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赚大钱
作者:何物阿花 | 分类: | 字数:216.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38章 祈福
初升的朝阳就好像一盏浑圆的宫灯,喷薄出万道金光,为高佛堂的琉璃瓦蒙上了一抹神圣的光辉。
在数量众多的皇家佛堂之中,唯有位于慈宁宫后面的这一座最为恢弘壮阔。因为当年的孝慈高皇后经常在此礼佛,故而被称为“高佛堂”。
今日的高佛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热闹,因为刚刚从龙兴寺请来了好几十位得道的高僧。
龙兴寺,又名皇觉寺,这座寺庙和大明王朝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想当年的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就是在龙兴寺出家的,故而得名。
一身盛装的太子殿下虽然因为过分肥胖而行动不便,这个时候也早早的下了车马,甩开在两旁服侍的侍从,双手捧着一匣宝经,郑重其事的交到慧安神僧的手中:“这卷《金刚经》乃是我刺破手指用血书写而成,唯愿母后能够健泰安康。”
《金刚经》号称是“诸经之母”,最是妙用无穷。时常诵读可以消灾解厄,免受三灾之苦,可以寿命悠长得无量功德,乃是祈福之时必然要用到的宝经。
尤其这本经书还是太子用指尖血作墨书写而成,足见虔诚之心,必然可以保佑皇后身体康健。
慧安神僧双手取了这卷金刚血经,纳入到一尊一人多高的玲珑佛塔之中。
这个法号慧安的老和尚竟然没有对太子行礼,完全就是因为此人的身份极其特殊,乃是永乐皇帝的“龙替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朱棣本人,所以根本就不用向太子行礼。
众所周知,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做过和尚,算是和佛门有缘。而且大明王朝国号当中的这个“明”本就和佛教有关,所以人们都说朱元璋是佛家子弟,这句话虽然不准,但也不算错的太离谱。
当再怎么和我佛有缘,做了皇帝的朱元璋也不可能常伴青灯古佛,所以就找了一个替身代替自己去伺候神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龙替僧”。
朱棣登基之后,当然要遵循这个“传统”,他也有自己的“龙替僧”——就是眼前这位慧安神僧了!
为了祈求皇后的病能够尽快好起来,太子不仅书写了血经,还亲自主持这次“祈福大典”,又有龙替神僧为皇后诵经,想来一定能够得到神佛的保佑吧。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嘱诸菩萨,汝今谛听……”
在慧安神僧的诵经声中,数量众多的僧人纷纷齐声唱诵,佛家梵唱之声顿时连绵如海,高佛堂内外顿时一片肃穆庄严的景象,仿佛人间佛国一般。
早已经沐浴更衣斋戒三日的太子手捧香烛,以前所未有的虔诚姿态迈步向前,一步一拜三步一叩,面色肃穆神色的拾阶而上,来到宝殿之内,双膝跪倒在巍峨庄严的金身佛像之前,喃喃祈祷:
“祈诸佛之祥光,集四海之颂扬,唯愿曼陀雅华慈悲无量。求我母身康体健福寿安康,若又灾厄,皆降临于我辈身上,善信之人朱氏高炽者情愿应之……”
希望漫天诸佛保佑我的母亲身体健康,要是一定要降临灾祸的话,请把灾祸降临到我的身上,这样的祈求之语,是何等的纯孝,又是何等的感人至深!
跪拜祈求之后,太子朱高炽又献上了香筒、法物、供器等等礼佛之物,然后亲手为所有的佛像披上了或是玄黄或是大红的“佛装”。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到了最关键也最要紧的“添油祈寿”环节。
佛像旁边有一口巨大的铜缸,这口缸足足有四尺多高,光是直径就有合抱粗细,里面装满了灯油,一根硕大的灯芯正烧的熊熊烈烈。
按照故老相传的说法,这盏“佛前灯”就是皇后的“本命灯”,只要灯火不灭,皇后就会寿数不尽。
这当然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迷信说法,光是看一看这口大铜缸的个头还有那满满的一缸灯油就可以看得出来,就算是燃烧好几年也不会油尽灯枯,而且还专人不停的添加灯油,始终让缸里的灯油保持满的状态,怎么可能会熄灭呢?
