孤,为何说,要给他们一定荣誉的原因。”
“敢问陛下,是何良策,竟能解此忧患?”
“办法很简单,将认领国债人的名字,立碑于城中,并登记造册,地方执一本,中央执一本。”
“陛下智计百出,臣佩服!”
“不过,陛下可有想过,发放多少国债!”
刘和沉吟了会:
“暂定十万万贯吧!”
“一贯起认领,将此事,通告各地方,让他们去办!”
“少伯,你就带队负责协调,另外再派于谦给你当助手,以防其中,有不法之徒从中牟利。”
“喏!”
“子扬,刻碑之事,就交给你工部了。”
“喏!”
见刘晔答应,刘和想了想,发现没其他事后,本欲就此散会。
可转念一想,这样做,未免有点不尊重,自己的大管家荀彧,当即问道:
“文若,近日朝中,可有什么,难断之事?”
荀彧摇头:
“回禀陛下,近日朝中,都是些琐事,并无大事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