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赚大钱
作者:何物阿花 | 分类: | 字数:216.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77章 好饭不怕晚
江南的冬天总是那么潮湿而又阴冷,入冬之后就雨雪不断,几乎看不到什么晴天。但是今年却与往年大大不同,连小寒时节都已经过了,却再也没有见过一片雪花,天气却冷的出奇。
到了庚辰日这一天,终于阴沉起来,看样子是要下雪了。
寒冷的西北风从低空当中掠过,发出呜呜的怪声,虽然已经披上了厚厚的皮裘,还是冷的彻骨。
当陈长生来到陈石基署房的时候,这位太监督事正百无聊赖的烤着火呆呆的出神,也不知到底在想些什么。
“陈督事……”
“哦,陈指挥啊,有什么事情吗?”
“也没什么事情,就是过来看看……”说话之间,陈长生不动声色的环视了一下四周。
陈石基陈公公顿时心领神会,马上装模作样的咳嗽了一声,对身边的那两个小太监说道:“你们先下去吧。”
“是。”
秉退了那两个小太监之后,这位太监督事这才说道:“左右已无闲杂之人,此间只有你我,有什么事情可以说了……”
陈长生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默默的从袖筒里抽出一封书信,递给了陈石基。
陈石基打开了信封,从中抽出信纸只是略略的看了两眼,就猛然甩开盖在膝头的毯子,猛的一拍大腿:“好,好,好,真是太好了。”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呀。”完全就是因为过于激动的缘故,陈石基那张因为保养的很好娇嫩如同妇人一般的脸庞泛起了一抹病态的潮红,活像是个捡到了金元宝的叫花子一般兴奋的大叫着:“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也……”
这是陆琦贤的亲笔信。
在这封书信当中,陆琦贤仔仔细细的描述了一些“漠东大捷”的具体情形:他们前脚刚到阿巴哈尔,还来不及具体做点什么呢,帖木儿汗的骑兵就发动了一次突袭。
在这次战斗当中,赵深赵将军临危不乱,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天赋,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迅速集结了漠东五部联盟的五千多人马,击败了帖木儿三千铁骑。
以五千对抗三千,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其实这里头的艰难就算不用陆琦贤详细描述,陈长生和陈石基也能理解。
所谓的“五千人马”,其实就是赵深临时组织起来的,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各个部落的牧民,还有一些干脆就是那些工匠和力夫。
在空旷无遮的大草原上,能有用一群乌合之众击败帖木儿的正规军,虽然仅仅只是两千骑兵,那也是一场辉煌大胜。
在这场战斗当中,陆琦贤以及安北卫的那一百来号人,其实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他们只是负责镇守阿巴哈尔,顺便发挥了一点侦查和协助的功能。
但这已经足够了呀。
功劳这种事,并一定要真的在战场浴血拼杀,全看捷报上怎么说了。
“正是因为我们安北卫的人死死的镇守住了后方,赵深赵将军才有机会放心大胆的在前方用兵”,这样的说法完全行得通。
更要紧之处还在于,陆琦贤亲自深入大漠,联络过左近多尔哈部,这就是实打实的战功啊。
其实只要好好的想一想就可以知道,陆琦贤他们才刚刚到达阿巴哈尔没有多少时间呢,就仓促迎战,能够发挥的作用肯定不大,但作用不大不等于没有作用。
漠东联盟已经存在那么久了,迟不打胜仗早不打胜仗,安北卫的人一到就打了一场大胜仗,这就足以说明安北卫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啊。
不管这场胜利到底是怎么来,至少安北卫有一份功劳,这恰恰就是陈石基最需要的。
“陆副指挥在书信中提起,说赵深赵将军正在乘胜追击,准备把东边和北边的三个部落并入联盟范围……”
把漠东五部拓展成为漠东八部,这事赵深早就对朝廷提起过,但真正到了操作阶段,却有了安北卫的介入,刚好可以分润一部分功劳。
无论在哪一个时代,信息本身就是巨大的战略资源。
能够提前知道千里之外草原上的信息,而且这个信息还是自己人发过来的,这就让陈石基占据了先手的优势,他可以利用这个信息差做很多事情呢。
“孙成岩孙指挥也不是外人,但他终究已不在安北卫了。”陈长生笑着说道:“孙成岩孙指挥执掌大漠以东,他肯定也会给朝廷发一份捷报。不过他的捷报肯定要晚一些……”
孙成岩虽然没有参与到这场战斗当中,但他毕竟是那边的最高军事长官,一定会等到战斗全面结束之后才会把捷报发给朝廷,可能会晚三五天,也可以会晚十天半个月,具体还要根据战场形势而定。
