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赵嫡次子
作者:风正竹轻 | 分类:历史 | 字数:431.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20章 初闻王家底蕴
听着李宪的问话,晋王赵钰当即愣在了那里,就像是李宪说的那样,这些年,他一直在追查,从没有过一丝的懈怠。
毕竟,这些事情,可都是涉及到整个大赵的安危的,尤其是太液池的落水案,更是差一点他们兄弟就没了啊。
故而,就在他赵钰有了属于自己的情报机构后,便暗地里开始探查了起来。
不过,因为这些事情,背后之人隐藏极深,手段异常高明,以至于这么多年下来,他终究还是不能完全的确定。
是,不可否认的,他确实得到了许多消息,也敲定了一些目标,但李宪既然如此问话,那岂不是说,他已然有了具体的目标了吗?
“李宪,告诉本王,这些事情背后的人是谁?是已然身死的赵宣礼,还是那王家的家主王诩?再或者,是其他国家的皇帝?”
一下子,晋王赵钰的声音,都变得急切了起来。
然而,李宪却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调整了一下心绪,自顾自的开始讲起了故事。
晋王赵钰有些急促,但终究还是收拢心性,和大哥一起,安然的听了起来。
大半个时辰的时间,李宪将自己知道的,和太上皇提前交代的,尽皆说了一遍。
而在李宪的讲述下,一些隐藏了数十年之久的隐秘,也一点点的在兄弟俩面前显露了出来。
“嘭!”
“王家,好一个王家啊!”
听着李宪的讲述,晋王赵钰拍案而起,怒不可遏的呵斥了起来。
不过,仅是下一刻,晋王赵钰的脸色就有了微微的变化,“李宪,以你所说,当年孤独家造反之事,都是这王家在背后撺掇的?甚至,老皇帝气血攻心而死,这也是王家和赵宣礼的手笔?”
李宪点了点头,这些隐秘,虽然间隔时间很久了,但这件事情,萦绕在太上皇心中数十年之久,他自然要探查个清清楚楚。
作为参与探查的人之一,他自然也是清楚的了。
“殿下,其实,除了当年之事外,我大赵还有很多事情,都是出自于王家的手笔,不过是他们隐藏甚深,不为外人所知罢了。”
“就以您当年太液池落水之事,虽然出手的乃是王贵妃,但后面出手遮掩掩护的,可也是王家之人。”
“什么,就连太液池之事,也都是出自于他们的手笔?”
“这,这怎么可能啊?”
“啊,不对,李宪,既然你都说了,当年太液池之事,乃是她王贵妃所为,可为何,父皇没有处置这个女人呢?”
“要知道,她已经是后妃了,哪怕是父皇忌惮王家,也不会全当没有发生过吧?”
“这里面说不通啊?还有外公,以他的性格,对于这等事情,他绝对不会容忍的?”
“难不成,这里面竟然也有什么隐秘不成?”
对于李宪的话,晋王赵钰虽然认可,但却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毕竟,都到了如今这个局面,他要是再不问清楚,那事情的真相可就真的没了。
对于晋王赵钰的质疑,李宪并不意外,毕竟,无论是谁,在听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恐怕都不愿意相信的吧!
诚然,王家确实是大赵第一世家,再加上传承千年,其底蕴更是深厚的可怕,这些人们都能理解!
但问题是,一个家族,纵然是再怎么可怕,也不会比一个帝国都强大吧,若是说曾经的大赵,实力比不上整个大赵的世家豪门,赵钰也不会反驳什么。
毕竟,当时大赵都要灭亡了,比不上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可要是说整个大赵,连一个家族都比不上,皇家九龙,连带着京都的朝廷栋梁,数十万精锐,都被一个还不是大赵最强的家族算计,这未免有些太夸张了吧!
据赵钰所知,之所以称呼王家为大赵第一世家,并不是因为他的实力强大。
而是因为王家家主王诩的率先表态,率先效忠朝廷,父皇为了表彰王家,才以朝廷的力量,帮衬王家,从而让王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赵第一家。
就这样的王家,何德何能,能够碰瓷祸及整个大赵的大局吗?
要知道,先太子之所以自废储君之位,最大的原因便是孤独家的反叛。
当时的孤独家,作为大赵最大的将门,其嫡女是先太子的太子妃,独孤家主更是以太尉的身份,足以名义上掌控整个大赵的军队。
就是这样的家族,明明是先太子的死忠,更是他坐镇京都,威压天下的底气,然而,不过一夜过去,孤独家族的造反谋逆,就被轻易地做实。
甚至,连先太子都没来的及出手相救,整个孤独家族,就顶着造反的罪名,被诛杀殆尽。
当年的王诩,有这个实力和底气?
或者说,当年的王家,真的能够做到这一切?
能够以一家之力,撬动整个大赵?
这里面要付出的东西,以及那周密的算计,和无与伦比的实力,可都是及其可怕的啊。
毕竟,这要是疏漏了一点,整个王家可都会被清算的干干净净,甚至来说,以当时混战的局面,若是漏出马脚,恐怕太原王家一个活的都留不下来吧!
“殿下,您先入为主了,太原王家,传承千年,乃是大赵世家当中,传承时间最久的家族。”
“人家经历了三朝,近乎于在每一个朝代,王家都会达到巅峰。”
“面对这样的家族,无论您如何高看他们,恐怕都不足为过吧。”
“您真的以为,这样的家族,就仅仅是占据了一个太原吗?”
“说句夸张的话,就以末将所知,以王家这些年的底蕴,不光是大赵,恐怕这世间诸国,恐怕都有王家的身影吧!”
听到李宪的话,皇帝赵乾和晋王赵钰都沉寂了,今夜之前,对于王家这个第一世家,他们虽然很谨慎,但却并没有达到会莫若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