虽然铜缸里的灯油几乎就是满的,但太子还得按照礼仪再给皇后添一点灯油——也就是增添一点寿数,以表示自己的孝心。
作为一个在宫里干了这么多年的老太监,陈石基陈公公当然知道应该怎么做,当太子走向这口大的不像话的铜缸之时,他赶紧不动声色的摆了摆手,立刻就有个手脚伶俐的小太监双手捧着一个细瓷的缠枝莲花盏走了过来。
莲花盏里边装满了澄澈纯净的灯油——这是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只要献给了太子,让太子把这一盏灯油倒进那口大铜缸之中,这场为皇后祈福添寿的仪式就算是圆满完成了。
就在小太监把装满了等灯油的莲花盏递给太子之时,也不知是小太监没有端稳,还是太子手滑,那莲花盏竟然失手掉落,“啪”的一声落在大铜缸的缸沿儿上。
薄薄脆脆的莲花盏瞬间摔了个粉粉碎碎,盏托掉落进铜缸之内,刚巧不巧的就砸在那根粗大的灯芯之上,登时就把“佛前长明灯”砸的熄灭了。
这“佛前灯”就是皇后娘娘的“本命灯”,灯火亮则寿数延,灯火熄则寿数尽,太子殿下费心费力的举办祈福活动,还专门用自己的血书写佛经,就是为了给皇后延寿的,却弄出了这样的意外变故……
那个小太监早就已经吓傻了,脸色顿时煞白如纸,“噗通”一声跪倒在太子面前,磕头如同鸡啄碎米,不停的哀求着:“奴婢该死,奴婢该死,请太子殿下饶命,饶命啊……”
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个顿时呆若木鸡,即便是经验老道的陈石基,也一下子就愣住了。
“砸灭了母后的本命灯火,你到底是什么居心?”太子那张肥肥胖胖的脸庞已经极度扭曲,就仿佛是一头吃人的猛兽,恶狠狠的盯着这个小太监,恨不得当场把他撕碎然后连皮带骨的吞下去:“就凭你这奴才的罪行,千刀万剐诛灭九族都是轻的,拉下去,剐了……”
太子此言不虚。
好端端的一场佛前祈福活动,就这么毁在一个小太监的手中,太子殿下焉能不怒火中烧?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伴随着一声悠长的佛号,作为朱棣本人“替身”的慧安神僧终于开口了:“佛前清净之地,应有慈悲之心,想来他也是无心之失,太子殿下若是起了杀心,必然引得诸佛不悦,还不如网开一面放他一条生路,也好上彰我佛慈悲之心,下显皇后仁爱之念……活人一性命,胜造七级浮屠,善哉,善哉……”
这个小太监在如此关键的节骨眼上,竟然砸灭了皇后的“本命灯火”,这样的罪行就算真的千刀万剐也不为过,而且合情合理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但这毕竟是在皇家佛堂之内,若是妄起杀心,岂不是违了慈悲为怀的初衷?
太子立刻就反应过来,在这神圣庄严的佛前,确实不能杀生见血。太子脸上的怒容虽然依旧没有消退,却已不再是刚才那副杀气腾腾的模样,他恨恨的盯着这个小太监,脸上的神态终于有了一点点缓和的迹象:“你的所作所为,本是必死,然在这诸佛面前,我也不好真的打杀了你。况且母后素来慈悲,想必也不愿意杀生陨命,看在慧安大师的面子上,就饶过你的死罪……”
“奴婢多谢太子,多谢太子殿下饶命之恩……”连这个小太监自己都以为是必死的局面,想不到竟然捡回了一条命,虽然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事不可能就这么算了,毕竟是犯了大错,就算是饶过了死罪,必然还有很多严厉的惩罚。但能够活命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顾得上那么许多,只是一个劲的朝着太子磕头,磕的脑门上一片乌青但却浑然不觉……
太子已经懒得再看他一眼,而是命人再弄了一根灯芯,重新将皇后的“本命灯”点起。
虽然经历了一场小小的风波,但这场佛堂祈福活动总算是结束了。
太子的脸色非常非常的难看,在场的众人全都知道太子的心情必然糟糕到了极点,谁也不敢说话,只是默默的跟在太子身后出了佛堂……
当太子在两个侍从的搀扶之下迈步走下台阶的时候,太子忽然扭过头来,用意味深长的目光看了陈石基一眼,冷冷的说道:“陈石基,你办的好差事!”
虽然宫中有好几个内廷总管,但这场祈福活动却是由陈石基负责筹备的,而且那个惹祸的小太监又是他陈石基的手下,这事他必然是有责任的,至少也是个用人不当办事不力的罪责。
以前的时候,太子对宫中的太监,尤其是对陈石基这种有权势的总管大太监,那是相当的礼遇,时不时的就给点赏赐什么的,每次都很客气的以“陈公公”相称。
但是,这一次,他却以“陈石基”相称,冷淡的态度可见一斑。
“是奴婢办事不力,搞砸了祈福大典,还请太子殿下责罚。”
“责罚?”太子冷笑的时候,连脸上的肥肉都在不停的颤动,虽然太子并没有说什么狠话,但从他口中吐出的每一个字都让陈石基心惊胆寒:“你是父皇的奴婢,我又怎么敢责罚你呢?那犯下大错的奴婢是你的人吧?你自己看着处理好了。”
“是,奴婢一定重重的责罚这个不成器的东西。”
“该怎么处理,那是你的事情,我可管不着。”
冷冷的说完这句之后,太子就再也没有看过陈石基一眼,就头也不回的扬长而去了……