有了这个时间差,陈石基就可以从容布置了。
“我知道该怎么做。”在这个时候,陈石基立刻就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果断:“我这就写一份奏陈,立刻交给万岁爷……”
“这一次,总算是能盖过锦衣卫一头了。”
安北卫的北边的战斗中有了功劳,看起来好像是安北卫的胜利,可以压过锦衣卫一头。但是对于陈石基本人来说,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盖过李芳李公公,对于他的将来以及整个内官监的将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具体应该怎么操作,他比谁都更加清楚。
说干就干,陈石基马上写好了一份奏陈,当天晚上就送到了宫中……
和想象当中的情形完全不同,这份奏陈就好像泥牛入海一般,并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一直到七日之后,当孙成岩和赵深联名上奏的捷报真正发过来的时候,众人才终于知道了发生在千里之外的这场战争。
毕竟孙成岩是那边的最高军事长官,所以还是以他的捷报为准。
在这份捷报当中,孙成岩把一场战斗的胜利吹嘘成了一场战役的胜利,把击溃三千敌军说成了歼灭三千蒙古铁骑。
虽然“歼灭”和“击溃”都是胜利,但意义却绝不相同。真要是能够“歼灭”三千蒙古铁骑的话,至少要战胜一万蒙古大军才有可能实现这样的辉煌战果。
孙成岩手下拢共才五千多人马,怎么可能战胜一万多蒙古精锐大军?再者说了,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怎么可能事先连一点点的征兆都没有?
那是一万多蒙古铁骑呀,再加上辅兵和动员的人数,少说也得好几万了。就凭一个孙成岩,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出这种战役级别的胜利。
但孙成岩就是敢这么吹,并且一点都不担心会把牛皮吹破。
因为战果就摆在那里:拓地千里,又征服了三个很大的部落,把漠东五部联盟拓展成了漠东八部联盟。
“拓地千里”说法肯定有不小的水分,但拓展三五百里肯定是有的,毕竟那边地广人稀嘛。而且刚刚征服的那三个蒙古部落规模确实不小,顿时就让漠东联盟的实力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有了这些东西作为支撑,无论孙成岩怎么说,就算别人怀疑他在夸大战功,也得接受他的这个说法。
而且,在孙成岩和赵深的捷报当中,除了例行的上奏和请示以及以及政治上的事宜之外,还专门提到了安北卫的“贡献”,甚至还点了几个安北卫的人的名字。
按照孙成岩和赵深的说法,安北卫的副指挥陆琦贤“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甘冒奇险”的亲自披挂上阵,冲破敌军的重重包围去联络各部人马,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真是居功至伟。
陆琦贤他们那些安北卫的精锐肯定在战争中发挥了点作用,但他们那么点人不可能决定战争的走向,之所以着重夸耀陆琦贤等人的功劳,一来是因为赵森会做人,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则是孙成岩原本就是安北卫的老领导,就算陆琦贤等人没有尺寸之功,也会分一点功劳给他们的。
除了向朝廷报捷之外,孙成岩和赵深还联名上奏:准备在今冬发动更大的攻势,尽可能的把漠东联盟的势力范围拓展到巴尔斯河一带。
这绝对是一个极其宏大的战略构想,以赵深和孙成岩的实力,他们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二人提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不做事实上的军事战略,因为那根本就不可能。只是利用影响力尽可能的统合漠东各部,在东蒙古一带形成一片比较亲大明的势力范围。
朝廷立刻授孙成岩昭武将军衔,而赵深则是怀远将军。
不管怎么说,孙成岩都是早在“燕王时代”就追随朱棣的“旧部”,给他一个高高的头衔完全就是情理之中。而赵深的资历却远远不如孙成岩,但却仅仅只是和孙成岩差了半级,顿时就成为永乐朝最年轻的将领。
以赵深的年纪,哪怕他以后不做什么,只要不犯大错,哪怕仅仅只是单纯的熬年头,也能在十年之内成为执掌一方的大将了。
但是,对于安北卫的封赏,朝廷却连一个字都没有提起。
对于这种状况,无论是陈长生还是陈石基,都不觉得奇怪。
确实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毕竟他们不是一线作战人员,就算是有所奖赏也会稍晚一些。
好饭不怕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